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對於學校是真正的威脅

蘇霍姆林斯基: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對於學校是真正的威脅


很多人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瞭解就停留於這個名字,或者說看見過學校牆上貼的他的一兩句名言。我們應該深入的瞭解這位了不起的教育家,這裡,我想著重給大家介紹蘇霍姆林斯基的幾個觀點。


第一,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


請讀蘇霍姆林斯基這段話:


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歡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對於學校是真正的威脅


什麼叫“學生立場”?什麼叫“兒童視角”?這就是。當老師容易嗎?不容易——得人格高尚,學識淵博,素養全面……多難。但是又很容易,為什麼?常常想兩個問題:第一,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假如是我的孩子。經常想想這兩點,沒有當不好老師的。


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一本書,《育人三部曲》,包括了蘇霍姆林斯基三本著作,第一本叫做《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寫小學教育;第二本書叫《公民的誕生》,談中學教育;第三本書叫《給兒子的信》,說的是青年教育。


書中,他說:


我總想跟孩子們待在一塊,跟他們同歡樂共患難,親密無間,這種親暱感乃是教育者創造性勞動中的一大幸福。我曾時時試圖參與某個兒童集體的生活,同孩子們一起勞動或者去家鄉去各地遠足,參觀旅遊,幫助他們享受到一些不可多得的歡樂,而缺少這種歡樂,就難以想象有完滿的教育。


請問,我們作為中國的教育者,現在有沒有這樣的“親暱感”?孩子們有沒有這樣“不可多得的歡樂”?我們的校園有沒有這樣“完滿的教育”?所以我說,我們可以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中讀到中國。


蘇霍姆林斯基: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對於學校是真正的威脅


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我想大家也許想到“理念”“觀念”“模式”“課程開發”“世界胸襟”“國際眼光”……但蘇霍姆林斯基怎麼說?“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


有一位波蘭學者參觀了帕夫雷什中學後,這樣寫道:


我在這個學校發現一個秘密,無論什麼時候,只要蘇霍姆林斯基出現在校園的任何一個地方,總會有一群孩子圍上前去,而這個時候,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會呈現出只有孩子才有的那麼純真的笑臉。這就是校長的本色。


這是我讀過的《帕夫雷什中學》,不只讀過多少遍了。書中這一段話,我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少年們夏天想進行‘水上旅行’,想乘船經過水庫駛入大河,然後登上某個‘無人煙’的小島子……可是我們沒有船,於是我從新學年一開始就攢錢,到了春天,我就從漁民那裡買來了兩條船,家長們又買了一條船,於是我們的小船隊便出發了。可能有人會想,作者想借這些事例來炫耀自己特別關心孩子,不對,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孩子們的心思,校長知道了,他記在心裡了,他開始攢錢,用一年時間,自己攢錢給孩子買了兩條船,還差一條船怎麼辦,家裡買了一條船,“於是我們的小船隊便出航了”,想象一個畫面,一個校長帶著孩子去探險。多美,多浪漫!


80年代我剛工作的那些年,我搞了很多活動,帶學生去爬山探險,去河邊宿營,卻被指責,被批評,還受過處分。我在鬱悶的時候,我讀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段話,心靈被照亮了。


所以,只有當師生彼此相融,彼此聽到自己的心跳,能感受對方的脈搏時,教育才真正發生。


第二,“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蘇霍姆林斯基希望我們老師把閱讀當做第一精神需要,一個孩子學習中遇到困難也不要尋求補課,而是增加相關的閱讀。


第三,“教育——這首先是人學。”這個觀點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


我認為,如果要跟老師們講蘇霍姆林斯基的精髓,就先講這句話。這句話也可以說是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思想寶庫的一把鑰匙。


在蘇霍姆林斯基所生活的五六十年代,蘇聯流行的說法是,當今是“科技時代”“數學時代”“電子世紀”“核子世紀”;而蘇霍姆林斯基則旗幟鮮明地提出,不對,當今首先是“人的時代”“人的世紀”,他進而預言,21世紀將是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世紀。


現在,大家都在大聲疾呼,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互聯網+”時代了……不對,當今時代的本質還是“人的時代”。


蘇霍姆林斯基的“人學”包含著他的一個重要判斷:“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是,讓每一個從他身邊走出去的人都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在這裡,“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人的“幸福”不是一時的,是一生的。


第四,“人的充分表現,這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和未來。


接下來我講的這個故事,老師們一定會有共鳴的。這是我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讀到的。


米哈依爾是成績很差,尤其作文很糟糕的學生。他的老師彼得洛夫娜非常頭疼,提起他就很頭疼,同事安慰她:“不要為這個孩子生氣!不值得。”可彼得羅夫娜怎麼可能不生氣呢?米哈依爾不光是成績不好,還調皮搗蛋,經常把彼得洛夫娜氣得發抖。


到八年級的時候,母親來到學校,請求學生讓孩子回家,不讀書了。這時候所有同事都向彼得洛夫娜表示祝賀:“你終於解放了,不再受米哈依爾的折磨了!”幾年以後,彼得洛夫娜電視機壞了,她給電視維修部打電話,請求派一位修理工來修理,她還特別囑咐一定要派一位技術一流的師傅。對方說,請放心,我們這裡正好有一名手藝高超的師傅。後來,電視維修工來了,正是米哈依爾!


可以想象,在米哈依爾修理電視機的兩個小時裡,彼得羅夫娜是多麼地感慨而又不好意思,她心裡非常難受。臨別時,羞愧得臉上發燒的彼得羅夫娜特意多給了米哈爾伊三盧布表示歉意。可米哈依爾說:“老師,別這樣!其實我很喜歡聽您的課,就是不會寫作文。但我雖然不會寫作文,可是我會修電視。您教會了我正確地生活。您的課會一輩子留在我心裡的。”


米哈依爾走了之後,彼得洛夫娜哭了。她這樣反思道:“在我們認為得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裡,還蘊藏著天才呢……不,這不僅僅是蘊藏著一個巧匠的天才,而是蘊藏著我們沒有看到的大寫的‘人’。是的,親愛的同事們,我們沒有在學生身上看到大寫的‘人’,我們的主要過失就在這裡……”


這不就是今天的中國教育嗎?


大家再來看看蘇霍姆林斯基怎麼說的:


共產主義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於:要在每一個人(毫無例外地是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人的充分的表現,這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


……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說一個人只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等於根本沒有表現自己。


這段話的意思是,教育就是讓人自豪,而不是讓人自卑。教育就是讓每一個孩子發現自己身上獨一無二的閃光點,為自己自豪。而我們現在教育是自卑教育,父母經常數落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總是不如隔壁家孩子,讓每個孩子看不起自己。


而我們現在正是“讓上課和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孩子們除了考試就沒有別的。但居然還有人為這樣的教育辯護,說什麼“考試能力也是素質”,真是不可思議!


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教育者:


請記住,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麼放在首位的是培養人,培養丈夫、妻子、母親、父親,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養未來的工程師或醫生。


此外,他還主張以教師的熱情點燃孩子的求知火花,杜絕死記硬背,煥發孩子們的智力自尊;主張“沒有懲罰的教育”,全力保護孩子的自尊。


我還一直想寫一篇文章,題目叫《蘇霍姆林斯基來中國》,我想象他來中國看到現在的一些教育現象會怎樣想?他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中有這幾段話:


校長要為豐富教師的精神生活創造環境和條件,使他不要白白地耗費精力和寶貴的時間,去做那些瑣碎無用和妨礙他的創造性努力的事。


這裡的問題首先在於如何保證教師自由支配的時間,它對於不斷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像空氣對於人的健康一樣必不可少。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這對於學校是真正的威脅。


我校全體教師都遵循這樣一條規定:教師不寫任何總結和工作彙報。除了教育工作計劃和課時計劃,他無需你定其他任何計劃。


校長、局長們想想,平時是不是有太多的時候讓老師們“白白地耗費精力和寶貴的時間,去做那些瑣碎無用和妨礙他的創造性努力的事”?“教師沒有自由支配時間,這對於學校是真正的威脅。”不要讓老師寫各種假話連篇的應付性文章,要給老師讀書的時間,反思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忠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