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感財經金融第二講

中國有句話叫大道至簡,其實金融、財務還有所有其他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說財務,財報裡三張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什麼叫資產負債表,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女孩子找男朋友,要不要問問人家家裡有沒有錢,有多少資產?男孩子說我家裡有一個億,這樣的男孩子能不能嫁?不一定,為什麼呢,男孩子說我有一個億資產還有兩個億負債,這叫一億總資產和兩億總負債,那這個男孩子還能不能嫁?不一定,又為什麼呢,他如果這一億資產都是貨幣,當期能拿出來用,我兩億負債,30年之後還,而且分期分30年還,這個就是流動性很好的貨幣資產和遠期償付的長期負債。

再問問男孩子一個月收入多少,損益表(利潤表)這個得問問,光有資產不行,男孩子說我一個月掙五萬,這個男孩子能不能嫁?不知道,為什麼呢,男孩子說我一個月花八萬,這叫收入五萬,支出八萬。那這又能不能嫁呢?不知道,男孩子說我每月炒股票,還有5到10萬收入,他的工資5萬收入叫主營業務收入,炒股票叫非主營業務收入,加在一塊才能對比出支付,然後能不能嫁呢?還不確認,男孩子說我年底還有500萬遺產,這叫營業外收入。

再談談什麼叫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人應該管資產管理公司叫啥公司?叫討債公司嘛,它和資產管理有什麼關係,上世紀90年代末四大國有銀行欠了一屁股債,叫應收賬款,還不了,這麼多債直接影響到資產負債表,全欠的錢,國家成立了四大討債公司,東方信達、長城,然後幹嘛呢,把這些債拿過來,到處討債,所依任何一個資產管理公司,原來的核心都是由律師和公檢法退下來的人組成,他們唯一的責任就是要債,你叫個資產管理公司幹嘛,你叫個討債公司不就全明白了。認清楚本質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當有些本質告知你們的時候,你們才會發現,原來真正金融實踐中運作,跟書上的差距還是蠻大的。

企業上市大家知道,什麼樣的企業能上市呢?規定是三年連續盈利,比如說中小板累計利潤三千萬,六個同一控制人概念,不超過百分之30的股權變更,或者叫重大股權變更等等,講了一大堆條件。實際操作中要明白,什麼企業能上市?能上市的企業只有一個字,大,沒了。你要看看誰能幫你上市,幫你上市的有券商,審計師,評估師,律師,私募投資,財務顧問,財經公關,總協調人等一大票人幫你上市,但幫你上市這個人國內外都一樣,全是公司和企業。公司的目的,利潤最大化,所以上市全是假的,只有一個字真的,大。資產規模夠大,哪怕你不盈利,不要覺得那麼多虧損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你感到震驚,太正常了。你知道你再不盈利,只有你資產規模夠大,就會有無數的人幫你上市。為什麼,以券商為例,所有幫你上市的人都是以你資產規模大小決定他能掙多少錢的。那麼券商掙的主要錢是幫你增發出來上市的股票的百分之4到6。這些人幫一個企業上市,這個企業一千億資產和一千萬資產規模的公司花的勁差不多,可是如果這幫人幫一個一千億資產規模的企業去上市,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掙到的錢,同樣10個人團隊,同樣忙9個月,比那個一千萬公司掙的錢,理論上多一萬倍。那他們幫誰上市呢?所以,公司都是以掙錢為第一要務,所以再好再業績出色的小公司,都只有那些單位券商才做保薦人,大券商連眼皮都不眨。因為他們活太多了,有的是大公司等著他們忙呢。當那些大券商幫你上市,只有你夠大,你就上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