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嘉言:学历史不仅适用于治国理政,还是年轻人的思想航灯

唐太宗嘉言:学历史不仅适用于治国理政,还是年轻人的思想航灯

《大畜卦∙象①》言:“君子以多识前贤往行,以畜其德。有厉,利己,不犯灾也。”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除自身努力外,不妨效法圣贤榜样以积累自己的德行、智慧。若经常有如此惕励的习惯,自身可在一些危险时刻化险为夷,使事态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借鉴前(古)人的一些有益经验总结不仅是增长智慧的重要途径,也是避免误入歧途的有效方法,这对于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尤为重要。那如何获取这些经验和智慧呢?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答案是读历史。因为父母、老师不可能经常在身边耳提面命,再者,可能是自己的父母、老师及亲友没有足够大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故大部分的年轻人也听不进,也很难接受,而读史则是比较适宜可取的,因为能名垂青史的那些史实与人物,无不是经过漫长时间淘汰和沉淀的,倘若完全不信,懒得去翻,那就是人们自身的损失了。

那何时读史较好?按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经验,即当人在早上、白天精神旺盛时读经,有助于记忆理解;到了晚上睡觉前,人的精神远比不上白天,神情开始倦怠,疲劳,那读一些历史则较宜,因为较之枯涩难懂的经文,历史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倒能引人入胜,不至使人昏昏欲睡。

唐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②在这一点上,连老子都是大加提倡:其在《道德经∙第十四章》中就劝慰世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由此可知,今人遵循古人的一些道道、做法、经验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提升自我做事、做人和少走弯路的古为今用的大智慧。

唐太宗嘉言:学历史不仅适用于治国理政,还是年轻人的思想航灯

坚守正道,永远上进

《大畜卦∙彖③》言:“大畜,刚健而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健止,大正也。”意即:个人在道德、学问上总能坚持充满上进光明之势;待人处事上又能尊重贤才;同时,还能为国家(或集体)物色、蓄养人才。这样的人既有大局观,又有自励自勉的良好美德实在是难能可贵。

汤《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足见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每天像初春的万类草木一样保持欣欣向荣的重要性,而君子则是永远效法天地,常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使命感。


唐太宗嘉言:学历史不仅适用于治国理政,还是年轻人的思想航灯

唐太宗嘉言:学历史不仅适用于治国理政,还是年轻人的思想航灯

注:

①彖:有“判断、断定”之意。在每一卦(爻后面没有)后面,都有一段“彖辞”,是对断定一卦之大旨。

②出自《旧唐书·魏徵传》。

③象:由形象、象征的意思。分为大象和小象。每一卦和每一爻的后面,有一段“象辞”,分析卦爻象的象征意义,注重由天地自然之象引申到君子人格的培育和建立。相传为孔子所作,这是周易中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一部分。《系辞》、《说卦》、《杂卦》和《序卦》四篇附于周易的书后,《文言》附于《乾坤》两卦之后,相传都是孔子所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