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君的情商:三個藝術皇帝,三首詩詞,三種不同的結局

歷史上有名的三個藝術皇帝: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 ,北宋徽宗趙佶。這三個皇帝在藝術上的天分和成就,是非常讓人佩服的,如果不做皇帝,主攻藝術,人生結局也許會是另一番滋味,至少不會遭受從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直接淪落到做亡國之囚的屈辱境地。這麼大的落差,確實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來承受的。

一,“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唱出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11月-604年11月),字元秀,小名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南陳末代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亡國之君的情商:三個藝術皇帝,三首詩詞,三種不同的結局

陳皇帝酷愛文藝,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後庭花”本是一種花的名,這種花生長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之時使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 《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以花為曲名,本來是樂府民歌中一種情歌的曲子。陳後主填上了新詞。被後人稱之為追求享樂終至亡國的典故。不得不說,陳皇帝還是非常有才的!

這不就是一首詩歌嗎?咋就能把國家唱沒了呢?

一首歌,休閒娛樂唱唱可以 ,天天不幹正事兒,整一幫美女尋歡作樂,歌舞昇平,再厚實的家底兒早晚也會敗光。何況一國之君,天天不理朝政,亡國是早晚的事。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正在宮中與愛姬妾孔貴嬪、張麗華等眾人玩樂。王朝滅亡的過程也正是此詩在宮中盛行的過程。所以後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

國,亡了!!!陳後主小名兒黃奴,這下真的成了名符其實的“皇奴”。

楊堅評價說:“陳叔寶的失敗皆與飲酒有關,如將作詩飲酒的功夫用在國事上,豈能落此下場!當賀若弼攻京口時,邊人告急,叔寶正在飲酒,不予理會;高熲攻克陳朝宮殿,見告急文書還在床下,連封皮都沒有拆,真是愚蠢可笑到了極點,陳亡也是天意呀!”

可是陳後主卻從未把這事兒放在心上,依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還是跟每天愛姬妾孔貴嬪、張麗華等眾人玩樂。而且還跟隋煬帝攀上了親戚。

寧遠公主(宣華夫人),隋文帝嬪妃

陳氏,陳滅亡後,被賜予賀若弼為妾

臨川長公主,隋文帝弘政夫人,見於《嘉泰吳興志》,亦不確定與寧遠公主是否為同一人。


第四女廣德公主,母高昭儀,隋煬帝妃

第五女臨成公主,母謝昭儀,秦王楊俊嬪

第六女陳婤,隋煬帝貴人(《南史·卷六十五》記為“後主第六女婤”)

有了這種親戚關係,陳後主的小日子依然過得很美。隋文帝楊堅賜予宅邸,禮遇甚厚,他仍舊沉湎酒色,醉生夢死。有點兒像劉備的兒子劉阿斗一樣,“樂不思蜀”,沒心沒肺。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陳叔寶病死於洛陽,終年五十二歲,追贈大將軍,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有人說,陳後主的“皇奴”,是一種大智若愚的高情商,如果不這樣沒心沒肺,醉生夢死,估計是小命兒也早就沒了。可惜,他不是越王勾踐,終究沒有臥薪嚐膽。

二,南唐後主李煜一首千古絕唱虞美人,唱出亡國之君的悔恨,不屈和淒涼,堪稱“千古詞帝”


亡國之君的情商:三個藝術皇帝,三首詩詞,三種不同的結局

李煜被迫降宋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絕命詞《虞美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被俘入宋,可沒有陳後主那麼瀟灑,也沒有他心那麼大!

李煜“日夕以淚洗面”,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淒涼和悔恨;並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與意義,通向對於宇宙人生悲劇性的體驗與審視,所以其言情的深廣超過其他南唐詞人。

清代譚獻《詞辨》卷二二:詞(謂此闋及“風回小院”闋)終當以神品目之。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

李煜跟南陳後主雖然都亡於虎踞龍盤的金陵石頭城,但是,李煜亡國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就南唐國來講,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論上,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事實上,南唐國勢已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迴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但是,儘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其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終時時不忘故國,心繫故土,從未心歸宋朝,終至客死他鄉。

史載,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誌銘》也寫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於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整(李煜亦生於七夕),北宋贈為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陳皇帝和後主李煜,同樣是一國之君,同樣都寫了一首詩詞,一首是靡靡之音導致亡國,亡國後靡靡之音依舊;一首是對失去故國的悔恨,憂愁如“大江東去”之豪邁的情懷,開啟了詞家豪邁之先河,這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啊!!!

三,北宋藝術皇帝宋徽宗的《宴山亭》(北行見杏花),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亡國之君的情商:三個藝術皇帝,三首詩詞,三種不同的結局


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 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 ,和夢也新來不做。

這首詞與李煜的《虞美人》一樣同屬亡國之音,但是卻沒有李煜的千古一絕之悲壯!本詞是徽宗皇帝被虜北行見杏花有感之作。

此詞的上片,是宋徽宗被俘,押往大金的北上途中,大概在五月份路過今天的北京一帶,看見美麗的杏花開放,回想起曾經的帝王生活,就像這杏花一樣,很快就凋零,心裡很是傷感。一個“問”字,頗有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之感。

下片對在被俘押送途中所受的折磨非常痛苦,和對迴歸故國的失望至極。故宮望也不能望,夢也不能夢了。宋徽宗的境遇簡直慘不忍睹。

先是愛妃王婉容等被金將強行索去。接著,到金國都城後,被命令與趙桓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廟宇,意為金帝向太祖獻俘。爾後,宋徽宗被金帝辱封為昏德公,關押於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後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

金天會八年(宋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金朝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

囚禁期間,宋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悔恨、哀怨、淒涼的詩句,如:“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靖康二年(1127年)七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勳從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給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寫著“你快來援救父母。”宋徽宗將這幾個字出示給周圍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著叮嚀曹勳,切記要轉告康王趙構“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說著取出白紗手帕拭淚,爾後將手帕也交給曹勳說:“讓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國而哀痛淚下的情景。”

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死於五國城,時年54歲。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槨被迎回南宋,葬於紹興永佑陵。

據說在宋徽宗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書省觀看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隨後就生下了徽宗,“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這種李煜託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但在趙佶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流放期間 ,宋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

宋太祖趙匡胤咋也不會想到,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社稷,會在自己的子孫手裡輕而易舉的葬送了。不知道這是不是對當初他毒死李煜的報應???

結語:三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藝術皇帝,三首千古絕唱,都有著相同的亡國經歷,但是在亡國時的表現卻差別很大。不知道跟他們從小生在帝王家,驕奢淫逸,“長於婦人手”有關,還是性格使然。

雖然他們治國無方,但是在藝術上的成就永遠值得我們世代傳承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