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每到清明节,出门在外的龙门人都会回家扫墓。说到扫墓,你知道龙门名人古墓有哪些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黄越南墓

黄越南墓位于龙城镇黄竹沥村刘屋村民小组Y髻山山腰。根据碑文记载,墓地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它坐西北向东南,宽13米,阔12米,占地面积约156平方米,为沙手墓(俗称垅环直手踢靴墓)的形制,护领,垅环,墓堂,挂膀,山手,踢靴,月池,有拜桌和两级拜台。整座墓用花岗石砌筑,墓堂有碑刻,记载墓主人生平经历。

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2010年10月28日,龙门县人民政府公布黄越南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谭宗信夫妇墓

谭宗信夫妇墓位于龙门县龙城街道办江厦村委会,始建于明代中后期,清雍正(1672年)重修。它坐东北向西南,砖、石结构,墓为沙手墓(俗称垅环直手踢靴墓)的形制,护领、垅环,墓堂,挂膀,山手,踢靴,月池,有拜桌和两级拜台。墓堂形制特别,用花岗岩砌成棺材式样,前端嵌墓碑,记载墓主生平。山手处有石雕狮子,两侧挂膀各嵌两块碑文,字迹尚可见。拜台和月池处各有两个站台,月池处有砖砌的台阶,月池正中的栏柱有损毁。

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2010年10月28日,龙门县人民政府公布谭宗信夫妇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仲奇夫妇合葬墓

邓仲奇夫妇合葬墓位于麻榨镇鳌溪北隅罗屋,建于宋代辛卯年(1111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它坐西北向东南,长约31.13米,宽约27.86米,占地面积约867平方米。主墓地均为花岗岩石精砌而成,有龙、凤、鳌鱼、花草等浮雕图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外围则用青砖砌至主墓基处,主要由护领、垅环、墓堂、山手、挂榜、踢靴、二级拜桌和拜堂组成。

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据《佛冈县部分姓氏源流》记载:九十一世祖邓仲奇,生于北宋嘉定八年(1063年),卒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享年84岁,官至文林郎,有8子凤林、志、平、高、翔、昂、麟、鸾。于宋代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邓仲奇与妻熊氏携8子2女由南雄珠玑巷迁至广州府河下宿,后搬至波箩庙成旗岗居住3年,又迁至增城县大埔田村定居。

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2010年10月28日,龙门县人民政府公布邓仲奇夫妇合葬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廖金凤墓

廖金凤墓位于龙田镇凌角塘村委会丫髻山。根据墓内碑文记载,墓地建于元代,大明弘治九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宽14.3米,宽15.7米,占地面积约224平方米。墓分墓堂、拜桌、月池三级,由垅环、山手、挂膀、踢靴等组成,花岗石、青砖砌筑。墓堂平面呈大半圆形,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用花岗石砌成石屋状;墓正中镶嵌墓碑;墓屋顶两端置兽吻,中央置宝珠;墓左右砖墙原嵌有碑刻,刻有狮、马、羊、鼠等浮雕图案。

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墓主人廖金凤,(生卒年:1238年-1307年),字叔详,因其母何氏梦见凤凰入舍故取名金凤。廖金凤是南宋武官,在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能爱护将卒,屡立战功。后元兵迫境,宰相张世杰保幼主宋帝驻崖山时,廖金凤驻守梅关,率部队支援崖山。宋亡后,廖金凤隐居增城乡下,怡情山水,不愿为官,元朝聘他参与朝政,廖金凤以诗辞谢。诗曰:“忠君报国男儿志,谁肯为臣事两朝?天命已归覆舟日,臣求尺土卧西林”等句。

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2008年11月18日,廖金凤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廖守问夫妇合葬墓

廖守问夫妇墓位于龙华镇香溪村委会下车村庵山,是一座建于明代中期的名人墓。它坐西南向东北,平面呈椭圆形,长15.63米,阔13.1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用红砂岩、花岗岩及青砖砌筑。

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廖守问夫妇墓大量运用了浮雕的修饰手法。墓堂左右雕成八角柱、覆盆柱础,中间嵌墓碑,重檐屋顶,脊置鳌鱼。碑额阴刻“嘉旌義赈”四字,左落款为“赐进士第知龙门县事王许之”,右落款模糊不清。墓碑前面左右两边石基座中各嵌1块碑记。袖手和护领各有一个石雕狮子,均有阴刻的文字。鸭屎石构筑围栏,中间设一门,有两浮雕石门柱。墓地后侧为砖石砌筑的护墙。

清明扫墓,看看龙门的名人古墓有哪些!

2010年10月28日,龙门县人民政府公布廖守问夫妇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名人古墓是实物史书,它留给现代人许多古代的实物和信息,对了解龙门历史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