解析中國學子在美留學3大挑戰

2019年,教育部公佈的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31萬,而2019年全國各類高等院校錄取人數為820萬,錄取率達79.53%。這意味著每100個人中有80個人可以進入中國高校就讀,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但從往年的數據來看,這一數字其實是在降低的。過去3年的數據顯示,2018年高校錄取率為81.13%,2017年為80.37%,2016年為76.3%,而2019年是79.53%。

更不要說985&211院校、本科一批院校(除去985&211掛名院校)、本科二批院校的具體錄取情況了,這個幾率會更低。也就是說對中國的學生來講,在國內考個好大學,競爭非常激烈,甚至可以用慘烈形容。

解析中國學子在美留學3大挑戰

與此同時,中國學子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長。2018年我國留學生人員共有66.21萬,自費留學人數高達59.63萬,與2017年的統計數據相比,出國留學人數增加了5.37萬,增長率8.83%。

在國內升學競爭激烈的現狀下,更多的中國中產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以實現自己求學和職業發展的夢想。

中國留學生增加對於高校的招生官自然是好事一樁,但隨著中國學子在美國大學校園裡的不斷增加,在學業方面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主要體現在3大挑戰:

1.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

中國學子在學業上的問題與挑戰,最先凸顯的便是英文水平。

美國招生官和授課教授發現,中國學子在報名申請材料上看著非常優秀,語言成績也很高,但在正式入學上課後,很多學生的實際英文能力相差較大,進而導致他們無法適應美國大學課程,甚至順利完成學業。

解析中國學子在美留學3大挑戰

對中國學子來說,雖然提高英文水平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與精力,但只要全力以赴,並願意經常和說英語的人來往,發展跨文化友誼,做到精通英語並不是什麼複雜的事情。

2.在論文、討論和研究中表達屬於自己的觀點

要形成自己的觀點,不僅僅大量的閱讀積累,更需要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對自己閱讀到的資料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出疑問甚至質疑。這個過程極需要時間,但“時間”在教育系統中是“稀缺資源”。

對中國學生來說尤其如此。高考的壓力極大壓縮了中國學子的時間,學生的一切都在圍繞著高考進行,導致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從多角度多維度對各種觀點進行思考、批判和質疑,快節奏的學習生活沒有給他們留下真正去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解析中國學子在美留學3大挑戰

一位美國教授曾說,從中國學生的敘述話語中可以看出,在他們的思維模式中,好與壞、對與錯之間存在清晰的界限,而這對批判思維的形成是極大的阻礙。

3.瞭解並遵守美國學術界關於學術誠信的規定和要求

學術誠信是每一位學子都應遵守的道德準則,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皆是如此。在國內,學生出現作弊抄襲行為,輕者記大過,重者被勸退。在美國也是一樣,抄襲作弊為大忌,一旦被學校發現,嚴重的會被學校永久開除。

中國留學生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學術誠信,其中包括不得抄襲和規範地引用兩方面。

美國學校對於抄襲作弊的認定,不僅包括閉卷考試中的舞弊行為,而且還包含學生在完成必須由自己完成的家庭作業時存在互相抄襲互相“合作”的行為。

解析中國學子在美留學3大挑戰

美國的院校均有針對學術不誠信學生的懲罰規定。MU針對出現學術不誠信的學生,首次給予警告和作弊課程不計學分處理,且要求學生到學術誠信輔導中心接受教育;再次出現此行為,學校則會對學生進行1學期甚至更長時間停課處理。

美國更有法律規定,若留學生在高校觸犯法規且行為嚴重,一旦申訴失敗,學生或以學者身份進入美國的簽證自動“到期”。換句話說,學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出境且再次獲得美國簽證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規範地引用就是任何非本人提出的觀點或作為論據的相關數據都必須表明出處。標註每一處用處不僅是為了尊重原作者的勞動,也是為了保證所有論述都是有根據的。

解析中國學子在美留學3大挑戰

學生在報告中引用的作者和著作多往往是相當有利的,因為這說明學生在這個領域做了不少功課,也體現出了他在構築自己觀點的過程中能夠綜合參考信息。

換句話說,引用越多越雜,分數一般就越高。

但上述3項相比之下,在論文、討論和研究中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可能會更難一點。針對這些挑戰,給中國留學生提出以下3大建議:

1.結合自身閱歷進行綜合性、創造性思考

中國學子需明白獨創性是綜合(synthesis)與創造(creativity)的結晶。 分析(analysis)有助於理解,但無法產生創新。通過將課程材料與其他課程的內容,以及自身的人生經歷相結合,才有可能提出屬於自己的觀點來。

舉個例子,假設學生選了一門歷史課,課上講到了二戰期間的猶太人大屠殺,而這周的閱讀材料裡出現了關於德國人是“一群積極的劊子手”的說法。助教或教授可能會讓大家討論那個時期德國平民的行為和責任——“旁觀者”和“幫兇”之間有何不同?應該如何區分這個概念?生活在當時集權主義文化和政府統治下的普通群眾對於那些可怕的罪行應該承擔多少責任?

解析中國學子在美留學3大挑戰

如果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綜合性、創造性的思考,可能會想到其他關於集權主義社會中普通人的生活資料,然後對這種情況進行總結和歸納。還有可能想到之前接觸到的關於如何看待“旁觀者”和“幫兇”之間模糊的分界線的倫理道德觀。更有可能根據自己在中國的生活體驗,提出關於道義、罪責和社會意識的不同看法。

簡而言之,只看閱讀材料本身是無法產生具有創造性觀點的,學生必須讓這些材料與自己所涉獵過的其他內容發生碰撞,將自己的人生經歷代入進去加以綜合,才能夠提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觀點來。

2.養成寫批註的習慣

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思維挑戰,建議學生養成寫批註(annotating)的習慣,而不要只是單純地閱讀和摘抄。原因在於寫批註這個行為本身就要求學生將閱讀材料和原有知識儲備結合在一起進行思考,本質上就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和交互。

通過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批註和點評,會對書的內容與含義有更好的更深的理解。所謂“含義”就是一個觀點和另一觀點之間的邏輯關係,而“領會含義”正是理解這種關係。

因此,想要找到自己的視角、提出自己的觀點,關鍵就在於發現、理解、記錄這種關聯性,並最終將其應用在自己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和解釋中去。

解析中國學子在美留學3大挑戰

3.要學會運用探索法(heuristics)

探索法,也就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在文本中尋找答案或解決方法,其運用在進行綜合的過程中十分重要,因為單純地閱讀文本本身是不夠的。

學生要學會根據閱讀目的梳理出真正關鍵的內容。通過這樣做,能夠超越閱讀本身,從各種觀點中篩選出需要進一步綜合思考的內容。就好比自己會為了招待朋友而提前去採購,但沒事的時候不會想著去雜貨店閒逛一樣,自己也不會完全不帶目的地瀏覽一本書。

打開任何一本書的時候,都是有預期的,就像自己會想著晚餐要做什麼開胃菜、主菜和甜點,需要哪些食材和調味料,然後在店裡就會據此採購,而不會在五花八門的商店裡漫無目的地挑花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