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2020年云南的旱,早在去年那场暖冬就能看出苗头。较往年相比,2019年云南的冬天气温普遍偏高4-6度,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随着近期晴热天气持续,昆明西部、玉溪、楚雄、西双版纳、红河、普洱、临沧等地都无明显降水,旱情快速加重。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2020年云南旱情地图


今年2月中旬,云南省气象干旱仅存在于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地区,3月下旬逐步向北发展,目前气象干旱已经覆盖了全省一半的区域,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地区旱情明显偏重,其中滇西南地区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部分地区有重、特旱,主要出现在普洱和玉溪。截至目前,全省因旱造成114.09万人、25.8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78条河道断流,115座水库干涸,99眼机电井出水不足,全省农作物干旱受灾35.28万亩,成灾7.62万亩,绝收0.8万亩。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针对严峻的旱灾形势,云南消防救援总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统一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总要求为指引,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头等政治任务,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救灾保民生工作。


深入发动


超前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根据气象预报,云南消防救援总队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判旱情形势,专门研究制定抗旱救灾工作方案,下发《关于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切实加强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保障。


全面部署强调旱灾期间的防火、灭火和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开展以保障旱区人畜饮水和预防火灾事故为重点的“云岭消防抗旱救灾先锋行动”,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抗旱救灾攻坚战。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会


积极作为


全力保障灾区人畜用水和春耕保苗


全省各级消防救援队伍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沟通联系,完善信息共享、灾情会商等制度,及时研判旱情特点,掌握形势变化特点及任务重点。


在保证灭火救援执勤力量和做好个人防疫防护的前提下,集中人力、装备投入抗旱救灾行动中,组建成立1车3人的抗旱救灾送水分队,制定供水运输保障方案,把最干旱、最边远、最贫困的乡镇、村寨作为当前重点,推行“驻点抗旱、前置救灾”等工作机制,主动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做好干旱地区紧急状态下的运水、运物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地方建渠挖井、寻找水源和重要经济作物种植灌溉,全力保春耕、促生产、保民生。


截止4月12日15时,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抗旱送水保苗共计出动278次,出动车辆381辆(次),出动人员1038人(次),送水4571吨,累计送水行程9408公里,解决群众饮水53106人,解决牲畜饮水4846头,有效缓解农作物旱情63174亩。


在旱情最为严重的普洱地区,普洱消防救援支队为灾区送水1300余吨,版纳消防救援支队为磨憨边境疫情隔离点送水700余吨,在缓解灾情、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帮助群众送水到家


红河州开远市消防救援大队为灵泉街道三台铺村委会绿塘子村民小组送去3.5吨生活用水。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消防员进村入户开展“敲门宣传”,发放防火宣传手册,让村民认识到了火灾的危害,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


在玉溪市江川区安化彝族乡早谷田村委会烂泥箐村,因持续干旱少雨,村内水源干涸,全村300余人生活用水难以保障,是受旱情影响最严重的乡村之一。自今年年初以来,江川消防救援大队就持续派出2车6人执行送水入村任务。


目前,已累计送水200余吨,基本解决了烂泥箐村全体村民生活用水困难问题,确保了村内500立方米蓄水池水量充足,为村民生活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普洱市西盟县拉巴科养牛场由于持续干旱,700余头云岭牛面临饮水危机,西盟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抗旱指挥部后立即调派消防车前往送水,此次行动消防车一共往返18车次,共计运送108吨清澈的饮用水,解决了养牛场短期用水的需求。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普洱市墨江县消防救援大队针对一些消防车无法行驶到达山区的情况,专门购置了255升的立式加厚储水桶45支、200升的卧式加厚塑料储水桶30支,发放给村民,在作用抗旱的同时,将来这些水桶还可以作为农村消防水桶继续使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干旱缺水 云岭消防在行动


下一步,云南消防救援总队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竭尽所能保障民生,服务受灾群众,降低因干旱带来的经济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