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长的一首诗,仅凭两句流传千古,十分具有教育意义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年轻时曾经游历过多个地方,有着颇为丰富的人生经验,也因此他笔下的现实主义诗歌占据一多半,但是他的仕途却是异常坎坷,年少时,杜甫奔赴洛阳考试没有被录取,到了三十五岁左右,又前去长安参加考试,再次落第。

杜甫最长的一首诗,仅凭两句流传千古,十分具有教育意义

多次落榜的杜甫逐渐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这首《二十二韵》便是他在长安参加考试落第之后,有感而发,诗人在诗中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一生漂泊居多,在写这首《二十二韵》之前,他已经有十三年的写诗基奠了。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唐.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杜甫最长的一首诗,仅凭两句流传千古,十分具有教育意义

《二十二韵》是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的一篇,文中的“纨绔”指的多是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诗人杜甫作为平民百姓出身,与这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自然是比不了的,所以,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份,并将这两者做出对比,文中的“纨绔”和“儒冠”、“丈人”和“贱子”形成对比。

本诗从结构安排上看,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从篇幅上看,这是杜甫最长的一首诗(除短文外);诗中仅仅凭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而流传千古。

杜甫最长的一首诗,仅凭两句流传千古,十分具有教育意义

“甫昔少年日”: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杜甫回忆自己早年的经历,作为宾客,年少时曾经来此读书学习,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且文章构思非常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句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诗句,诗人在此其实后人要多多读书,这样才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游刃有余,不至于生疏,杜甫虽然遭遇了屡屡打击,但是在蛋清事实真相之后,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学习,并在自己的诗中告诫后人读书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