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1968年的巴黎是一個充滿理想和迷失的地方,那是整個歐洲大陸都在風起雲湧,追求理想和解放的時代。在回望過去時,單憑文字描述可能不太能讓人感受到那個年代撲面而來的變革氣息,但好在有電影將這段時間重新組合、演繹,讓後來的人或者經歷過的人能夠回憶那個年代的本真面貌。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戲夢巴黎》帶我們回到1968年的"五月風暴"運動期間,通過兩男一女三個年輕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表現出那個年代的理想與迷失。這三個年輕人懷著對革命的理想主義和對青春的迷茫在巴黎渡過了一段自由自在的時光,折射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導演貝託魯奇曾經拍出過《末代皇帝》這樣的傑作,也因為《巴黎最後的探戈》違背常理的影片遭到質疑。在他沉寂多年後,整個彷彿世界也在不斷地沉寂,人們彷彿已經忘記了當年為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為自己的自由和解放所做的努力,沉寂在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的糖衣炮彈中。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而在2003年,寶刀未老的貝託魯奇帶著他對那個年代的懷念和理解,憑藉吉爾伯特·阿戴爾的小說重新鍛造了這部關於時間的影像。

電影包含了貝託魯奇對法國留學的青年時代的懷念,訴說著他年少未盡的對理想的追求。導演用電影回憶那個年代,帶著自己的感慨和身為意大利共產黨人的一點溫柔的批判,更多的是對電影和對時間的尊重。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走進那段歷史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部電影我們有必要重溫那段歷史,儘管它發生在地球的另一邊,但卻跟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李大釗所預言的"試看將來的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雖然沒有達成,但是共產主義的思想已經深深紮根在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中,正如現在所說的"徘徊在歐陸上空的幽靈"。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1968年無論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外國人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當我們掀起破四舊,立四新的文化改革風潮的時候,遠在地球另一邊的人們也深受觸動,甚至把東方發生的事情當做偉大的理想主義運動進行效仿。

這時候同樣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在西方世界中爆發了許多大規模的文化變革運動。一場場運動在法國、聯邦德國、英國、美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發生,各地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共同塑造了那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年代。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當時的運動影響最廣的當時發生在法國的"五月風暴"。這場運動以學生為主體,各界知識分子、藝術家也參與到了這場運動中。當時的左翼知識分子領袖薩特站在街壘上拿著擴音器發出具有號召力的聲音:"現在青年人與學校之間的唯一可能的關係就是砸碎它。"

五月風暴的發生背景是,二戰後歐洲受到巨大創傷,發展需要經過緩慢的重建。而在1964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經歷了戰後第三次經濟危機,1967年又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失業問題與社會階級矛盾不斷凸顯,整個社會充滿著不確定因素。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戰後的法國生育率激增,到了60年代出現了大批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大多對當時的教育制度和方法感到不滿,對於自己所學的東西和將來進入消費社會的命運感到迷茫和擔憂。作為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學生的行動力也是社會人群中最強的。此時他們的精神危機比起物質問題來顯得更為重要,急需迎來一種改變。

當時世界各地興起的民族解放運動、美國反越南戰爭運動和中國的文化運動的消息傳到法國令他們激動不已,於是法國的年輕人以中國同齡人為榜樣,以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思想武裝自己,希望破舊迎新,建立新的秩序。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風暴最初在大學裡出現,最後蔓延至社會各界。5月13日八十萬法國人舉行了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群眾遊行。短短四五天時間法國就有一千萬人參與了鬥爭,幾乎癱瘓了國家的正常運作。隨著暴力流血衝突的發生,社會危機不斷演變成為了政治危機。

五月風暴的餘溫

雖然五月風暴運動最後隨著革命激情的退卻和人們的互相妥協很快就結束,這場運動似乎也沒有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實際上卻意義深遠。

《新觀察家》的主編吉達對此次事件評論道:"從法國來看,這一次並不成功的革命使得法國的學校、家庭關係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重要的是這次運動使法國的左派放棄了烏托邦的狂想,而是真正參與到一些事件當中希望帶來改變,在催淚彈的煙霧中新一代的以社會治理為己任的左派脫穎而出。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達·芬奇雕像

西方學術界有人把20世紀60年代與文藝復興運動相比較,稱其為"微型文藝復興"。在六十年代人們重新宣揚人本主義、個人主義和文化自由主義,彷彿文藝復興重回人類歷史一般。

與文藝復興不同的是,六十年代的文化運動是對文藝復興以來所建立的文化的批判之批判。六十年代把人性從文藝復興以來建立的現代理性社會的壓迫和束縛中再次解放出來,讓個人主義得到發揚。

正如五月風暴的那句口號:"在一個奶與密的世界裡,1968年的年輕歐洲人想要當一個全人。"20世紀60年代,"人"重新得到尊重和高揚,再次被放到世界中心位置與現代社會中的理性建制進行對抗。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如果沒有西方六十年代這一場浪潮,現在的世界可能會比現在更糟糕,更進一步進入資本主義晚期社會的泥沼。這個年代發生的運動雖然很快就過去,但是其留下的思潮改變深刻影響著我們當下。

首先是左派的思想和運動得以延續和改變,他們放棄了以往烏托邦的夢想,著力於做真正有利於社會的事情。對於資本主義帶來的人的異化和束縛,他們一直起到制約和警示的作用。左派承襲了共產主義思想,為維護普通人權利、提倡解放、平等在當今時代做出貢獻。

《戲夢巴黎》你知道1968年的巴黎是什麼樣子嗎?

現如今影響西方種種社會運動,比如種族平等、女權運動、環保運動,都是60年代左派思想延續下來具體改變。雖然這些運動的結果可不盡人意,就像女權運動和種族平等運動給今天所帶來的政治正確,給予人們許多的困擾,也在建構著一種後現代的身份政治格局。而環保運動可能帶來的是過度追求環保而忽略了現實條件的因素。

結語

如今六十年代離我們遠去了,對於親身經歷者來說那個時代實在是不可思議,人們既充滿著理想的激情也因此犯了不少錯誤。我作為一個根本沒有經歷過那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後生只能憑藉一些資料得以一窺當時的面貌,而導演貝託魯奇把這段時光雕刻成了一部電影,我對此非常感激。

文|精彩Yee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