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大國重器:640戰略預警系統和雲南110超遠程預警跟蹤雷達

110超遠程預警跟蹤雷達位於雲南省沾益縣大坡鄉海拔2036米的勁松山頂,是我國反彈道導彈工程-640戰略預警系統的一部分。該雷達為單脈衝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1958年開始研製,1971年進場安裝測試,1977年裝備部隊。雙波段五喇叭饋源,卡塞格倫天線口徑25米,全重400噸,轉動部分重180噸,由1581塊蜂窩型玻璃鋼模塊構成的無樑球體罩住。球面直徑44米,高36.5米。發射機選用十院十二所研製的巨型多腔速調管,峰值功率為2.5兆瓦,高1.5米、重100公斤。採用多極化、脈衝壓縮、數字壓縮、數字測距、脈衝多普勒測速和多目標高速磁記錄與重放等新技術。

曾經的大國重器:640戰略預警系統和雲南110超遠程預警跟蹤雷達


1977年,我國第一部110超遠程跟蹤雷達裝備部隊後,可在2000多公里以外跟蹤非合作的外空目標,在我國發射洲際火箭、衛星等工程中多次執行了跟蹤測量國外外空目標的任務。110雷達的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超遠程跟蹤大型雷達的國家。1983年1月18日18時58分,該雷達在沒有軌道數據的情況下,捕獲前蘇聯失控的1402核動力衛星。
現在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110雷達已轉交給了民用信息產業部的電波觀測站,不再參加軍用彈道導彈跟蹤,而是更多的被用來實施外層空間探測、航天測控和遙感等工作。可以說,當年的巨型工程雖然早已成為歷史,但其巨大意義是不可代替的,其中有的技術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接下來我們說說曾經負責建設和使用該雷達的原國防科工委第24基地。該基地原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尋甸縣柯渡鎮大石洞,70年代負責我國反導工程640工程的試驗任務,部署有用於導彈彈道測控的110遠程跟蹤雷達,進行了“反擊一號”反導導彈的飛行試驗。
在14所接到雷達研製任務的時候,雲南某地的反導彈武器試驗場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該反導彈武器試驗場又稱640工程試驗場,工程代號為72XX,工程合計近50萬平方米,投資3億多元。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投資1970年下半年,四機部十院14所研製生產的110雷達陸續運抵雲南某試驗基地,1971年1月,洛陽某部隊安裝隊與預警雷達站共同開始籌備安裝任務。整個雷達基礎安裝工作歷時1年零3個月,於1972年8月全部完成。1972年2-4月,110雷達的電子設備陸續進入陣地。1973年4月,320電子計算機進場,預警雷達站配合四機部第14、15研究所,七機部,空軍39所,長沙工學院(國防科技大學前身)進行電子設備安裝調試。1974年11月-1976年11月,進行雷達整體調試和計算機本機的聯調。


最後說說神秘的640反導遠程戰略預警工程
戰略預警系統包含7010遠程相控陣雷達系統、110單脈衝跟蹤雷達系統,衛星測控網,180單脈衝精確測量雷達及“遠望”船等跟蹤制導系統,108乙型計算機及指控中心(C3I),地面設施等。
該計劃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建設5個陸基早期導彈預警雷達基地,這些雷達基地分別位於新疆、廣西、雲南、海南島和山東等邊境省區,為了對這些雷達站進行統一指揮,在陝西省的關中腹地還建設了全國計算機指揮控制中心,也稱“28基地”。28基地既是整個地面觀測系統的指揮中樞,也是配備最完整的觀測站,原為導彈試驗基地,其設施包括前置遙測站、回收站、活動觀測站。一期工程建成的6個觀測站有喀什天山站、南寧桂江站、昆明滇池站、海南南島站、膠東渤海站、湖南湘西站。後又增設代號“秦嶺”的控制計算站、代號“長江”的回收測量站、代號“前哨”的彈道導彈搜索和跟蹤系統(第一活動站)、代號“黃河”的移動式導彈跟蹤系統(第二活動站)和代號“長城”的備份導彈預警系統(長春站)。
由於導彈跟蹤和發射是若干個觀測站協同測控,需要極其精密的時統系統來統一時間基準。當時為把這種代號“930”的時統設備安全運回基地,成都軍區派了一個連的解放軍沿途壓運,持有國防部特殊通行證,任何人滋事滯阻,格殺勿論。

在整個系統中,最為核心的裝備是採用相控陣體制的7010大型早期導彈監控雷達和110單脈衝導彈跟蹤雷達。該系統由南京第14電子研究所負責研製。
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於1970年5月開始研製,1972年開始建設,1975年10月開始運轉;1976年全面部署,部署地點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黃羊山。7010相控陣預警雷依山而建,正面寬40米,高20米,探測距離達3000公里,可以連續跟蹤十批以上的外空目標。
110單脈衝跟蹤雷達從1965年開始研製,1971年研製成功,1977年正式部署。110單脈衝超遠程精密跟蹤雷達安裝於球形罩內,探測距離大於2000公里,主要用於對洲際導彈、衛星等外空目標執行跟蹤任務。
110超遠程精密跟蹤雷達110超遠程精密跟蹤雷達和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主要用於對外空目標執行跟蹤和探測任務,多次在中國洲際導彈試射,衛星發射等發揮重要作用。
1981年7月18日對蘇聯向太平洋發射的運載火箭進行了跟蹤。及時預報出發射點和落點經緯度、預警時間和射程,事後美國公佈的信息證明,7010雷達的觀測數據完全準確。
1983年1月12日,7010雷達再次準確預報了蘇聯1402號核動力衛星的墜落時間和地點等數據,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