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耀會倒下嗎?瑞幸"局中局"也不過是複製而已!


陸正耀會倒下嗎?瑞幸


01

2006年的時候,福建商人林作俊發現了一個賺錢的好辦法。

那幾年正是歐洲高速發展的好時代,匯率強勁、證券市場活躍,不少老闆跑去歐洲上市身價倍增,林作俊也瞄上了這個機會。

怎麼操作呢?總共分三步:

● 1、2006年4月,他花300萬收購了主營竹筍製品的福建新日鮮公司75%的股權;

● 2、通過海外群島的白手套弄了家香港公司,收了新日鮮100%的股權。

● 3、隨後上市,遠在福建的竹筍廠搖身一變,成了在德國上市的亞洲竹業,募資10.4億人民幣。

招股書的數字太喜人了,於是包括瑞銀、德意志銀行這些歐洲金融精英紛紛撒錢求份額,15倍超額認購,林老闆做到這一切僅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資產增值200倍不止,甩巴菲特好幾條街。

為什麼增值這麼快?林老闆是經營奇才嗎?

陸正耀會倒下嗎?瑞幸


其實辦法只有一個,改改數字就完了。

在上市之前的3個會計年度裡,招股書上列出的銷售收入是為339萬、646萬、1088萬歐元;可在國內的年檢報表上,這三年的銷售收入均為2000萬元人民幣左右,兩份財報的差距從1100萬到8800萬人民幣不等。

利潤的差異也很顯著,招股書中的公司2006年利潤比工商年檢信息裡的利潤高出近3900萬元人民幣。

只能說,林老闆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對稱,造假都很潦草。

上市之後的業績變臉更是驚人,就拿2009年來說吧,年報顯示收入為5862萬歐元,但國內年檢顯示收入為1.19億元人民幣,生生差了4.2億人民幣,利潤也差得很多,年報顯示當年利潤2863萬歐元,但國內年檢顯示淨虧3311萬人民幣。

02

到底是在國內偷稅漏稅,還是在國外財務造假?

2012年,德國證監局也不淡定了,千里迢迢派人來福建調查,卻發現啥資料都找不到。

原來在事發前,新日鮮就向當地政府發出了求援信號,為了避免競爭對手利用工商信息查詢系統進行惡意競爭,早就把自家公司的"關鍵信息"屏蔽了。


來都來了,總得乾點事吧。德國人只能去工商局調取資料,工商局把資料交出來時,首先被新日鮮的工作人員拿著放進了自己的公文包,然後故作"搞錯",材料"調換"後就交給了德國證監局。

假材料是什麼呢?一摞摞的繳稅憑證,德國人拿到後當了真,當然沒看出財報數字打架的問題,林老闆因此矇騙過關。

這麼個造假公司之後硬是堅持到了2015年,再也藏不住了,醜聞爆發,公司股價一瀉千里、市值蒸發了99.5%,亞洲竹業也被德國漢堡地區法院宣告破產。

這一事件引發了歐洲中概股信用危機,觸發了更多的審查,也讓歐洲投資機構對中國公司"另眼相看"。

但這些對早就辭去了CEO職務的林作俊來說都無所謂了。

該拿的錢拿了,他也變得越發低調,最近在幹嗎呢?他控制的偉傑投資仍舊非常活躍,一會要買保險公司,一會又把銀保監會給告了,過得風生水起。

03

差不多同期,林作俊的福建同鄉程徵也在思考財富最大化的捷徑。

在工商登記中,程徵是大專學歷,SEC的公司披露文件則顯示他1994年從雲南大學畢業,獲得經濟學本科學位。

他主導的公司叫中國高速頻道(CCME),主業是在各大城市的機場大巴里,裝顯示屏、賣廣告。在2009年,CCME通過反向併購成功在美上市,美中不足的是,這筆業務的撮合者,44歲的James Walsh,在山東臨沂出差時突然去世,死因不明,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

不過公司業務很順利,次年,順利轉板納斯達克,被投資者熱捧,這個福建廣告公司儼然已經化身為典型的高速成長股,鐵定就是下一個大牛股。

被看好的原因有幾個:

● 1、大行加持,專業投資公司CV Starr參股,成為第三大股東,這個公司由AIG前CEO擔任主席,知名度很高,很多人就是看到他們的名字才無腦買入;

● 2、四大之一的德勤負責審計;

● 3、媒體熱捧,像《福布斯》就把這個公司評為"2011最具潛力公司"榜首。

當然,這與他們的財報"十分喜人"有關,2010年Q2財報顯示,當季營收高達5300萬美元,而競爭對手華視傳媒營收僅為3100萬美元。

上市沒幾個月,股價漲了2倍。這個時候,莊家坐不住了,股價太喜人了,跑吧。

於是,在各種利好之下,幾個中國股東推出了大規模的減持計劃,美國人金融市場混了那麼久,肯定一眼就看出毛病了,這麼好,為什麼賣呢?於是,先是香櫞,後是渾水,做空報告接踵而來。

其實這種公司有沒有造假還是很好調查的,做空公司找人在各個城市去坐巴士,記錄人數、廣告時長、輪播次數、廣告主數量等等,彙總計算下就能大致估算出有沒有問題。

他們還問了幾家大廣告公司,這些公司都沒聽說過CCME,而公司銷售人員使用的資料顯示其簽約的大巴數量只有之前宣傳的1/2。

假的太厲害,啥也別說了,大家瘋狂賣股票逃命。渾水第二篇報告之後一個月,CCME收到了納斯達克要求其退市的通知,CV Starr才意識到被騙了,也開始起訴,要求賠償投資損失。

最大的贏家當然是中國的大股東,在反向收購時,公司按照約定給了程徵等人的3089萬美元,又給了程徵320萬美元,說是之前的借款。上市之後,幾個股東的大規模減持獲利5300萬美元以上,而在做空報告出爐之前,賣空者一度賣空了1083萬股,背後是誰?一地雞毛說不清楚了。

這麼典型的造假,對程徵毫髮無傷,SEC對其提出了民事訴訟,法院判定公司需要清繳4189.41萬美元的非法所得與利息,支付725萬美元罰款,禁止程徵擔任任何在美上市公司高管,需支付1771.84萬美元非法所得及利息,以及150萬美元的罰款。

沒證據表明CCME和程徵交了這些錢,程徵現在是中廣發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還有不少社會職務,典型的人生"贏家"。

04


陸正耀會倒下嗎?瑞幸

同一年被幹掉的,還有同為福建人主理的東南融通

這是福建廈門的老牌軟件公司了,1996年就成立了,2007年10月在紐交所掛牌上市。IPO非常成功,上市前,老虎基金投資了2500萬美元,上市時,高盛和德意志銀行為其做承銷商,德勤為其做審計。

這陣容沒啥可說的了。

最後的引爆者還是香櫞,他們對東南融通在2008年至2010年三年內每年都超過60%的毛利率產生質疑,認為該利潤水平"高的驚人",大大超過了其在美股上市的競爭對手水平。

吹牛太厲害確實容易出問題。做空報告一出,東南融通股價大跌30%,公司立馬澄清,並且回購1億美元股票,將股價拉昇了20%。

但紙裡包不住火,公司怎麼幹都行,但是負責審計的德勤還是要考慮下自己的聲譽,再三考慮,他們居然辭職了!

這下,公司的信用背書沒了,再傻的投資者也不會再報什麼希望了。2011年5月17日,東南融通被紐交所停牌,8月31日,東南融通正式宣佈解體。

其實,大投行承銷高光上市,後來爆出財務醜聞的公司很多,第一個在紐交所退市的中概股古杉環境能源也是一個福建公司,創始人俞建秋,IPO時是美林承銷,畢馬威審計,主打的概念是生物柴油,主要原料就是泔水油和"地溝油"。

在大牌機構的背書下,古杉曾經很受追捧,創始人也擠進了胡潤能源富豪榜的前二十。

這個公司也是個造假高手,為了掩蓋財務造假,在有機構調研時,他們還安排了不少群演。

僱了不少卡車,在工廠門口進進出出,營造一種欣欣向榮的忙碌假象,實際上那些卡車都是空進空出,等調研的人走了,工廠基本都是停工狀態。蓋子一揭開,股價自然也是連創新低,最終被摘了牌。

05

歷史上,閩商在中國商業史上地位不低,推崇"愛拼才會贏",實幹能幹,人才輩出,老一代的陳嘉庚、郭鶴年,近年口碑頗佳的曹德旺、少壯派的張一鳴,都是典型代表。

但是另一面,大福建這片沃土也因為惡性欺詐事件頻出,成了"地域黑"的典型受害者,比如聲名狼藉的莆田系醫院,以假亂真的莆田假鞋,比如號稱制造了中國95%假煙的福建雲霄,當然也少不了一口塑料普通話的電信詐騙團伙……

上市公司造假,福建也是重災區,在很多私募中,"不碰、少碰福建上市公司"都是鐵律,實在是因為吃虧太多。

前面說了歐洲和美國,活躍在港股的福建公司也是老千股橫行的重災區。

比如在2010年香港上市的中國龍天集團,2013被審計機構爆出財務造假——不僅核實不了客戶和供貨商的銀行賬戶,連交易所涉的發票也問題重重,在股價跌去80%後,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漫長停牌。

被質疑造假的公司更多,像中國綠色食品、洪良國際、蠟筆小新等等都曾陷入類似風波中。

爆發問題的公司太多,所以,福建上市公司也是做空機構最愛關注的板塊,即便一些還不錯的公司,也不斷被做空報告侵襲。

2018年的時候,做空公司Bonitas盯上了港股福建公司中僅存的"獨苗"恆安國際,Bonitas列舉了恆安國際的三宗罪——偽造了集團衛生巾業務的盈利能力、偽造了數量不小的銀行存款、通過關聯交易獲利。

他們直言這家市值700億的公司一文不值。

公司股價當天最多跌去了9%,不得不靠緊急停牌來穩定市場情緒。

有人感嘆,如果作為恆生指數成分股的恆安倒了,那港交所裡可能就真的找不出一家靠譜的福建公司了。幸好,這一切並沒有發生。

有類似遭遇的還有安踏,光渾水就出了5份做空報告,以至於大家調侃,渾水的人不會是在福建搞了個分部吧?

譭譽若此,真是悲哀。

06

瑞幸又在這個傷口上撒了一大把鹽,不論金額、手段、影響力和波及程度,遠超同鄉前輩。

陸正耀是福建屏南人,可能從他的老鄉前輩身上總結了很多經驗,所以從瑞幸造假事件曝光後的一系列操作來看,真是算無遺策。

● 1、自曝造假,如果不能按時遞交審計的年報,會直接導致退市,自曝問題至少爭取了一些時間;

● 2、保護了中介機構,問題集中在2019年,年報還沒出來,審計機構不用出意見,保全了他們,還能做朋友,畢竟陸正耀還有一堆業務要做,離不開他們幫忙;

● 3、造假都是COO乾的,這個安排很巧妙。

因為中概股有個bug,如果你是中國籍高管,上市造假的成本非常低,SEC基本無能為力,罰款可以不交,牢獄之災更是沒有的事,難不成美國還跨國來抓你?辦不到。

只要你不去美國伸手能管的地方,基本都很安全,被處罰的中概股公司很多,好像沒誰真的去接受處罰,據說陸正耀是外籍,瑞幸推箇中國籍高管來擔責,兩全其美;

● 4、至於錢,大股東套現早就不走過了禁售期逐步減持的老路了,高位股票質押早就曲線變現了,上週說陸正耀質押股票已爆倉,爆就爆了唄,反正錢到手了,股票給你唄。

反正你看完他的種種處置,只能慨嘆一聲,高手啊!

此前的世紀大騙局安然事件中,大老闆們都被判了一百多年,有的死了,有的還在吃牢飯,他們要是看了瑞幸的案例,只怕也要說一聲"佩服"。

再看看輿論中遍地都是"瑞幸挺住","陸正耀加油"的聲音,彷彿他應該不是騙子,而是個割美國韭菜的英雄,我們對好人太苛刻,對壞人太寬容,可能騙子們正是看中了這樣的土壤,所以長得比韭菜還多還快。

看半天,結論很明顯了,陸正耀不會倒下,可能他只會換個項目,或者隱藏的更深,然後再把自己擅長的事情發揮到極致,這不,他已經在考慮辭職了,哪還管身後什麼洪水滔天。

來源| 大貓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