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是否也走到了拐點?



這場疫情對於全人類來講都是一個暗示和啟迪,人類對於物質的慾望,財富的擁有變得越來越貪婪,美好的東西雖然是人類文明下的產物,但因為無止境的擴張而帶給商業的肥厚利益在疫情之後突然蒸發為空氣。奢侈品的價值在於它的稀少,只看銷量的時代奢侈品到底是否還奢侈?


時尚產業在疫情影響下

傳奇鞋履設計師Sergio Rossi因感染新冠病毒不幸逝世。

Burberry宣佈第一季度將比同期下降30%,這個數字基本上發生在大部分的時裝品牌身上。

Neiman Marcus百貨正在進行破產談判。

H&M集團正在進行全球數萬名員工的臨時裁員。

Macy’s梅西百貨計劃裁員13萬員工中的大部分人員。

Tiffany&Co.及美妝綜合店鋪莎莎尖沙咀店均將關閉。

日本澀谷東急百貨已經關店。


奢侈品牌是否也走到了拐點?

△近四個月以來歐洲奢侈品產業受疫情影響

銷售額嚴重下滑


灰市商販是什麼?


據BOF報道,未來到2025年,奢侈品牌線上銷售額將佔到總銷售額的25%,但是隨著奢侈品牌線上銷售的不斷增加,通過非官方渠道合作銷售合法商品的灰市商販也在增加。


灰市和銷售假貨的黑市不同,他們通常是從專賣店購買庫存過剩的商品,或者用批發價訂購熱門商品,隨後用低過建議零售價的價格出售商品。


建議零售價是品牌方給到合作零售方的銷售價格建議,為了確保全球的商業競爭合理性而存在,但有的時候會因為各個國家的關稅制度的不同而導致零售價的不同。


對於灰市商販來講,雖然銷售利潤會低過官方渠道,但是因為他們擁有強大的購買用戶量,而且啟用專業團隊打造看似專業的奢侈品電商網站,可以被視為是代購的大規模商業升級版。


這種灰市商販的興起還是和電商渠道的出現密不可分。電商的出現讓正常的零售店鋪的銷量不再能滿足品牌方希望的銷售額,直營電商也因為各種第三方平臺的出現而變成奢侈品牌銷售的途徑之一,銷售渠道的增加使得價格無法統一,電商平臺的策略永遠靠價格的優勢來爭取消費,這導致按規矩銷售的專賣店,買手店的銷售額嚴重受到影響。灰市商販趁機給到零售店鋪有誘惑力的條件,在滿足雙方利益的基礎上來採買當季或庫存產品。大大解決了一部分品牌銷量不好的專賣店及買手店的庫存苦惱。當然這樣的操作會越來越多的導致實體店鋪對這樣的灰市商販的依賴,惡性循環就此無止境的開啟。


奢侈品牌是否也走到了拐點?

△ 歐洲著名奢侈品電商網站MYTHERESA的商品售價

比品牌在美國的官方價格低30%左右


奢侈品銷量劇增的同時品牌價值在下降


奢侈品的價格貴是因為使用的材料考究,手工工藝的精湛和限量,頂尖運營團隊及創意人才的啟用,高額的宣傳費用的投入,昂貴的店鋪裝修及租金等綜成本導致。的確高額的單價不是任何人可以承受的,但任何人都希望擁有美好的東西。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消費者只能通過線下專賣店,或部分知名買手店來購買奢侈品牌。能夠獲得優惠的機會只有兩種,一種是品牌的VIP客戶,新品到店VIP能享受一定的折扣待遇,但通常不會低過95折,另一種就是等待打折季來臨時,VIP有權最早得到通知,提前有選擇產品的權利。


當電商打開了品牌又一個銷售渠道後,渠道為王的現象好比在奢侈品牌脖子上套了一個鏈子,誰的銷量好,誰就變成那個牽著鏈子走的人。平臺方設計好自己的得失所在,品牌方獲得了該得的利潤,消費者買到了物美價廉的產品,貌似這個合作是三方三贏的模式。但是時間久了,很多奢侈品牌會發現,雖然訂單增加了,但這樣的做法會越來越降低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奢華感,影響到多年建立起來的品牌高貴形象,雖然獲得了眼前利益,但從長久來看它是對品牌價值的一種消耗。


奢侈品牌是否還能長存

過去十年間,奢侈品牌依賴中國市場的現象已成事實,當這次疫情來臨後,全球的奢侈品牌好像在高空中的電梯突然失靈一般一落千丈。最大的市場停滯了,生產製造停滯了,運輸體系停滯了。這給大家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奢侈品牌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品牌定位?一味的為了滿足某種消費行為的銷售形式是否需要繼續?什麼才叫奢侈品?這個世界到底還需不需要奢侈品?


奢侈品牌是否也走到了拐點?

△ 至2025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

預計將佔全球市場的40%

「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2019」

當魚翅變成粉絲一樣隨便能吃到的時候,魚翅的價值就只能和粉絲一樣了!當大家都覺得吃粉絲挺好的時候,魚翅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但生活中總是需要那麼點不一樣吧,平時吃粉絲,偶爾吃那麼一次魚翅還是覺得挺爽的,是不是呢?


【內容】寫作:NicoleChen 排版:island

【版權】文章內容所有權由NicoleChen個人所有

【合作】[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