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在熬過漫長的“冬天”後,深圳的春天來了。香蜜公園的花紅柳綠被幾場春雨澆醒,蓮花山又飄起五顏六色的風箏。戴口罩、測體溫、掃二維碼……在這些防疫措施的護航下,復工復產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疫情以來停擺的生活逐漸迴歸正常。

當鏡頭轉向海外,這場戰疫似乎還陷於膠著狀態。截至4月12日,多個國家相繼封城,美國死亡人數超兩萬,英國王子、首相相繼“中招”,海外累計確診人數達1717209人,數字還正在不停攀升。4月8日,武漢解封,意味著防疫阻擊戰取得了階段性戰果。而身處疫情漩渦中的海外華人和留學生,仍在與病毒交鋒:他們中有的是在火線搶救生命的“戰士”,有的是用筆記錄戰疫的“戰地記者”,有的是用音樂鼓舞士氣的“號手”,有的是積極籌備防疫物資的“彈藥手”……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戰鬥。

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疫情影響下的盧浮宮廣場空無一人。

在英國“打全場”的華人醫生

“同一種災難劇情用不同的語言看了兩遍”。這是在劍橋大學醫院就職的醫生朱良瑋這段時間最真切的體會。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回國,正月初三返英,朱良瑋剛好在國內經歷了疫情最為險惡的階段,沒想到回英國後,疫情又在歐洲擴散開了。“網上都說中國打上半場,外國打下半場,我是真正的打全場啊”,朱良瑋笑著調侃道。

英國的國民醫療體系一直存在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疫情暴發後更是雪上加霜。作為一名心血管外科的手術醫生,朱良瑋也和很多醫生一樣,除了平均每週要做10臺手術,還兼做門診醫生的工作,根據政府的要求,處於長時間“on call”狀態。“不想說自己多辛苦,只是盡力做到自己能做的。”朱良瑋說,其實英國每年都會經歷一個流感多發的季節,每到這個時候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都會承擔一定的壓力,但醫生的工作量最多也不會超過12個小時,護士的工作時間至少增加了30%,是真的辛苦。

朱良瑋在門診工作時共接觸到四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我這裡接觸到的新冠肺炎病人,都是有著基礎病的患者,他們在一開始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來看病的時候也不是奔著新冠肺炎來的。”朱良瑋解釋道,有基礎病的人抵抗力或身體其他器官功能低下,更容易感染病毒或細菌,其實不論是誰,如果這時候好好呆在家裡,都會給醫生、護士減輕很多壓力。在完成白天醫院的日常工作後,朱良瑋還要負責自己所在同鄉會的事情,或為祖國和海外華人群體捐贈物資,或給會員分發或郵寄抗疫物資,或幫生病會員或家屬聯繫中醫診治和西醫取藥,幾乎每天都忙到一兩點才能睡。

3月23日起,英國首相宣佈英國全國戒嚴,酒吧、餐館全部關閉,英國人也過起了“禁足”生活。朱良瑋看著街上那些曾經夜夜笙歌的酒吧,如今大門緊閉,感慨道,這在以前是根本不能想象的,因為酒吧是英國人的一切。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酒文化卻以另一種方式在繼續,“你看看超市貨架上的酒被掃蕩一空,酒吧去不成,也得在家喝。”

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疫情期間,英國出租車對所有醫護人員免費。

回憶這段時間的英國抗疫,朱良瑋感觸頗深,英國人對醫生的尊重給他了很多啟示。比如,Costa為全國所有醫務人員免費提供咖啡,許多足球俱樂部會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足球門票,出租車也是免費的。更令人感動的是,在這段時間,朱良瑋所在醫院會經常收到劍橋的中餐廳免費提供的中餐,一週好幾次。不光能吃到炸魚、薯條、披薩,還能吃到自己熟悉又愛吃的魚香茄子、幹炒牛河、炒飯,家鄉的味道讓朱良瑋心裡覺得暖烘烘的。

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劍橋大學醫院醫護人員收到中餐廳免費贈送的餐品。

每週四傍晚,英國各城市的市民都會打開窗戶自發的為NHS(即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工作人員鼓掌,朱良瑋在家裡也聽得真切。“每週四都能聽到掌聲,聽得我都有點心潮澎湃,這是一件挺讓人驕傲的事情。”3月25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曬出自己的工作證,並配上這句話:“雖然累但是很值得。”在朱良瑋心裡,疫情不分國界,既然身在海外,就應該全力以赴。

用報紙和博客記錄巴黎的疫情

這已經是黃冠傑在巴黎的第二十年,作為《歐洲時報》總社的採訪中心主任,黃冠傑常年在外奔波採訪。如今,這位從業多年的記者居然也在家“宅”了三週。這三週,他其實過得並不輕鬆,不僅要陪孩子學習,抽空做家務,還要完成疫情期間的遠程採訪、寫“隔離日記”,更新騰訊博客,幾乎每天都要忙到午夜。“朋友打電話來,傾訴居家的日子有多難熬,在我看來那就是矯情!”黃冠傑說。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全世界擴散,黃冠傑所在的《歐洲時報》肩負起了向歐洲和祖國兩地讀者報道最新疫情的責任。據黃冠傑介紹,《歐洲時報》會在法國、英國等地向當地的華僑華人發行中文版報紙,同時製作中、英、法、德四種語言的網站,供當地外國居民閱讀。“為了讓國內的讀者也能瞭解國外最真實的狀況,我們還利用微信公眾號之類的新媒體平臺,以滿足擁有不同閱讀習慣的受眾需求。”黃冠傑向記者展示了“歐洲大參”“英倫圈”等公眾號,上面既有對歐洲地區當地新聞的編譯,也有為法國、英國當地華人提供的醫療信息、社群服務、每日歐美疫情趨勢圖等。

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隔離在巴黎家中的黃冠傑。

“現在國內某些營銷號對外國抗疫狀況進行妖魔化,我們這些駐外記者就更應該擔起責任,用我們的親身經歷,去呈現不被歪曲的事實。”黃冠傑回憶道,3月初的時候微信群裡廣泛流傳一則新聞,說是一個留學生在巴黎地鐵7號線戴口罩因違反《蒙面法》而被警察罰款150歐元,黃冠傑和當地同事立刻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法國公共場合戴口罩並不違法,在法的留學生中也並沒有被罰款的,如果有,也是冒充警察的不法分子。在這件事被報道澄清後,中國駐法使館也在其官網上發佈通知,提醒在法中國公民警惕不法分子冒充警察等行為。除了用報道闢謠,黃冠傑表示,他們還要將華人抗疫的感人故事記錄下來:包括給波爾多醫院送餐的湖南小夥、為巴黎急救中心捐贈防護用品的武大校友會、山東同鄉…….

然而,由於法國的防疫設備緊缺,民眾的防護意識不強,在外採訪的時候避免不了乘坐地鐵和出入公共場所,這讓記者們著實捏了一把汗。因此,黃冠傑與同事們會盡量採用電話採訪的方式,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去現場的,黃冠傑讓手下的記者們少去,能自己去的就自己去。“確實有點擔心,但在這種‘全球同此涼熱’的大事件面前,記者不來記錄,誰來記錄?”

除了擔任《歐洲時報》的記者,黃冠傑還有另一個身份——“巴黎劍客”,這是他的騰訊“企鵝號”博客筆名。在博客裡,他以主觀視角記錄了蟄居巴黎的所思所想。看到法國衛生部官員每天彙報死亡人數,他很感性地寫下一句:“疫情就像一臺生命的收割機,在這個寂靜的世界裡轟鳴。”在他看來,普通人的生活,寫作者要體會兩次,外面究竟是風是雨,要比別人聽得更真切才行。

飄揚在佛羅倫薩上空的中國旋律

“這裡是佛羅倫薩中央市場,這條街道曾擺滿皮具攤位,而現在卻空空如也,兩邊的商鋪也都關了門……”這個季節的佛羅倫薩不冷不熱,正是旅遊的好時節。聖母百花大教堂前,本該是紛飛的鴿子、互相拍照的遊人,而在中國留學生馬嘯的vlog中,這裡卻空無一人,救護車的笛聲成為新的城市噪音,疫情下的佛羅倫薩儼然一座空城。

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封城後佛羅倫薩空空如也的街道。

然而,生性浪漫的意大利人最懂得在艱難的日子裡為自己開解。在羅馬市長的呼籲下,意大利各個城市的民眾開始自發組織“陽臺音樂會”,讓小小的陽臺成為露天舞臺,用這種方式串聯起孤獨的個體。馬嘯在網絡上看到許多意大利的音樂家、歌劇演員輪番在“露天舞臺”表演《一步之遙》《你眼中的藍》等經典曲目,就讀於佛羅倫薩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他也動了心思,想加入其中,用小提琴演奏的中國旋律鼓勵“宅”在家中的意大利鄰居。

3月21日,傍晚的老城區,一棟棟黃白相間的矮樓在夕陽下昏昏欲睡,馬嘯用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劃破了這份寂靜。琴絃在初春露天的環境中有點冰冷,沒有觀眾席也沒有舞臺,琴聲在空曠的城市盪漾。“其實那天非常緊張,一個人在異國他鄉,演奏的又是祖國的歌曲,可能根本無法為本地人帶來共鳴,也不知道究竟有沒有人回應。”

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在陽臺上拉小提琴的馬嘯。

音樂是無國界的。當馬嘯回看自己錄製的視頻,他發現,在自己演奏過程中,有好幾戶人家推開窗子,探出頭來聆聽他的音樂,還有人舉起手機想要把他的演奏錄下來。一曲作罷,掌聲從四面八方飄來,馬嘯作為一個演奏者,也收穫了屬於他的“Bravo”。此外,當馬嘯將這段視頻上傳至網絡,也收穫了眾多國內網友的暖心評論:“聽到熱淚盈眶”“從異國他鄉傳來熟悉的旋律真動人”……馬嘯覺得,這既是一種治癒他人的方式,也是一種自我療愈的良藥。

這段時間,意大利經歷了最艱難的一個月。“光是我瞭解到的,這裡就有三名醫生因為疫情的壓力太大而自殺。”意大利人生性熱情似火,卻選擇自殺這種極端方式,讓馬嘯感到十分震驚。“很多人都說意大利為什麼不直接向中國‘抄作業’,但我覺得兩個國家的國情是不一樣的。”馬嘯看到,這個國家為減少人們出行,已勒令公共場所、商鋪關門,市民出行則必須攜帶一份“自我聲明”,除政府允許的“必須理由”以外不得出門。“意大利是除中國以外抗疫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相信意大利一定能打贏這場仗。”馬嘯說。

堅持更新“抗疫生活”Vlog的馬嘯已經不知不覺擁有25萬粉絲,基於這樣的粉絲基礎,馬嘯和意大利的華人博主們一起聯合制作了視頻“‘意’起抗疫,祖國放心”。在視頻中,43位年輕的意大利華人分別敘述了自己在海外的狀態:“我們現在這裡一切都好,不用擔心”“我每天都堅持居家隔離,物資充足”“我現在每天都在家認真工作,認真打遊戲,認真想我的每一個朋友”……這些年輕人想通過這種方式向祖國傳達樂觀的態度,同時也讓遠在大洋彼岸的親人們放心。

每天早上,馬嘯都會打開窗子,像往常一樣期待著“陽臺音樂會”,等待浪漫的旋律喚醒沉睡的城市,也等待佛羅倫薩做回之前那個陽光明媚的“百花之城”。馬嘯坦言,自己曾經很討厭嘈雜的佛羅倫薩,但現在才知道,那才是她最美的樣子。

一個深圳“原住民”的英國戰疫故事

在深圳,很少有人用“原住民”介紹自己,但邱帆總是強調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深圳“原住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深圳。“我在深圳上幼兒園、上小學,一直到中學……深圳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

三十年前,邱帆從深圳來到英國,與同樣來自深圳的老鄉一起讀書、經商。2016年,他們正式成立“英國深圳商會”,邱帆成為商會會長。庚子年春,國內疫情時刻牽動著每位海外華僑華人的心,整個春節期間,身在英國的邱帆以及其他商會成員都在奔忙,為採購防疫物資費盡心思。在邱帆的呼籲下,英國華僑企業及愛國人士紛紛加入,商會則通過各種渠道為疫情防控募集了大量物資。截至目前,商會已訂購了價值34萬元人民幣的物資,陸續發往有需要的機構和醫院。“採購的時候,口罩貴一些,但我們必須保證口罩的質量。”三月初,邱帆所在的英國深圳商會和兄弟商會還為深圳捐贈了3000個醫用口罩和800套防護服。

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深圳紅十字會接收英國深圳商會及兄弟商會捐贈的物資。

當疫情在英國擴散,東西方在“口罩”問題上仍存在一定的認知差異,這讓邱帆有些揪心。“我這個年紀,經歷過SARS,知道口罩肯定是必須的。”邱帆向英國的兩家醫療機構提供了口罩和物資,但英國仍有許多人不願意戴口罩。偶爾看到那些需要口罩的人,邱帆也會忍不住施以援手:“今天我還看到我鄰居,出去的時候沒有戴口罩,僅僅用衣服遮擋自己的臉。可他本身就屬於高危人群,有基礎病,我就趕緊拿了二十個口罩給他。”

你在祖國為我打氣,我在劍橋、巴黎、佛羅倫薩繼續抗疫

武漢獅城名居社區收到英國深圳商會的捐贈的口罩。

“祖國有事,我們一定義不容辭地援助。如果是我們這邊有事,也會盡量不給祖國添麻煩,會積極進行自救。”邱帆發現,在英國,許多留學生們無法回國,讓國內的家長們十分擔心。英國深圳商會將五十多個來自深圳、廣州等地的留學生集合起來,建立了微信群,為這些孩子提供醫療信息,做好心理疏導。同時,商會中五名來自深圳的中醫師還組成了“抗疫互助醫療小組”,在當地醫護人員和物資短缺的情況下,用中藥為二十多位確診和疑似患者提供治療,同時為華人提供醫療方面的諮詢和問診。最近,醫療小組用中藥將一名確診的英國老人從死亡邊緣拉回,老人在病情好轉後,特意寫信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這裡是我那裡是你,世界沒有距離,那裡有你這裡有我,血脈連在一起。”這是商會副會長江禮為戰疫創作的歌曲《有你有我》中的一句歌詞,唱出了邱帆的心聲,也唱出了所有海外華人的心聲。疫情暴發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生活在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夾縫中,不僅要應對疫情,還要應對誤解和非議。但疫情沒有國界,戰疫不分你我。就像歌詞裡唱的,“世界沒有距離”“血脈連在一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同胞都一樣牽掛著祖國、牽掛著彼此,心和心一起跳動,就沒有不可逾越的冬天。

記者:魏鼎 劉紅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