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看“群體免疫”的是與非

新冠疫情在歐美洶湧蔓延,特別是美國,感染人數超過50萬,死亡人數高達18666人,疫情如此嚴重,確實讓人心生擔憂。面對嚴重的疫情,此前西方國家提出的“群體免疫論”,與中國對疫情的嚴密防控,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輿論場中,特別是中國的輿論場中,對“群體免疫論”普遍持批評立場。疫情迅速蔓延,對社會形成巨大的衝擊,“群體免疫論”能否作為一個應對疫情的合理選擇?讓人不由得想到了當年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應該是思考“群體免疫論”的一個很好的歷史性樣本。

從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看“群體免疫”的是與非

天花病毒肆虐人間,可能有上萬年的歷史。天花病毒可能造成了幾十億人的死亡,僅在20世紀估計就有3至5億人因天花病毒而死亡。記載最早的天花疫情,是發生在公元前1350年古埃及與赫梯王國戰爭期間。古埃及的俘虜將天花病毒帶到赫梯王國,造成大量人員死亡,其中包括赫梯王國的國王,赫梯文明因此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最早有記錄的天花病例,也出現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為是天花皮疹的跡象。

天花病毒對一個民族產生毀滅性破壞的情況,還是發生在美洲的印第安民族。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之時,美洲的印第安人大約有2000至3000萬人。然而,100年後,印第安人銳減到不足100萬,這個人口銳減的幅度,幾乎可以用“滅族”一詞來形容。

有些人,將印第安人的銳減歸結為西方殖民者的大屠殺,固然,殖民者在征服美洲的過程中,確實有過屠殺印第安人的現象,但是,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導致印第安人數量銳減的真正元兇,並不是殖民者的大屠殺,而是天花病毒。

1519年,西班牙人踏上美洲大陸,天花病毒也被西班牙人帶到美洲大陸。1520年5月,以科爾特斯為首的西班牙殖民者與阿茲特克王朝(今墨西哥)發生嚴重衝突,在著名的“悲慘之夜”,西班牙人有大約800人死亡,還有一些西班牙人被俘,不幸的是,這些西班牙俘虜,其中就天花病毒攜帶者。

當天花病毒在阿茲特克王朝開始蔓延後,造成大量人員死亡,由於以前在美洲大陸從來沒有天花病毒,因此當地人對天花病毒根本沒有任何免疫力,死亡率竟然是高達90%,連阿茲特克國王也染病身亡。

從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看“群體免疫”的是與非

在1921年科爾特斯率眾捲土重來時,西班牙人驚奇地發現,他們沒有遭遇任何抵抗,看到的是遍地無人掩埋的屍體。

在另一個著名的印地安王國——印加王國,也遭遇了幾乎是同樣的命運。西班牙人在攻打印加王國時,把天花病毒帶到了印加王國,給當地人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此後,天花病毒在美洲大陸一波又一波地蔓延,給印第安民族造成了“滅族”之災。這,就是數量不多的西方殖民者能夠征服美洲大陸的關鍵因素。

西方殖民者將天花病毒帶到美洲大陸,給印第安民族帶來毀滅性災難,可是,這個時候,還沒有天花疫苗。在1796年5月14日,才由英國鄉村醫生詹納進行第一次天花疫苗接種試驗。那麼,天花病毒在由西班牙人帶到美洲在陸後,為什麼只給印第安人帶來巨大的災難,而西班牙人卻能夠不受影響呢?

我們知道,天花病毒在歐洲流行早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了。雖然,天花病毒也給歐洲大陸造成過巨大破壞,也造成過大量歐洲人口死亡,但天花病毒在歐洲流行的過程中,也慢慢讓歐洲人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天花病毒導致印第安人極高的死亡率,而相對來說,西班牙人感染天花病毒的死亡率在低得多,“群體免疫”就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從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看“群體免疫”的是與非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群體免疫”雖然可能是新冠疫情難以承受之重,但“群體免疫”是不是也不能說是毫無道理可言呢?如果新冠病毒不能在短期內遏制住,或者說,如果新冠病毒將要長期伴隨人類,“群體免疫”是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