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邑人电影院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婚姻者,所以合两姓之好,以上事宗庙,以下继后世也。”

语出自《礼记》,意指婚姻是将两个家族的姓氏所结合,一是为祭祀祖先,二是为传宗接代。其阐述的是古代中国的婚姻的意义:无关风月,而为家族间的联合。为了祭祀先祖,为了延续香火。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近日,热播的《清平乐》一剧,宋仁宗为主角,以他自少年登基至把控朝政的一生为时间线,鼎盛时期海晏河清的大宋画卷铺展于观众眼前。宋仁宗、吕夷简、晏殊、韩琦、范仲淹、欧阳修、富弼……剧中的历史人物间的关系,于朝堂间是风起云涌下的朋党政治博弈,于庙堂下则是儿女情长的喜怒哀乐。而这庙堂之下,牵连着这君君臣臣间关系网的,便是婚姻。

婚姻是男女双方结合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在礼法森严的古代中国,这一社会关系又不仅仅是存在男女双方间,更维系于双方的家庭和亲属关系。时人的婚姻关系与择偶观,无不围绕着彼时社会环境下的价值观而展开。那么在宋代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尤其是占据古代社会较高地位的官宦阶层(文章以官宦阶层泛指文官、武将、外戚等古代享有一定特权的贵族阶层。)的婚姻和择偶观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将结合剧中人物与历史背景,谈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一、 宋代官宦阶层婚姻百态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在剧中一幕,曹氏(丹姝)在出阁前与她的姐妹一道,四人围坐插花,闲聊打趣。她们分别是将门曹玘之女,是仁宗的皇后曹氏(丹姝);名相晏殊之女晏氏(清素),是未来宰相富弼之妻;薛奎之女薛氏(幼溪),是文豪欧阳修之妻;杜衡之女杜氏(有蘅),是“苏梅”之“苏”苏舜钦之妻。而这四位尚待字闺中的宋代女子的未来婚姻,恰展现了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百态。

(一) 理想形态:皇室联姻

曹氏(丹姝)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在仁宗废郭皇后后被群臣举荐为皇后。与皇室联姻,这是宋代官宦阶层,尤其是武将家庭婚姻的一种典型的理想形态。外戚的身份,也使得曹氏家族成为北宋的将门世家。

北宋开国,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出生行武的开国皇帝深知武将的权力膨胀的危害。在统治时便一方面注重文治“以文治国”,另一方面以联姻的形式来拉拢和控制武将。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在统治者的选择下与皇室联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受到政治利益的倾斜,使家族子弟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 典型形态:以才为婚

宋代官宦阶层婚姻的一大典型形态就是“以才为婚”,官宦阶层常选择有才之士作为婚姻对象。晏殊在任枢密使时为女儿择婿,向范仲淹打听富弼。富弼被范仲淹称赞为有“王佐之才”。晏殊亦看中富弼的才学与气量,将自己的女儿晏氏(清素)许配给他。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以才为婚的官宦阶层婚姻,更存在简单直接的“进士婚”,即与及第进士结为婚姻。宋仁宗天圣八年,欧阳修参与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列十四名,为二甲进士及第。欧阳修科考中第名列甲等,次年他的恩师翰林学士胥偃便将女儿嫁给他。同年登科及第的状元王拱辰,亦获得参知政事薛奎的青睐,将三女儿嫁给王拱辰。

彼时,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官宦阶层流行着着“榜下择婿”的风尚。所谓“榜下择婿”是指:宋代科举及第放榜后,许多官宦人家和富贵人家便会迅速从中挑选女婿。及第的进士,作为国家新兴的官僚预备人才,其具备着潜在利益,使才学卓异的进士们在婚姻市场中也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从表面上看,“以才为婚”重在才学,但社会对才学的唯一衡量标准是看其能否科举及第,而科举及第就意味着仕宦前程,所以重才实际上是重视其中可以转化为经济、物质的潜能。

(三) 普遍形态: 家族通婚

杜衍之女杜氏(有蘅)常将苏子美挂于嘴边,曹丹姝打趣她,她却说道:“爹爹让我嫁给谁,我就嫁给谁”。这一言道出一个事实,或许杜氏(有蘅)与苏舜钦是两情相悦的婚姻,但实质上二者的婚姻是官宦阶层间家族的通婚。

苏舜钦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苏易简,宋太宗年间的甲科状元,与日后的宰相王旦是同年。苏舜钦的父亲苏耆,亦是宰相王旦的女婿。可以看出,宋代的官宦阶层间通过婚姻相互结亲是一种普遍现象。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前文所述提“进士择婿”婚姻的欧阳修,在妻子病逝后娶了薛奎四女薛氏(幼溪)。同样地,王拱辰在妻子(薛奎三女)逝世后,薛奎又将五女嫁给他,一时传为美谈。欧阳修与王拱辰二人也因由官宦间的联姻,成为连襟。欧阳修也曾就此调侃道:“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新兴崛起的士大夫家族历史单薄,需得相互援引,才能在暗潮涌动的朝堂下站稳脚跟。在官宦家族通婚间,他们通过婚姻,联系起相互交叠,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为政治的博弈增添一分筹码。

由此观之,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可以划分三类:皇室联姻、以才为婿和家族通婚。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二、 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择偶观及成因

人们的择偶观,往往反映着时代的价值取向。从前文所述宋代官宦阶层婚姻各形态可以看出宋代官宦阶层婚姻的两层择偶观。而又是造成了宋代官宦阶层如此的婚姻现象与择偶观呢?正所谓“知人论世”,这与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形态是息息相关的。

(一) 无关风月,联姻联盟:宋代官宦阶层的首层择偶观,注重婚姻的实际功能。

中国古代的封建婚姻,不是以两个当事人的情感为基础的。司马光曾言:“夫妇之道,天地之大义,风化之本原也。”在多数宋代官宦阶层眼里,婚姻是人伦秩序的首要问题。在维护传统的伦敦秩序上,并不看重相对个人而言的情感寄托。

因而,宋代官宦阶层婚姻观重视的并非“合二人之好”的情感,而是“婚姻者,所以合两姓之好”的两个家族的政治联姻。宋代官宦阶层借助联姻而结成强大的政治网络,在官场上相互援引。无论是与皇室联姻还是家族间通婚,无不体现着宋代官宦阶层的首要择偶观:无关风月,婚姻联盟。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宋代官宦阶层为了保持其家族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利益,维持等级制度,强化统治秩序,实现家族文化的交流,特别注重联姻对象的选择,有助于长久地维持家族的政治地位。他们通过婚姻,联系起相互交叠,错综复杂的婚姻网络。

而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宋代的婚姻更趋于商业性,宋代官宦阶层择偶观上更加注重婚姻的实际功能。一方面是在政治生涯上的相互帮扶与巩固,在官场上更加壮大,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的荣誉与财富的投资,以子女的结合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二) 以才择婿,以门择妇:宋代官宦阶层的第二层择偶观,不问阀阅,仍重门第

传统的封建婚姻注重门第婚,讲究“门当户对”。在唐宋之际,门阀氏族的没落消亡,隋唐时期严格等级下的内婚制也不复存在。伴随着宋代科举制的趋于成熟,“取士不问家世”的观念造就了婚姻观上的“婚姻不问阀阅”。宋代的官宦阶层,婚姻择偶观念上的“不问阀阅”实际上是指不再重视严格的家族血统和谱系的婚姻,但这并不意味着宋代官宦阶层择偶观上不再重视门第。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宋代依然基于传统封建社会的宗法社会之观的影响下,婚姻上的择偶也未曾发生实质性的更替。此时的婚姻择偶观念的注重门第间的“门当户对,结为姻眷”,实则由重视家族谱系,转而看重家庭的实际地位。这一具体的观念表现于实际,则是“以才择婿,以门择妇”。“欲择纯良婿,须求才学儿”,择婿看中男方的才识与前程,择妇则看中女方的门第与家庭背景。

于男子而言,家庭地位的决定因素由“阀阅”转为“科考”,使得宋代婚姻观念在择偶上更加看重家庭上学的门风和个人的才学。正因为“取士不问家世”,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跻身仕途,重视门第,也是重视个人才学带来的的广大门第的潜力。

无论是前文所述的以才为婚,以进士为婚,还是官宦阶层家族间的通婚联姻,都是重门第择偶观在时代背景下的直接反映。科举制的迅猛发展,“与士大夫共天下”影响下,宋代文官地位得以提升。新兴官僚贵族的兴起打破门阀士族的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家族和个人的门第随着科举的成败而挂钩。对于跻身官宦阶层的家长而言,迷得佳婿,无疑是给家族增添助力。新晋进士而言,寻得士林威望的丈人,亦是增添仕途晋升的捷径。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三、 小结

纵观上述宋代官僚基层的婚姻形态与择偶之观,其本质都在于维护家族的地位。两个家族借“合二姓之好”的婚姻,巩固自身地位;重门第,重进士,也是借由才俊以维持家族未来的家势与地位。

在古代中国,婚姻也是男女双方及其家庭、亲属之间关系的纽带,在家族交往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婚姻关系成为官宦阶层以维持家族兴衰的手段。时人何尝没有爱慕之情?不过是在彼时大环境之下,个人的情感是屈居于家族利益之下的。在这样择偶观的影响下,往往是先有了相伴的亲情,才有相依的爱情。#头条影视档案馆# #头条追剧指南#

同题阅读:

重门第,为联姻——从《清平乐》谈宋代官宦阶层的婚姻及择偶观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