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的风雨80年

如果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家书店,那肯定是新华书店,自1937年4月诞生在延安清凉山的一间石窟中,新华书店已经陪我们走过82年,从西北一隅到跟随解放大军辗转迁移,从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文化建设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读书热,从市场经济大潮到如今的数字阅读时代,新华书店始终与时代同步,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一支鲜活生动的现当代中国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

在上个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会一大早去新华书店门口排长队,只为买一本书,实际上,作为一种公共文化空间资源新华书店既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文化价值,他是几代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与共同的城市记忆,82年来,新华书店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从初创时期的寥寥数人到今天的13万人,从清凉山路的小山洞发展到今天的1.2万个网点,从当初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实现的历史性的跨越,有力的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1937年,新华书店在延安清凉山万佛洞最底层的一间石窟当中诞生了,那时1937年的4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解放》在那一天正式创刊,署名陕西延安新华书局发行,当年的10月为了统一标志,《解放》周刊第21期的发行者由新华书局改为了新华书店,此后但凡延安出版的“马、恩、列、斯”著作以及毛泽东著作都印上了“总经销新华书店”或者“发行者新华书店的字样”。新华书店的名称也至此沿用至今。

初创时候的新华书店建制为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发行科,科长叫涂国林,他也是新华书店的首任经理,而最初的发行科只有7个人,其中4位是经过长征考研的老红军战士,但很快这些老兵又被抽调到了作战部队,涂国林手下只有一个发行员和一个通讯员,清凉山的那个石窟既是书店的门市部也是涂国林的办公室和卧室,没有营业员涂国林就自己卖书,但是这里很快就成为了延安最具人气的地方之一,1938年,毛泽东刚刚修改完成的论持久战一书就出现在新华书店的发行计划中,中国不会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的著名论断随着新华书店的发行而传遍中国与世界,1939年9月1日,新华书店门市部在延安北门外正式开业,毛主席得知新华书店在新址开业的消息,非常高兴的说,这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的大事,国家的大事,并挥毫题写了“新华书店”四个大字,派秘书送到书店作为招牌,而在1946年年初,为了迎接可能出现的新的局面,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毛主席题写了“新华书店总店”店招,到了1948年12月,为了迎接全国解放,在当时党中央驻地西柏坡,毛主席又一次为新华书店题写了店名,也就是现在全国新华书店使用的店招,有趣的是,新华书店刚建立的时候,经营范围五花八门,除了发型图书、杂志之外,新华书店印刷厂还担负印刷边币,粮票,油票,军用地图等等职责,比如河北省平山县银行发型的第一批人民币就是就是由新华书店印刷厂印刷的,当然新华书店主要还是负责图书的出版发型,成立的最初3年间,新华书店就已经发型延安出版的图书160余种,50万册,报刊10种上百万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新华书店的革命口号是“仗打到哪里书店就开到哪里“,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型书刊的工作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个时候,急需建立安全的书刊运输线,1940年自延安诞生新华书店后第一个新华书店分店缙绥新华书店诞生了,成为了向各大抗日根据地发型书刊的枢纽,从延安来的出版物先集中到这里,再由这里输送到晋察冀,太行山,晋鲁豫等地,接下来,越来越多的新华书店在根据地建立,新华书店总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努力传播科学知识与进步理论,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文化传播与精神引领的重要作用。

1942年5月1日,延安举行五一节活动,新华书店里热闹非凡,毛主席当天视察了新华书店,并生动的用“炮弹“来比喻发型图书报刊的作用,他说,“一份报纸比几十发甚至几百发炮弹的作用还大,发行工作很重要,你们向边区军民输送精神粮食,向全国向全世界传播党的声音,是很了不起的。”

党中央一直非常重视文化传播,1949年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定了这样一条原则,每解放一个城市,就要立刻着手办4件事,一,开办银行,二、开办邮局,三、开办供销社,四、开办新华书店。1949年2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书店和华北新华书店总店的小分队跟随解放军进城,卢明谷等人带领着华北新华书店小分队日夜奋战,在1949年2月10日,北平第一家新华书店在王府井8号开业,热情的群众蜂拥而至,当时的店员回忆,店堂面积有限,只能容下20几个书架,但每天要接待五、六千顾客,挤得水泄不通,有限的人手整日忙的连饭都没时间吃,甚至到了中午晚上根本都关不上门,而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当时书店还采取了非常措施,开辟了不收费的借书处,读者可以把书借回家去读。

1949年6月5日,新华书店临时第一门市部随着上海的解放开业,新华书店被赋予了新生命。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已建立起了新华书店的分支735个,共发行图书四万四千七百四十万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书刊出版发行网络,成为了我国书刊出版发行的主力军,而毛泽东在西柏坡题写的新华书店四个大字出现在了每一座城市最显著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之后,之前被分割的各地新华书店开始由分散走向统一管理,几乎在同一时期,新中国的文化建设拉开了新的序幕,从农村扫盲,婚姻法的发布,到新华字典的发行,新华书店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新华字典,这本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工具书,这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民国年间,特别是抗战胜利之后,白话文在中国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却没有一本通俗易懂的字典可供老百姓使用,一些中小学教员,学生和中等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只能抱着康熙字典,词源,这些大部头的辞书去查找资料,这种情况引起了语言文字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魏建功的注意,他有了编写一本新华字典的想法,而1948年的秋天,魏建功找来了几位北大的同事,在北平城内一个普通的四合院里开始商量编写字典的事,多年之后,参与编写的金克木在一篇短文当中议及此事,是这样说的,我们在魏家的大厅、屋中草拟新字典的构想,老式的房屋内,光线不强,我们在朦胧中高谈阔论,城外传来的炮声仿佛再给我们打节拍,我们当时有一个信念,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危险在于文盲和无知,语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我们不会别的,只能咬文嚼字,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炮声使我们的信心增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既要规范语言文字,又要扫除国内大量的文盲,所以亟需一本小型实用型的字典问世,当时的出版总署副署长,资深的教育家和出版家叶圣陶就计划组织人员编纂一本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新字典,他的这个想法与魏建功不谋而合。

1950年3月,叶圣陶对魏建功说,上面有个想法,想让出版总署把当时设在北师大的大辞典编纂处接收过来,你能不能来主持工作?魏建功欣然同意,但他担心自己当时还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怕精力和时间不够,后来叶圣陶给主持北大工作的汤用童写了一封信,请他免去魏建功的行政职务,只保留教学任务。在叶圣陶的协调下,魏建功被借调到了出版总署组建词书机构。

1950年8月1日,新华辞书社正式成立,魏建功出任社长,那本尚未问世的小字典也被命名为新华字典。

1953年12月,首版新华字典出版,第一版印刷500万册,由新华书店负责在全国范围发行,不到半年时间全部售完,为了让老百姓买得起新华字典,新华书店奉行了低定价的策略,每本字典的售价相当于当时一斤猪肉的价格,此后这个猪肉定律一直保持了下来,也就是一本字典的价格与同时期一斤猪肉的价格基本相当,比如,1957年版的新华字典定价1块钱,1998年版,11块钱,2004年版16块钱,2011年双色版本定价24块9,几乎都与同期猪肉价格差不多。

新华字典诞生后,迅速成为了扫除文盲的有力工具,在建国初期,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是文盲,农村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全国性扫盲运动方兴未艾,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新华字典无异于一本不说话的老师,争相前往新华书店购买。

此后数十年间,新华字典不断修订,既是权威和便于携带的小型语文工具书,也是各国人民学习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好帮手,在汉语的学习和推广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截止2015年7月,新华字典发行量高达5.67亿本,并且获得了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建国后的新华书店除了大力推进工具书,同时也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尤其针对广大农村,公益价格大于经济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新华书店依靠供销社建立起了农村图书发行网,书店的触角深入到了中国每一个偏远山村,在卖搪瓷脸盆和糖果布匹的柜台上多了一个图书角,比如1952年10月成立的北京怀柔新华书店,从1958年起,书店每年都要安排时间组织人力下基层,店员背着装满图书的背篓爬山过河,从这个角度来说,书店的员工都是文化的传播者。

当时老百姓没钱买书,怀柔书店采取了以物换书的办法,工作人员下乡时背上五六十斤的图书,回来的时候背上一百多斤的鸡蛋等物品,再以收购原价卖給供销合作社,而类似背篓书店还有新疆的骆驼书店,湖南的扁担精神,都如同雨后春笋般绽放在中国的乡村,启迪着读者的心灵。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高考自学丛书和文学名著的发行,让新华书店再次成为了焦点,甚至出现了为了买本书排队一天一夜的情况,当时遍布城乡的新华书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殿堂,知识从这里传播,思想从这里辐射,深深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新华书店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意义的品牌,究竟是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

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一个月,数理化自学丛书的代数第一册面世了,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这本书总共发行了7395万册,另外还有英汉字典,许国章英语等配合高考的书也都同样热销,根据新华书店的一位老员工回忆,当时全家出动,连夜排队采购。印刷厂连夜赶制仍旧供不应求,据说有的家长在高考录取之后到新华书店报喜感谢。

1978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样一条消息,35种中外老版文学名著重新印刷发行,国家出版二局特意播出七千吨纸张,动用了准备印刷毛泽东全集的储备纸,纸张是新的,版本是旧的,有唐诗选,宋词选,安娜卡列尼娜,一千零一夜等等,各地书店做好准备在当年5月1日劳动节当天集中投放,1978年4月30日晚上,事先得到消息的人连夜去书店排队,5月1日至3日,仅仅是北京市新华书店就卖出了30多万册,有读者说为了买一本一千零一夜,我在书店排队排了一天零一夜。

整整20世纪八十年代,新华书店是寄托了人们对知识,财富和科技最美好的梦想。

书店每一个排队的人都强烈希望改变命运,而众多高质量的好书也出现在了这一时期,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中国美术全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词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当代中国丛书,走向世界丛书,汉语世界名著丛书等等。

从1977年到1986年,新华书店系统进行了图书流通系统改革,实行了利润流程和库存图书分年核价制度,创办了全国书市,举办了图书看样订货会,实行开价售书,引进计算机管理,与武汉大学合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图书发行管理学专业,经过三多一少和三放一连的图书体制改革,新华书店成为了我国图书发行的主渠道。

这个时期也是新华书店发行网点,事业规模,职工队伍和进销业务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随着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到来,各地纷纷组建了出版集团,新华书店的业务又走向了分散,但是无论是统一还是分散,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

新华书店这个金子招牌也随着适应时代与国家的需求,以及满足人民阅读的需求,打出了更有影响力的品牌。

不过上个世纪90年代,新华书店由于有着红色经典老字号的光环而被一些中外书商而垂涎。

1993年,不少地方的个体书店都打出了新华书店的店招,出售盗版图书和非法出版,而为了扭转市场上这种状态,新闻出版署委托总店代表全国新华书店以毛泽东题写的店招作为企业的标志,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新华书店商标注册,但是商标局表示新华二字已被他人注册,书店是企业名称,超出了注册范围,因此注册无效。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位美籍华人,以中文毛体,楷体,汉语拼音和英文等字体在美国注册了新华书店的商标。

几经周折之后,1998年新华书店的商标准予注册,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是这一商标的唯一注册人,拥有者和品牌处置的决策机构,协会授权各会员单位使用新华书店商标,目前有1.5万个使用者。

一个品牌只有不断发展,影响力才能逐渐的扩大,而随着各地新华书店转制为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进程的加快,这个过程当中各省店实现了更快的发展,已经有9个实现了上市,截止2016年,新华书店的额销售额达到了1480亿元,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曾经一到周末就扎顿书店的情形被分化,网络购书成为了不少人的新宠。

面对网络书店的冲击,实体书店的日子举步维艰,新华书店也难以独善其身,全国1万多家新华书店开始艰难转型,除了现有售书业务外,不断增加文化衍生业务,咖啡、简餐也成了标配,在艰难转型的日子中,新华书店从逐渐萎缩到最近的文化产业强势反弹,借助于知识付费风潮的涌起,加上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要求的提高,新华书店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不断勃发新的生机。

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新华书店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国民记忆,从刚迈入校园的幼稚儿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新华书店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未来的日子里新华书店还会伴随的下一代人走过他们的人生路。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