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委党校于菲菲:“攥指为拳”打破“组而不群”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带动经济腾飞

4月7日,淄博市委、市政府召开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调整优化动员会议,按照省市委“重点工作攻坚年”的部署要求围绕推进“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发展思路,加力落实“打造公园城市、主城提质增容、全域融合统筹、交通快速通达”的城市发展战略,聚焦园区带动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进行六大板块调整优化。为解读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调整内在逻辑,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开设“解局·淄博城变”栏目,通过系列专访全面展现淄博打造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的发展新路径。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张雪 邵鹏飞

“这次调整将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带动区域经济腾飞,从根本上破解淄博‘组而不群’的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真正实现‘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为淄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4月13日,中共淄博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讲师于菲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南拓、北联、西融、东优,4月7日,淄博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调整优化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体制机制入手,以超强魄力大手笔地对全市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进行调整优化。

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淄博“等不起、慢不得”,在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上,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特别提到,要突出“快”字攻坚突破,坚持“快决策、快执行、快突破、快见效”,拼格局、拼创新、拼平台、拼服务,抢机遇、抢政策、抢项目、抢人才,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如今正拿出超常规的思路、举措和力度,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破解“组而不群”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众所周知,城乡交叉的布局模式,有利于城乡优势互补,有利于农村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于菲菲谈到,淄博作为组群式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发展优势,但是这样的城市特色也容易导致各自统筹,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结果是,大家都在“平均用力”,发展却“不温不火”。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淄博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肯定之前功能区划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遵循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及时作出“以功能优化引领空间布局调整、以布局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顺应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大趋势,对淄博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对淄博加快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城市的不同空间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相似的功能一般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于菲菲表示,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带动区域经济腾飞,从根本上破解淄博“组而不群”的城市布局。首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主动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调整优化功能区布局,是自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必然要求。”

从全市层面看,于菲菲认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才能形成1+1##_FORMAT_GT_##2的放大效应,“攥指为拳”才能夯实淄博长远发展的根基。“这次调整的功能区,大都处于区县的交界处,处于区县各自统筹的边缘地带,产业布局分散,调整优化后将形成‘东优、西融、南拓、北联’全市一盘棋的格局。”从而有效地拓展全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更利于产业集约集聚发展,避免在招商引资上无所侧重,产业发展上同质化,切实把先进制造业这个产业龙头扬起来。

城市品质再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调整后的淄博经济开发区是主城区“南拓”的关键区域;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是主城区“北联”“东优”的重要支撑;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淄博新城区、淄博经济开发区原管理区域成为主城区“西融”的重要板块;由齐鲁化工区代管张店东部化工区,将实现该区域的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推动集约集群绿色发展……调整拉开了空间发展的框架,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同时也为民生福祉的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次调整优化后,无论是发展规划,还是工作机制都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提升、理顺,发展将得到更大赋能,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将增强对优质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生活环境将会有大幅度改善,城市品质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在于菲菲看来,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

“这些年,淄博城市建设、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有短板,如主城区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承载力不足,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力不足,简单说就是主城区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相对较弱,城市活力也有所下降。”当前,市委、市政府顺应淄博既有的统筹、配置、开放格局,对功能区进行调整优化,是符合百姓所期盼的,能够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