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真情換真心,扶貧改變人生

安徽網安慶消息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你存在的價值就是持續不斷地做有意義的事情。2017年初,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脫貧攻堅,第一次瞭解什麼叫貧困戶,第一次下鄉,第一次入戶聊家常,很多的第一次讓我記憶猶新,很多的感悟使我內心激盪。

第一次來到宜秀區大橋街道紅光社區張光勝家的時候,不善言辭,老實木訥,聽力障礙,智力缺陷是我對他的所有印象,本來才四十來歲的年齡,但是由於常年在家,不善交流等問題,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了不少,聽周邊鄰居說,他是先天性的智力問題,不僅如此,他的妻子胡慶玲也是自小得了小兒麻痺症,現在留下了肢體殘疾的後遺症。可伶的一家人從來沒有走出過紅光社區這一方天地,對於他家的苦難經歷,我深深同情,也第一次感受到扶貧幫困,脫貧攻堅的必要。

第一次從社區幹部口中瞭解到蘇方玉老人家庭情況時,我更是覺得扶貧責任重於泰山,蘇方玉家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帶著四十多歲的兒子獨居,兒子餘榮江肢體殘疾貳級,至今單身未婚,母子二人均無勞動能力也無太多家底,母親年老無人贍養晚年亦是淒涼,兒子殘疾無人照顧亦是悲涼。

禮記裡說:“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才是大同世界。接觸扶貧工作後,我深刻感悟到脫貧攻堅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全面小康,實現天下大同。

隨著入戶走訪的結束,我詳細瞭解各戶情況,與幫扶人一起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與措施。在就業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社區考慮到張光勝家的實際情況,就近幫助他找了一份簡單能勝任的工作,從此張光勝慢慢的開始走出了紅光社區這一方小小的天地。那一刻真的感受到扶貧政策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我也為我的工作感到由衷的自豪。同時社區幫助他家申請了低保,解決他的生活困難。他的人生也開始慢慢出現了色彩。(任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