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支援包鋼建設的故事


全國各地支援包鋼建設的故事

包鋼一號高爐

全國各地支援包鋼建設的故事

全國各地支援包鋼建設的故事

全國各地支援包鋼建設的故事

一、包鋼建設初期各方面的支援

包鋼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助我國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從它一開始確定建設,就得到了黨和國家以及各有關部門的極大關懷和重視。早在1953年10月,中共中央華北局專門做出了“關於加強包頭工作的決定”,動員華北地區特別是內蒙古和包頭市各界積極行動起來,把包頭建設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重要基地。為了統一領導和統籌解決包頭工業基地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當年12月23日華北局決定成立包頭工業基地委員會,當時華北局書記劉瀾濤任主任,劉秀峰,烏蘭夫、蘇謙益任副主任。

在華北局、自治區黨委和包頭市委的組織領導下,在國家計委委、重工業部、燃料工業部、建築工程部、鐵道部、地質部、水利部等中央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順利地解決了包頭工業基地的水源、城市規劃、鐵道運輸等一系列問題,完成了礦山專用鐵路線及直接為包鋼服務的巨大調車樞紐的建設。為解決黃河水源地施工中的複雜技術問題,國家建委組織鐵道部、水利部等有關部門進行了巨大的技術援助。為了保衛黃河水源地的安全,解放軍炮兵部隊幫助戰勝了兩次黃河冰凌的威脅。1955年夏,國家建委副主任孔祥禎、城市建設總局局長萬里曾率領工作組到包頭,對包鋼職工福利區的建設,進行了考察,聽取了各方面意見,向黨中央作了報告,經黨中央批准了包頭市新市區的城市規劃,確定包鋼職工福利區設在昆都侖河東(即今昆區),這樣有利於城市管理,節省投資,對居民汙染較小,且方便群眾。

當包鋼還在籌建時期,為了提供必需的設計資料,鞍鋼、石景山鋼鐵廠等兄弟廠礦幫助進行了多種工作試驗工作。包鋼的建設項目,有一部分是國內配合設計的,得到了鞍山、北京、上海、武漢、天津、瀋陽等十幾個設計院的支援。在包鋼開始建設的時候,根據冶金部的決定,鞍山和本溪鋼鐵公司抽出上萬工人和幹部、技術人員,組成了建設包鋼的施工隊伍。

華北局和自治區黨委還從各地抽調大批得力幹部到包鋼。1953年8月到年底,華北局和蒙綏分局給包鋼選派幹部500多名(其中縣級以上幹部200多名)。1954年初,華北局又調李超、陳守中等--批省地級幹部到包鋼,大大充實和加強了包鋼的領導力量。同年4月下旬,華北局從保定、通縣、定縣、邢臺等地調出200多名基層幹部到包鋼。8月10日由華北局機關和蒙綏分局調來幹部144名,其中縣級幹部94名。1954年一年內。給包鋼共調進地方轉工業幹部591名,其中地以上幹部63人,縣級幹部141人,這些同志經過幾年實際鍛鍊,都成了包鋼各廠礦各部門的骨幹力量。

二、“包鋼為全國,全國為包鋼”

1958年4月,包鋼一號高爐破土動工後,正是當時全國“大躍進”的時期。這座高爐原計劃1960年國慶建成,突然決定“躍進”提前一年建成,這就造成了材料設備供應等方面的極度緊張狀況。一號高爐及其有關的焦化、水源、礦山等工程所需的設備總量達2.6萬噸,其中除10%左右的重要設備由蘇聯等國外供給外,其餘的需要全國22個省市的300多家工廠協作解決,大約需要各種鋼材40萬噸,5000多個品種;各種水泥40萬噸,混凝土120萬立方米,各種五金電器材料2萬多種。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搞“大躍進”,自已興建不少中小型工廠企業,包鋼的設備訂貨交貨日期被拖延,材料供應不及時,一號高爐建設處於被迫停工待料狀態。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中央在武昌舉行八屆六中全會期間,烏蘭夫同志向黨中央彙報了包鋼建設中出現的這一緊迫問題,毛主席說,要想辦法為包鋼解決困難。周總理為此專門召見了包鋼總經理楊維,詳細詢問了包鋼的困難。六中全會決定在全國統一計劃下,保證重點,照顧一般。全會決定把包頭地區作為國家培植的重點。此後,國務院和國家計委、經委、冶金部、鐵道部等單位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包鋼的問題。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報》根據六中全會的精神,專門在一版發表《保證重點,支援包鋼》的社論,提出了“包鋼為全國,全國為包鋼”的口號。社論指出,包鋼是全國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是全國一盤棋的重要一著。包鋼的建成對加速國家工業化進程和改變內蒙古自治區經濟面貌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因此要求同包鋼有協作關係的各地區、各企業、各部門本著過去支援重點企業的精神,給包鋼以大力支援。1959年2月2日,華北協作區專門開會,討論加強支援包鋼建設工作的問題,要求華北區各省市自治區有關部門和所屬企業,必須把支援包鋼的任務,擺在首要位置,並規定了四條辦法:

(一)對中央統一安排和調撥的物資、設備,必須按計劃保證完成,對包鋼所需的非標準設備,必須盡力優先加工承製。

(二)包鋼所需的市場供應物資,內蒙特別是包頭市應全力組織供應,其中非全國統一調度的市場物資,華北各省市特別是京津、太原等地商業部門應大力支援供應。

(三)包頭應陸續建立一些為包鋼生產建設服務的企業,華北各省市在技術設備上應盡力予以支援。

(四)計劃部門應每季度檢查一次支援包鋼建設的工作。

中央的號召很快在全國各地得到響應和落實。許多省市都堅決貫徹全國一盤棋方針,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對包鋼的支援。北京、上海、鞍山、哈爾濱等地的黨政負責同志,都親自檢查為包鋼趕製設備的情況,發現問題,立即解決,想盡一切辦法優先滿足包鋼建設的需要。哈爾濱市委還動員各工礦企業捐獻廢鋼材,製作包鋼急需的絞車設備。

1959年2月以後,全國各地支援的材料設備,源源不斷運往包鋼,平均每天約有10個車皮,這裡有鞍山的鋼材,瀋陽的電纜、上海的電咀管、西安的軸承、廣州的松香、蘭州的石油、瀝青、湖南的楠竹、大興安嶺的木材等,僅鋼材、水泥和木材就有8000多車皮。一號高爐系統急待安裝的設備有鞍山的風口套管、瀋陽的閘閥、哈爾濱的配煤盤、大連的鐵水車、上海和佳木斯的電動機、太原的捲揚機、合肥的皮帶機等。

為了支援包鋼,許多廠礦企業發揚高尚的共產主義協作精神,湧現了許多先人後己、助人為樂的動人事蹟。瀋陽閘閥廠接到承製包鋼高爐和焦爐需用的各種大型閘閥設備的緊急任務後,廠黨總支立即召開車間幹部會議,採取措施,安排生產,幹部同工人一塊勞動,晝夜不離現場,當完成一批後,廠運輸組立即冒著大雨送到火車站,用快件發往包鋼,解決了高爐和焦爐工程急需。大連起重機廠為了支援包鋼,不僅提前完成了一號高爐需用的70噸吊車的製作任務,還將自已吊車上用的60千瓦的馬達一起送給包鋼。與包鋼沒有協作關係的哈爾濱鍋爐廠在得知包鋼急等一種軸承時,把本廠已經配套好的36套軸承主動支援給包鋼。由上海“五一”等三個電機廠承製的200多臺電動機,按訂貨單規定要在1959年二、三、四季度分別交齊,他們為包鋼早出鐵,提前在7月份就全部交貨。承製一號高爐鼓風機過濾器設備的營口機械廠,在廠小人少設備不足的情況下,提出“全力以赴,支援包鋼”的口號,經工人刻苦鑽研,改進操作方法,加快了生產進度,保證了高爐鼓風機提前試運轉。吉林九臺縣耐火材料廠以超過自已生產能力三倍的數量,給包鋼提供了隔熱耐火材料。唐山鋼廠和吉林二O一廠在生產任務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接受了高爐所需高鋁磚和碳磚的追加訂貨。北京航空學校的部分師生,自願放棄暑假休息時間,給包鋼趕製了200多個三通閥,保證了焦化廠三號焦爐的急需。全國鐵路部門對包鋼急需的材料設備,都優先開綠燈,以快件運出。有一次,瀋陽車站接到一項緊急任務,要求將23臺大型閘閥共345噸在24小時全部裝完,運往包鋼。這時已經下班,工人們聽說是支援包鋼的緊急任務,自動加班連夜搶裝,提前完成了裝車任務。在一號高爐緊張施工期間,上海、北京、瀋陽等地的民航部門用飛機為包鋼運送了材料設備。在從北京到包頭的火車因洪水災害暫不能通車的幾天裡,中央軍委曾數次派出軍用飛機給包鋼運送物資。北京軍區某部派出150輛汽車,為完成包鋼建設的運輸任務,同包鋼職工一起奮戰了近一年半時間。

包鋼的同志特別感謝鞍鋼、武鋼、石鋼(石景山鋼鐵廠,後改為首都鋼鐵公司)等兄弟鋼鐵企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給予包鋼的兄弟般的無私援助。這些兄弟廠礦不但為包鋼培訓了大批生產建設人員,還及時派出許多優秀工人和專家,幫助包鋼解決生產建設難題。特別是鞍鋼,要人給人,要材料給材料,包鋼的同志親切地稱鞍鋼為“孃家”,他們說,“包鋼缺什麼,孃家就給什麼”。幾年來鞍鋼調給包鋼的幹部達1400多人,技術工人2500多人。三號焦爐烘爐時,到處買不到熱電鍋,沒有它就不能烘爐,最後還是從鞍鋼得到40支。鞍鋼為換修自已焦化廠的裂化管,專門軋製出一批自用的合金管,正在這時,包鋼提出要求支援這種合金管,鞍鋼領導毫不猶豫地決定把這批合金管全部支援包鋼。在一號高爐機械安裝進入結尾階段時,鞍鋼主動用飛機把自己高爐的風口中小套運來包頭,解決了包鋼的急需。

在一號高爐緊張施工的決戰時刻,全國各地10多個廠礦派來數百名優秀技術工人,趕來助戰。他們有來自石鋼的架工,武鋼的築爐工,鞍鋼的電焊工,大連、青島的化工工人,和包鋼工人一起,日夜苦戰,揮汗如雨,為包鋼提前出鐵貢獻了智慧和力量。鞍鋼鍊鐵廠副廠長、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孟泰,在包鋼出鐵前夕,也帶著鞍鋼電鉗技師蘇貴勤、瓦斯技師胡福林,前來包鋼,幫助獻計獻策。

三、“全市支援包鋼,包鋼帶動全市”

內蒙古自治區和包頭市各族人民,更把支援包鋼建設當作一項義不容辭的光榮的政治任務。1959年1月17日閉幕的自治區首屆黨代會三次會議通過決議指出:力爭儘快把包頭建設成為國家重點,是內蒙地方黨的組織和各族人民的光榮任務,地方應當全力以赴支援包鋼。自治區黨委也作出關於加強包鋼建設的領導和支援工作的決定,併成立了支援包鋼建設委員會,經常派人深入包鋼建設現場,瞭解包鋼需要,對各種非標準設備、職工需要的日用物資.勞保用品,儘量優先供應。幾年來,自治區每年以上萬名勞動力支援包鋼。出鐵前急需裝卸和破碎工人,勞動部門從呼市、烏盟、包頭調集了6000多各族青壯年,滿足了需要。從1959年1月到8月,自治區各地支援包鋼的生豬、菜牛、菜羊達14.5萬頭。

為了加速包頭工業基地的建設,中共包頭市委提出了“全市支援包鋼,包鋼帶動全市”的口號,1959年2月26日,中共包頭市第二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全市各方面的工作都以支援包鋼建設為中心,開展以建設包鋼為中心的群眾運動,3月21日市三屆二次人代會也通過決議,動員全市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包鋼建設。全市地方工業、交通運輸、煤炭、財貿、農村、文教等各行各業都召開了支援包鋼誓師大會,許多單位黨組織作出了支援包鋼的決議,建立支援包鋼的辦事機構,並對群眾進行了深入的思想動員,使“全力以赴支援包鋼”的口號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廣大幹部和群眾的自覺行動。

煤炭、電力等部門以優質煤炭和充足的電力供應了包鋼的需要。全市地方工業供應了包鋼建設需要的大批磚、瓦、砂石、石灰、耐火保溫材料、施工工業和勞保用品。僅1958年就供應磚5720萬塊,瓦157萬塊,耐火磚2347萬塊,水泥管5860米,氧氣65萬立方米。第二磚瓦廠根據包鋼建設需要,想法試製出各種空心磚、異型磚、焦磚等新產品。耐火廠戰勝原材料困難,以木代鐵做磚模,生產出包鋼需要的耐火磚。地方機械工業承擔了包鋼一號高爐、三號焦爐非標準設備的製作任務,1959年即完成2000多噸,各廠都把為包鋼加工設備的任務,列在首位,千方百計保質保量完成。地方機械工業設備差,技術力量薄弱,為包鋼加工大型設備,困難很多,廣大職工大搞技術革新,自制機床300多臺,自己武裝自己,過了設備不足的難關。包頭機械廠開展了為支援包鋼辦三件好事的活動:

(一)星期日作為支援包鋼活動日;

(二)每人提3件合理化建議;

(三)比計劃提高生產效率20%。

這個廠加工一號高爐電除塵器長達4.5長的沉澱機管時,廠裡所有機床都無法加工,工人們春節不休息,想出了把小車床改裝成萬能積木式無限大車床,解決了小床子加工大部件的問題。

市政建設部門在兄弟單位的配合下,用5個月時間建成了通往包鋼廠區的公路要道——長202米、寬24米的昆都侖河中橋,為包鋼生產建設和廣大職工上下班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為保衛包鋼生產建設免受洪水災害,市裡決定興建昆都侖水庫。全市各單位大力支援,集結在水庫的勞動大軍共1400名。為加快工程進度,市三建等單位趕製了80多公里的輕軌,趕製出1000多輛翻斗車,共完成砌築石方30萬立方米,回填、砌土方170多萬立方米,完成混凝土3.4萬立方米。從設計到施工,短短一年時間,就基本建成水庫工程。鐵路職工對包鋼的設備材料做到快裝快卸,交通運輸部門在短途運輸極度緊張的情況下,仍然抽出四、五十輛汽車,四、五百輛馬車,組織200多輛人力車,為包鋼運送各種建築材料。

郊區農民為包鋼建設者生產了數量充足的蔬菜、肉蛋和牛奶,1959年1到9月供應包鋼各種蔬菜6000多萬斤,歷來不種菜的固陽縣也擴大種菜面積1萬畝,供應包鋼在固陽附近的礦山30多萬斤。商業部門經常登門拜訪,瞭解包鋼的需要,積極組織貨源,把職工需要的生活用品送到生產建設第一線。生產資料批發部門做到不分晝夜和節假日,包鋼什麼時候提貨,什麼時候付貨,包鋼所需的器材做到入庫快、驗貨快、配貨快、付貨快。昆區商業部門組織了不少流動貨車,堅持送貨上門。烏蘭道綜合商店團支部組織一個40多人的流動售貨組,挨門逐戶將副食品送到包鋼職工家中。昆都侖百貨商店售貨員聶俊保為給包鋼解決用布問題,在昆區到東河區之間來回跑了12趟,搬運布匹凍壞了手都不肯休息。衛生部門派有經驗的醫務人員深入工地為工人看病。文化部門組織專業和業餘劇團到現場為工人進行慰問演出。市總工會和團市委發動廣大職工和青年,到高爐工地參加義務勞動,為包鋼建設添磚加瓦。廣大婦女也以撿廢鋼鐵、為單身職工縫補拆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為支援包鋼出力。總之,在黨的號召之下,全市各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真正行動起來,匯成了一股全市支援包鋼的洪流。

為支援包鋼建設做出最大貢獻的是達茂聯合旗。白雲鄂博礦原本位於達茂聯合旗境內,可以說沒有白雲鄂博就沒有包鋼,也就沒有現在的包頭。為支援國家建設,達茂聯合旗獻出了白雲鄂博寶山,使白雲鄂博很長一段時間成了達茂聯合旗境內的一塊“飛地”。

如今,包頭的發展相對慢了下來,但是,象過去那樣全國支援、內蒙古自治區大力扶持的情況再不會出現了。包頭,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子”,在其幼年時期,無論是國家、自治區或更低層面,都給了很多,可以說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在資源永遠有限的情況下,“人人三百六,你吃了我不夠”,走好走壞,還是看自己的了。

資料來源:《昆都侖文史資料選編》第五輯,閻充英《回顧全國各地支援包鋼的片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