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聊聊《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的3位知县

作者 | 认知升级爱好者

欢迎关注我,成为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你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聊聊《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的3位知县

龙脉风水--图源网络


《婺源龙脉保卫战》出自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这场保卫战的主导者是婺源知县,他们需要在“笔”与“灰”之间抉择,也需要平衡大宗族与普通百姓的利益,保持统治稳定。

这场战争发生在婺源,一个文华毓秀之地。

婺源是朱熹老夫子的祖籍所在,当地人非常重视教育,而婺源学子也不负众望,每年都会科举考试中取得好名次,延续婺源籍官员在大明官场中的香火。

不过,从万历二十八年开始,婺源学子的科举成绩便一落千丈,甚至出现被剃光头的情况。

考试成绩不佳,让婺源的乡绅很紧张,因为科举是进入大明官场的唯一正途,一旦无人中举,意味着婺源人在官场会出现断档,这直接导致其在官场的话语权被削弱,最终官场的影响力也会大幅下降。

于是,婺源的乡绅开始调查原因,其中有个叫程世法的人提出了一个猜想:

婺源的考试成绩下降,会不会是风水出了问题?

这里需要说一下,婺源风水极佳,号称“群山入斗,风云绵密”,其风水的核心坐落于一条龙脉上,这条龙脉位于大鄣山擂鼓峰船槽岭。


你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聊聊《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的3位知县

江西婺源--图源网络


经过详细调查,程世法发现婺源龙脉遭到了严重破坏,这让更让他坚信龙脉与科举成绩之间的联系。

龙脉是如何被破坏的呢?

俗话说,靠山吃山。

船槽岭不仅风水很好,而且其山体都是优质的石灰岩,石灰岩开采后,经过烧制,就可以成为石灰。

石灰在明代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巨大,因而石灰产业在明代是利润很高的行业。

有座金山在身边,当地人自然打起了烧制石灰的想法。

于是,龙脉上开起了一个个石灰窑,灰户(烧制石灰的山民)天天凿石挖土,这就相当于在龙脉身上割肉,自然是严重破坏了龙脉的风水。

婺源的乡绅终于找到了科举失败的原因,于是集体向官府请求:龙脉一带,严禁烧灰。

表面上看,严禁烧灰并非复杂的问题,但却成为了婺源官府的一块心病。

原因在于,严禁烧灰断掉了灰户的财路。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自古以来赚钱的生意最难动。

婺源的乡绅虽然势力庞大,但如果百姓闹事,会给当地统治带来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这是婺源知县无法容忍,也无法承受的。

于是,如何妥善处理龙脉保卫之事,平衡婺源各方利益,便成为婺源知县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在龙脉保卫战中,谭昌言、金汝谐、赵昌期3位知县的处理方式各有千秋,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值得每个管理者仔细揣摩,深入学习。

毕竟,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同样需要平衡各部门利益,保持企业的稳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你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聊聊《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的3位知县


01

谭昌言:各宜体谅

谭昌言是处理龙脉保卫战的首位知县,收到婺源乡绅的申请书后,他并未急于做出反应,而是先派人实地考察,了解真实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经过调查,谭昌言得知龙脉损毁严重,但他依然没有付诸行动。

为什么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谭昌言依然按兵不动?

因为谭昌言深知基层情况,虽然在龙脉烧灰确实不对,但婺源山脉居多,可耕种良田稀少,烧灰是山民营生之法,冒然断了他们的财路,一定会生出祸事。

谭昌言始终将统治的稳定置于首位,他绝不允许出现任何不可控的骚乱,因此必须有万全之策,才会行动。

经过思考,谭昌言以官府名义买下山民地契,不仅将龙脉所有权收归官府,便于统一管理,而且山民也有一笔生活收入,两全其美。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但谭昌言仍不放心,他提前派人与灰户沟通官赎方式,获得积极反馈后,才最终行动。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中,马伯庸这样描述一个负责任的官府:

一个负责任的官府在推行政策时,一定会准备好相应的疏导方案,简单粗暴一禁了之,却不去想后续应对措施,那叫顾头不顾腚。

谭昌言作为知县,完美诠释了一个负责任的官员和官府的做事方法。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谭昌言稳扎稳打,平衡各方利益,满足各方诉求,最终皆大欢喜。

负责任地说,谭昌言的处理过程是近乎完美的,是教科书级别的。

谭昌言的政治智慧与管理能力,在这场保卫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令人钦佩。

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同样会遇到很多棘手的事情,比如部门间的矛盾,核心成员间的矛盾等等。

如同谭昌言一样,优秀的管理者会深入调查真实情况,平衡各方利益,采取以企业稳定和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处理事情。

而鲁莽、没有经验的管理者,往往采用非黑即白的处理方式,不仅加剧了部门间的矛盾,严重的会造成企业核心人员的离职,导致企业损失惨重。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成为“各宜体谅”的谭昌言,而非顾头不顾腚的粗暴的管理者。


你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聊聊《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的3位知县


02

金汝谐:明哲保身

金汝谐是处理龙脉事件的第二任知县。

他上任后,龙脉一带的石灰产业,便如雨后春笋一样,死灰复燃。

不过,石灰产业在谭昌言时代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何会死灰复燃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石灰产业利润丰厚,而婺源本地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石灰产业。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灰户们纷纷铤而走险,重操旧业。

马克思曾经说过:

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你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聊聊《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的3位知县

在利益的侵蚀下,保龙禁令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金汝谐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采取雷霆手段,抓住了石灰产业死灰复燃的罪魁祸首:俞、程二人。

但到了给罪魁祸首定罪的时候,金汝谐却压力巨大,进退两难。

为什么?原因要归咎于明代的司法权限设置。

俞、程二人罪行无可争议,不过他们仅仅违反了地方法规,其罪名可大可小,可以重判徒刑、流刑,甚至死刑;也可以轻判,打上几板子就可以了。

金汝谐的本意是重判,以儆效尤。

但明代司法权限规定,知县只有判罚笞刑和杖刑的权限,如果判为徒刑、流刑,需要徽州府来判;如果是死刑的话,必须由京城的司法机构判罚。

如果重判,事情必然被上级知道,由于前任在保龙事件的完美表现,金汝谐的执政能力必然会被质疑。

因此,经过再三考虑,金汝谐选择了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金汝谐仅判罚俞、程二人杖刑,且可以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来冲抵刑罚,这对于烧灰的大户来说,相当于没有惩罚。

但判决过后,金汝谐在全县张贴告示,重申龙脉对于婺源的重要性,表现出绝不姑息犯罪分子的决心,做足了表面文章。

但私底下,石灰产业却越来越兴旺。

金汝谐本想有所作为,无奈受困于制度,不得不考虑自身前途,权衡利弊之下,只好选择明哲保身。

白居易在《策林二·立制度》写过这样一句话:“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仁人圣者的根本,取决于合适的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需要招揽优秀人才的能力,而且应该拥有为企业量身打造或调整制度的能力。

制度如同企业中看不见的链条,它将不同的人才串联起来,组成有机的整体。

制度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兴衰。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拥有制定与调整制度的能力,让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强,制度的劣根性越来越弱。

如果管理者没有撼动制度的能力,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像金汝谐一样,明哲保身,然后去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天地。


你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聊聊《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的3位知县

03

赵昌期:锐气十足

赵昌期是金汝谐的接任者,一个富有理想主义的人,对于文教的重视胜过谭昌言与金汝谐。

对于婺源乡绅的保龙申请,赵昌期异常重视,二话不说,就亲自前去船槽岭考察实情。

赵昌期的调研深入而细致,他走访了很多当地居民,发现烧灰凿山的情况触目惊心。

调研之后,赵昌期彻夜未眠,连夜就拿出了一份前所未有的、严厉的保龙方案。

这份新方案态度强硬、条款细致,更值得一提的是采取了更适宜的保卫策略,比如当地居民相互监督。

通过实地走访,赵昌期发现了烧灰山民间的矛盾:不同村的山民经常越界到其他村凿石,侵害了对方的利益,常常产生纠纷和争斗。

利用山民间的矛盾,再辅以奖励措施(将举报罚款的一半奖励给举报人),自然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赵昌期的主导下,保龙运动取得巨大胜利,龙脉也恢复平静,而婺源的科举也取得了好成绩。

赵昌期的风格与谭昌言与金汝谐大相径庭,他亲自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措施,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实干家。

赵昌期同样朝气蓬勃,锐气十足,正因为这样,才能够坚定不移的将政策落实到实处,最终获得成功。

面对问题,可以选择派人去调查,但信息传递中一定会有损失,因为人人都有好恶,完全公正之人并不存在。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需要事必躬亲,但重要之事,应亲自出动,将第一手资料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了真实的信息,才会正确的应对。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管理者制定的措施,常常在基层并不能很好的执行,甚至常常被曲解,导致很差的效果,最终不了了之。

如何将政策落实到位?

一方面必须要有十足的锐气,如此才能坚定不移的支撑下去;另一方面必须要获得重要人物的支持,比如中层干部的支持。

赵昌期喜好诗词书法,平时与婺源乡绅关系很好,因此获得了乡绅的鼎力支持,才将政策执行到位。

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能够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支持,这是落实政策的必要条件。

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坍塌。


你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聊聊《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的3位知县

婺源的龙脉保卫战发生在几百年前,但谭昌言、金汝谐、赵昌期3位知县的管理方式和政治智慧,放在今天依然毫不过时,值得学习。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保持企业稳定,平衡内部各方利益,这与谭昌言各宜体谅的方式不谋而合;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保持企业制度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否则就会出现类似金汝谐这样明哲保身的员工;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锐气十足、雷厉风行的实干家,如此才能带动企业走向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