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疫情在家“混日子”的這4類孩子,很容易會被“淘汰”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疫情已導致全球超過2.9億學生兒童和青少年受到影響,無法繼續學業,22個國家宣佈不同程度上的停課。

而目前我國則採取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網絡復課”形式教學。

“網課”把教室放到了家裡,對於很多學生、家長、老師都是一種全新的考驗。特別是學生,甚至可能經歷“被淘汰”的考驗。

疫情下,容易被淘汰的四類學生

01.缺乏自律能力

於女士的兒子是一名初一學生,她看著兒子在學習平臺成功簽到後便開始自己的工作。

但沒過多久,於女士就發現兒子的房間裡沒了老師上課的聲音,她趕緊走去查看情況,發現兒子正掛著上課視頻玩遊戲。這種情況下的學習效率如何?結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懂得自律的人,歸根到底是這個人自制力強。自制力強的人,永遠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樂。

在疫情肆虐期間,河南省洛寧縣上戈鎮劉墳村裡一位14歲的女孩翠珠由於家裡沒有網絡,但為了跟上網課進度和老師輔導,徵得駐村幹部同意後,父女倆連續幾天晚上來到村委大院,蹭網學習。

在寂靜孤獨的黑夜裡,穿越貧窮窘迫和疫情恐慌,堅持學習,這就是小翠珠因為對知識的渴求而產生的自律。

班主任:疫情在家“混日子”的這4類孩子,很容易會被“淘汰”

02.缺乏自我規劃能力

根據研究表明,成績比較出色的孩子,往往都是善於規劃的孩子。這個規劃,包括對時間的規劃,對事情的規劃。

在疫情重災區武漢的“方艙醫院”裡,一位被稱為一股清流的“讀書哥”照片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

照片中,儘管身邊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玩手機,大多數人為肺炎愁眉不展。這一切,好像與他無關。因此,網友也稱他為:“清流哥”。

這與其說“讀書哥”認真讀書,不如說因為他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

班主任:疫情在家“混日子”的這4類孩子,很容易會被“淘汰”

同時,據瞭解得知,這位“讀書哥”原來是武漢大學博士畢業並留美博士後,實實在在的一名學霸。

華羅庚曾說:“所有偉大成就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

03.缺乏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指的是洞察事實真相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疫情期間,有鋪天蓋地的各種疫情消息和傳聞,缺乏思辨能力的人,會容易人云亦云。

只有提高思辨能力,才不會輕易被他人信息遮蔽,適應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

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說:“行動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可見,思辨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但可以培養。

我們提倡在疫情期間,培養孩子的思辨力。因為孩子未來終將要面對一個複雜而多變的世界,他們對世界的複雜性和差異性認識得越深刻,就不容易囿於狹隘的自我,而生長出寬廣的視野與胸襟。

04.缺乏自我閱讀的能力

其實孩子網課期間的課程每天都是排滿的,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在學習期間就不需要閱讀。

烏克蘭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有人曾經對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的孩子們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在閱讀能力方面都高於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經對一些成功人士進行採訪,發現這些人在總結成功經驗的時候,都提到讀書讓他們受益匪淺。

除此之外,全國語文教材總編溫儒敏就曾一再強調:閱讀理解是高考成功的關鍵因素;沒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升學要吃大虧。

所以在疫情期間,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還會分配一定的時間在閱讀上。

怎樣培養孩子全方位的能力

上述談到的幾種能力是影響孩子未來人生走向的因素,綜合起來,還是提升自我競爭力的重要點。

而不具備上述幾種能力的孩子,在這次疫情中有可能“被落下”。

家長要想孩子不被“淘汰”,重點要學會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全球勝任力”。

所說的“全球勝任力”也就是指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能力。全球勝任力就如一座全球勝任力大廈,以全球視野為頂,中國根基為底,六大核心素養為支柱,兩側是作為硬能力的人文科技素養與外語能力,中間是作為軟實力的國際人才核心素養4C,即批判性思維、溝通、合作、創造與創新。


班主任:疫情在家“混日子”的這4類孩子,很容易會被“淘汰”

根據我國近年的發展形勢以及近期的疫情來看,全球勝任力將是我國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所在。

在本次全球疫情肆虐的形勢下,中國以敢擔當的魄力向全球展示了自身強大的軟實力並對外國疫情伸出援助之手,也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培養“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是發揮大國責任與擔當的重要一步!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疫情已導致全球超過2.9億學生兒童和青少年受到影響,無法繼續學業,22個國家宣佈不同程度上的停課。

而目前我國則採取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網絡復課”形式教學。

“網課”把教室放到了家裡,對於很多學生、家長、老師都是一種全新的考驗。特別是學生,甚至可能經歷“被淘汰”的考驗。

疫情下,容易被淘汰的四類學生

01.缺乏自律能力

於女士的兒子是一名初一學生,她看著兒子在學習平臺成功簽到後便開始自己的工作。

但沒過多久,於女士就發現兒子的房間裡沒了老師上課的聲音,她趕緊走去查看情況,發現兒子正掛著上課視頻玩遊戲。這種情況下的學習效率如何?結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懂得自律的人,歸根到底是這個人自制力強。自制力強的人,永遠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樂。

在疫情肆虐期間,河南省洛寧縣上戈鎮劉墳村裡一位14歲的女孩翠珠由於家裡沒有網絡,但為了跟上網課進度和老師輔導,徵得駐村幹部同意後,父女倆連續幾天晚上來到村委大院,蹭網學習。

在寂靜孤獨的黑夜裡,穿越貧窮窘迫和疫情恐慌,堅持學習,這就是小翠珠因為對知識的渴求而產生的自律。

班主任:疫情在家“混日子”的這4類孩子,很容易會被“淘汰”

02.缺乏自我規劃能力

根據研究表明,成績比較出色的孩子,往往都是善於規劃的孩子。這個規劃,包括對時間的規劃,對事情的規劃。

在疫情重災區武漢的“方艙醫院”裡,一位被稱為一股清流的“讀書哥”照片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

照片中,儘管身邊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玩手機,大多數人為肺炎愁眉不展。這一切,好像與他無關。因此,網友也稱他為:“清流哥”。

這與其說“讀書哥”認真讀書,不如說因為他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

班主任:疫情在家“混日子”的這4類孩子,很容易會被“淘汰”

同時,據瞭解得知,這位“讀書哥”原來是武漢大學博士畢業並留美博士後,實實在在的一名學霸。

華羅庚曾說:“所有偉大成就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

03.缺乏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指的是洞察事實真相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疫情期間,有鋪天蓋地的各種疫情消息和傳聞,缺乏思辨能力的人,會容易人云亦云。

只有提高思辨能力,才不會輕易被他人信息遮蔽,適應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

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說:“行動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可見,思辨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但可以培養。

我們提倡在疫情期間,培養孩子的思辨力。因為孩子未來終將要面對一個複雜而多變的世界,他們對世界的複雜性和差異性認識得越深刻,就不容易囿於狹隘的自我,而生長出寬廣的視野與胸襟。

04.缺乏自我閱讀的能力

其實孩子網課期間的課程每天都是排滿的,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在學習期間就不需要閱讀。

烏克蘭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有人曾經對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的孩子們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在閱讀能力方面都高於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經對一些成功人士進行採訪,發現這些人在總結成功經驗的時候,都提到讀書讓他們受益匪淺。

除此之外,全國語文教材總編溫儒敏就曾一再強調:閱讀理解是高考成功的關鍵因素;沒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升學要吃大虧。

所以在疫情期間,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還會分配一定的時間在閱讀上。

怎樣培養孩子全方位的能力

上述談到的幾種能力是影響孩子未來人生走向的因素,綜合起來,還是提升自我競爭力的重要點。

而不具備上述幾種能力的孩子,在這次疫情中有可能“被落下”。

家長要想孩子不被“淘汰”,重點要學會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全球勝任力”。

所說的“全球勝任力”也就是指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能力。全球勝任力就如一座全球勝任力大廈,以全球視野為頂,中國根基為底,六大核心素養為支柱,兩側是作為硬能力的人文科技素養與外語能力,中間是作為軟實力的國際人才核心素養4C,即批判性思維、溝通、合作、創造與創新。

班主任:疫情在家“混日子”的這4類孩子,很容易會被“淘汰”

根據我國近年的發展形勢以及近期的疫情來看,全球勝任力將是我國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所在。

在本次全球疫情肆虐的形勢下,中國以敢擔當的魄力向全球展示了自身強大的軟實力並對外國疫情伸出援助之手,也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培養“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是發揮大國責任與擔當的重要一步!

3月14日,我們為各位家長們準備了一場線上公益教育峰會。峰會活動將圍繞“聚焦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培養,讓孩子具備“全球勝任力”為主題展開,歡迎大家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