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mg34机枪放在现代战场效率如何?

咕嘟咕叽


对于当代陆军来说,机械化和信息化是大趋势,机械化重装陆军乘坐履带式步战车、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与主战坦克、履带式自行火炮等混编。
机械化轻装陆军则乘坐轮式步战车、轮式装甲输送车、防弹性能较好的越野车等,与轻型坦克、轮式自行火炮等混编。不论是重装机械化部队、还是轻装机械化部队,对于步兵来说,一旦到了野外,进行阵地战;或是开入城镇、乡村,进入巷战等,所有乘车的机械化步兵,就都成了徒步的步兵。
对于脱离步战车、装甲输送车、越野车的机械化步兵来说,终归会成为徒步的步兵,事实上徒步作战,才是步兵的常态,舒舒服服地乘车作战绝非常态,此乃步兵的宿命。因此,对于步兵来说,除了手中的步枪以外,作为步兵最基本的作战单位-班组,机枪似乎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机械化步兵也配有机枪,有的配轻机枪(现在称班用机枪),有的则配通用机枪,与二战时德军装备的MG-34/42,事实上是一脉相承的。
所谓的通用机枪,也即可根据作战环境和作战需求,可实现轻重机枪的转换,两脚架时(出产状态),是一挺轻机枪,一般有效射程800m;当装上三脚架,就是一挺重机枪,有效射程一般提升至1000m。机枪,作为连发的自动枪械,由于持续火力猛,自诞生那天起,就是作为步兵防御和进攻的武器,一般班组会配备一挺弹匣、弹鼓供弹的轻机枪。
连排级作战单位,会配备重机枪,战时日军的92式重机枪,空枪重27.6 公斤,枪架27.7 公斤,合计55.3 公斤,实在是太笨重了,因此,需要士官、射手、副手、弹药手等10人才能伺候,包括2匹马驮载2000余发子弹。
由于重机枪过于笨重,战场机动性差,因此,德军创造性地发明了MG-34通用机枪,包括改进型的MG-42通用机枪,装备了每个德军步兵班,全班以此枪为核心展开作战。
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MG-34,尽管配有三脚架,但通常德军不愿携带笨重的三脚架,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就是一挺出厂时就带有两脚架的轻机枪。MG-34全枪重12.1公斤,因此,射手都能一人扛在肩上行军作战,尽管也配有一名副手,但一个人就能操控作战,使用时非常方便,就是一挺轻机枪。
此枪发射7.92 x 57毫米毛瑟步枪弹,初速755米/秒,采用50发弹链装入的单室弹鼓,或75发非弹链的双室弹鼓挂于机匣左面作供弹,但改装成75发双室弹鼓后无法直接改回弹链供弹,这是MG-34供弹弊端之所在。当然,MG-34也能采用50发、200发弹链供弹;在二战中的机枪中,射速算是比较高的,每分钟可达800-900发。
战后75年来,机枪作为步兵的支援武器,与二战时期的机枪,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不存在技术代差,大都采用导气方式,发射步枪弹,弹匣、弹鼓、弹链等供弹模式。
区别只是制造工艺先进了,枪管、机匣等主要材料质地轻巧了,机枪的重量大幅度锐减,但初速、射速、射程等技术参数,实际上却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机枪,还是那个机枪。
因此,MG-34机枪,无论是两脚架时的轻机枪,还是三脚架时的重机枪,放在当下的战场上使用,仍然是一挺能杀人的步兵自动枪械,技战术性能不会输于其他的机枪,特别是在射速上,可能还会遥遥领先。

国平军史


象MG34/42或者大盘鸡布仑这种二战时期的机枪,放到现在也没有什么不能用的,也能够用的挺好。

作为第一种列装的通用机枪,到了现在恐怕使用最多的时间是作为轻机枪使用的。

这些老式机枪使用的弹药和现在通用机枪使用的弹药威力、有效射程基本一致,而且现在的通用机枪和二战时期的机枪相比,并没有质的区别,主要是材料一定程度上的改进,在主要的性能指标上没有什么区别,况且现在的通用机枪大部分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研制的,那个时候,二战结束了没几年,这些机枪的设计者都经历过二战,对于步兵武器的认识是趋同的。

和MG-34同时代的MG42经过一番小改,以便换用7.62北约弹,到了今天也还在大量使用,就算是在德国也是刚刚换装MG5,而MG-3的保有量还是很大的。

具体到了MG34,它的主要性能放到现在也不落后,不过,MG-34使用枪管短后座这种自动方式,这种自动方式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如现在主流的导气式-回转闭锁方式,在风沙比较大的中东地区,MG34的故障率会比较高,不过要是有良好的保养,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问题。


红色手电筒



MG–34通用机枪放到现在战场上肯定是管用的
,在“乌东战场”上乌克兰民兵都用M1931“马克西姆”马克沁机枪战斗,MG–34比“马克西姆”更轻、机动性更好,就更能行了!但是它不会进入到现代化军队,因为它的晚辈型号的通用机枪正在被逐步的淘汰掉。

被淘汰的主要问题就是通用机枪与现代步兵营连分队的其它装备有火力重叠的问题。

MG–34机枪研制之初的技术要求就是即能当轻机枪使用又能当重机枪使用,也就是说它使用两脚架就是是班排小队的核心火力支援武器;使用三脚架当营连分队的重机枪使用,就像一战时期的MG08重机枪那样,甚至必要的时候使用特殊的高射枪架成了高射机枪,虽然说它的7.92×57毫米子弹即便是打在飞机上,击落的概率极低,但至少可以干扰飞机的扫射和投弹的飞行线路,由于口径适中、用途多多,所以叫它通用机枪。

二战之后受到了MG34/42通用机枪的影响和启发,当时的美苏相继研制出来了M60系列机枪和PKM通用机枪,两型枪都参加过越南战争,其表现都不错,但是到了1970年代随着小口径突击步枪的兴起,通用机枪逐渐开始没落了,主要原因是它与突击步枪没实现口径相同、子弹通用和大部分零部件互换化,美苏通用机枪为了保持一定的威力,通常都使用7.62×54R弹或者7.62×51大威力步枪子弹,而小口径步枪使用5.56和5.45毫米口径,子弹口径不一样,零件不能互换也就限制了它的继续发展。
美军M60通用机枪,在越南战争中是班排一级的火力核心,大部分越战题材的电影当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通用机枪第二问题就是它的威力不上不下,7.62毫米子弹的射程和威力肯定要大于小口径突击步枪子弹,但它与12.7毫米重机枪相比除了机动性高之外,其它性能显然是差了一大截!而现代步兵营连分队的火力打击已经很细化了,400米以内的距离是突击步枪和班用轻机枪(外军也叫重管步枪)打击范围、600米~1500米是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打击范围,1500米之外是60/81.82毫米迫击炮的射程,这中间还有各种口径的狙击步枪和精确步枪,单兵火箭筒,甚至还有单兵反坦克导弹…火力打击范围层次和火力支援密度都相当的高,根本没有通用机枪的位置!所以,各国就不在继续发展它了。
虽然不在发展了,但是通用机枪还有很大一部分库存,就不能将它们全部退役或者封存,有些型号的通用机枪,比如说:MG34的后辈MG3通用机枪还在德国和一些东欧国家军队当中继续服役…当然,有谁在子弹充足的条件下使用MG34“古董枪”也是没问题的,只不过正规军没有使用这种老烧火棍的。


皇家橡树1972


作为通用机枪而言,丢现代也不落后。但现代的通用机枪的瓶颈已经存在好多年了,而MG34作为通用机枪的开拓者,在参数上已经做得很好,虽然后来者有一些不错的创新,但没有拉开代差。

MG34全重12公斤,相比现代美军的M240B通机还轻上了那么点,800-900发/分的射速比现代通机普遍650发/分的射速高不少。但这绝对不能说是一个优点,而是为德军的战术思路而量身打造。再者,当年支援火力和自动火力没有现代那么丰富,因此对机枪的依赖度更高。

它可以用弹链供弹,也可以用一个50发的弹鼓供弹(这个弹鼓只是装了一条50发的弹链),也可以通过75发的双弹鼓供弹(这个设计需要换机匣盖板,所以很少用),但不管怎么样,他的多样性很好,现代通机也有这些特征

MG34在二战逐渐被MG42取代也主要是因为成本,毕竟大量的铣削件既费工也费钢,虽然这两在闭锁原理上不一样,但存在承接关系。

再者 MG42的继任者MG3还在服役,所以MG34没理由不适应现代


疯狗的轻武


我是号角WG,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很喜欢用效率这个词来形容MG34和MG42这两款机枪,要知道二战德军步兵班组战术,是以机枪为核心展开的,也就是说,98K也好MP40也罢,都只是做为辅助甚至自卫武器而存在的。最主要的火力及杀伤,基本都是由MG34和MG42机枪来完成的。

MG34机枪,是凡尔赛条约的产物,妥妥的“被逼的”!一战时期,MG03马克沁在索姆河着实给英法好好上了一课,这种水冷式的重机枪,理论上只要有水,子弹够就能一直射击,所以战后限制德军是不允许开发这种武器的,奇葩的限制,成就了划时代的产物。

MG34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机枪,伴随步兵,对地,对空都可以,虽然后期有点被MG42抢了风头,但不影响他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这里简单说一下,MG34和MG42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原版和简化版的关系,应该说,表兄弟关系,有类似特征,相同的布局结构,但工艺天差地别,MG34虽然空枪12公斤,但它是拿49公斤的钢铁硬生生钻削出来的。

MG42不同,它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冲压工艺,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一块铁皮板子,配合模具,用冲压机压下去,就能掉落半成品甚至成品的零件,然后把这些零件拼起来就行了。可以看一下视频解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a0d01fe1f51470ca25338e054e14f09\

号角WG


效率很差,MG34机枪本身就是一种结构落后的枪械,原始的后座方式导致射程短,射速过快,他只能在诺曼底登陆那种特别的场合才有优势,二战后被抛弃。通用机枪的理念有一定道理,可是万能的东西同时又是万不能,远距离打击不如重机枪,机动作战不如轻机枪。所以我军折腾一阵以后,重新装备大口径重机枪和轻机枪。参看《红海行动》,唯一的女兵,机枪手,大弹鼓的轻机枪。


马家西


枪械的设计从一战以后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了。有的只是材料科学的进步,化学工业的进步,带来了更好的枪管和子弹。


穆33908481


二战中很多轻武器的设计堪称完美,结合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做一点改进,完全能够适应现代战场。


北航任老师


这个机枪放在海湾战争或者伊拉克战争可能没没用。


家彦(danny)


和现代通用机枪从技术角度没什么差别,但在战场上的战术地位有很大区别。

二战时的MG34是连排级战斗的主要火力输出,其他武器是配合它来使用的。

而现代战场上,各种车载重武器甚至空中支援已经普遍介入到连排级战斗,中口径通用机枪的作用大幅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