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的情商:三个艺术皇帝,三首诗词,三种不同的结局

历史上有名的三个艺术皇帝: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 ,北宋徽宗赵佶。这三个皇帝在艺术上的天分和成就,是非常让人佩服的,如果不做皇帝,主攻艺术,人生结局也许会是另一番滋味,至少不会遭受从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直接沦落到做亡国之囚的屈辱境地。这么大的落差,确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来承受的。

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唱出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11月-604年11月),字元秀,小名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南陈末代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亡国之君的情商:三个艺术皇帝,三首诗词,三种不同的结局

陈皇帝酷爱文艺,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的名,这种花生长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 《后庭花》又叫《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本来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的曲子。陈后主填上了新词。被后人称之为追求享乐终至亡国的典故。不得不说,陈皇帝还是非常有才的!

这不就是一首诗歌吗?咋就能把国家唱没了呢?

一首歌,休闲娱乐唱唱可以 ,天天不干正事儿,整一帮美女寻欢作乐,歌舞升平,再厚实的家底儿早晚也会败光。何况一国之君,天天不理朝政,亡国是早晚的事。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国,亡了!!!陈后主小名儿黄奴,这下真的成了名符其实的“皇奴”。

杨坚评价说:“陈叔宝的失败皆与饮酒有关,如将作诗饮酒的功夫用在国事上,岂能落此下场!当贺若弼攻京口时,边人告急,叔宝正在饮酒,不予理会;高颎攻克陈朝宫殿,见告急文书还在床下,连封皮都没有拆,真是愚蠢可笑到了极点,陈亡也是天意呀!”

可是陈后主却从未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依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还是跟每天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而且还跟隋炀帝攀上了亲戚。

宁远公主(宣华夫人),隋文帝嫔妃

陈氏,陈灭亡后,被赐予贺若弼为妾

临川长公主,隋文帝弘政夫人,见于《嘉泰吴兴志》,亦不确定与宁远公主是否为同一人。


第四女广德公主,母高昭仪,隋炀帝妃

第五女临成公主,母谢昭仪,秦王杨俊嫔

第六女陈婤,隋炀帝贵人(《南史·卷六十五》记为“后主第六女婤”)

有了这种亲戚关系,陈后主的小日子依然过得很美。隋文帝杨坚赐予宅邸,礼遇甚厚,他仍旧沉湎酒色,醉生梦死。有点儿像刘备的儿子刘阿斗一样,“乐不思蜀”,没心没肺。

隋朝仁寿四年(604年),陈叔宝病死于洛阳,终年五十二岁,追赠大将军,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有人说,陈后主的“皇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高情商,如果不这样没心没肺,醉生梦死,估计是小命儿也早就没了。可惜,他不是越王勾践,终究没有卧薪尝胆。

二,南唐后主李煜一首千古绝唱虞美人,唱出亡国之君的悔恨,不屈和凄凉,堪称“千古词帝”


亡国之君的情商:三个艺术皇帝,三首诗词,三种不同的结局

李煜被迫降宋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绝命词《虞美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俘入宋,可没有陈后主那么潇洒,也没有他心那么大!

李煜“日夕以泪洗面”,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清代谭献《词辨》卷二二:词(谓此阕及“风回小院”阕)终当以神品目之。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跟南陈后主虽然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赠为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陈皇帝和后主李煜,同样是一国之君,同样都写了一首诗词,一首是靡靡之音导致亡国,亡国后靡靡之音依旧;一首是对失去故国的悔恨,忧愁如“大江东去”之豪迈的情怀,开启了词家豪迈之先河,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啊!!!

三,北宋艺术皇帝宋徽宗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之音。


亡国之君的情商:三个艺术皇帝,三首诗词,三种不同的结局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首词与李煜的《虞美人》一样同属亡国之音,但是却没有李煜的千古一绝之悲壮!本词是徽宗皇帝被虏北行见杏花有感之作。

此词的上片,是宋徽宗被俘,押往大金的北上途中,大概在五月份路过今天的北京一带,看见美丽的杏花开放,回想起曾经的帝王生活,就像这杏花一样,很快就凋零,心里很是伤感。一个“问”字,颇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之感。

下片对在被俘押送途中所受的折磨非常痛苦,和对回归故国的失望至极。故宫望也不能望,梦也不能梦了。宋徽宗的境遇简直惨不忍睹。

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金天会八年(宋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金朝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靖康二年(1127年)七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康王赵构“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据说在宋徽宗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流放期间 ,宋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宋太祖赵匡胤咋也不会想到,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社稷,会在自己的子孙手里轻而易举的葬送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当初他毒死李煜的报应???

结语:三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艺术皇帝,三首千古绝唱,都有着相同的亡国经历,但是在亡国时的表现却差别很大。不知道跟他们从小生在帝王家,骄奢淫逸,“长于妇人手”有关,还是性格使然。

虽然他们治国无方,但是在艺术上的成就永远值得我们世代传承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