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18岁时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曾红遍网络,很多人都听过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有段时间这句话很火,许多陷入情爱的文艺青年甚至将其列为座右铭。

曾经以为这句话可能是出自某一言情小说,后来才知道原来出自李白在18岁时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名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从开篇美到结尾。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18岁时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曾红遍网络,很多人都听过

众所周知,李白在20多岁的时候离开四川,漫游天下,由此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他的许多经典名作都是在出蜀后所写,对于他在蜀中时写的诗歌,很多人知之甚少。

而这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便是他前期的代表作,清幽的风格,绚丽的词句,这在他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后世对这首山水诗的评价非常高,《唐宋诗醇》有言“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

王维和孟浩然代表着唐朝山水诗的两座高峰,足见这首诗水平有多高了。

李白18岁时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曾红遍网络,很多人都听过

从标题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李白准备拜访的是一个隐居的道友。

李白的童年是在四川的青莲乡度过的,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四川自然有不少修道之人。

再加上唐朝大力推崇道教,所以李白是从小深受道教的熏陶。

他在18岁的时候离开家门,前往匡山也就是戴天山求学问道。

在匡山的时候,他曾拜访过一个姓雍的尊师,写下了一首《寻雍尊师隐居》,“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从诗中不难看出那次他和雍尊师相谈甚欢。

可是这次,他连道士的面都没见上,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了。

即便如此,他依然写下了这首景色优美,情致婉转的诗歌,他的潇洒由此可见。

李白18岁时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曾红遍网络,很多人都听过

诗歌首联便描绘了一幅如桃源般的美景,令人心醉。

春天的清晨,李白在山中漫步,耳边传来淙淙的流水声,隐隐夹杂着一两声犬吠。

他沿着溪流缓步而行,小路上的桃花开得正繁盛,每一朵花瓣都含着清晨的露水,娇艳欲滴。

溪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灼灼,让人仿佛误入仙境。

而居住在这样幽美环境中的隐士,想必是个超凡脱俗的高人吧。

“桃花带露浓”这一句点明了时间,更是将桃花的清丽绝绝写到了极致。

这一句让我不禁想起了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一个是露珠,一个是雨滴,却同样突出了桃花的艳丽,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18岁时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曾红遍网络,很多人都听过

颔联写的是他在中午时分的所见所闻。

他看到了什么呢?只见茂密的树林中,两三只麋鹿在林间自由地穿梭着。

奇怪的是,明明已经是正午时分,可是他却没有听到山上道观的钟声,只有潺潺的溪流声。

这两句将山间的清幽静谧写到了极致,也为后文的“不遇”埋下了伏笔。

颈联两句写的是道院周围的景色。

渐渐地,一座道院出现在李白的视野中,可是的是道院的大门紧闭着。

他环顾四周,只见一片苍翠的野竹掩映着山门,野竹的绿和天空的青仿佛融为一体,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远处雪白的瀑布倒挂在碧峰上,飞流直下,颇为壮观。

寻不到想见的人,一般人要么怅然若失,要么烦躁不已,但是李白却反而欣赏起周边的景色,这份洒脱也是少有人能及了。

李白18岁时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曾红遍网络,很多人都听过

最后的尾联是点题之句。

他向邻人询问道士的去处,可惜的是没人知道道士到底去了何处。

李白远道而来,本想和道士谈经论道,却没想到扑了个空,他的心中怎能不惆怅呢?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倚靠在松树上,陷入了沉思。

这里的“愁”是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并没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最后他到底是离开了?还是等到了道士?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看出虽然他心中有失望,却并不悲伤。

也许就像另一位诗人丘为在《寻西山隐者不遇》中所言“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吧。

李白18岁时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曾红遍网络,很多人都听过

从满怀希望而去,到失望而归,李白将这种细腻的情感刻画得十分婉转。

尽管他访友不遇,却依然将在山中的所见所闻写得清丽婉转,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全诗从开篇美到结尾,惊艳了世人一千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