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家庭教育,葬送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以便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孩子的爸媽可謂是心力交瘁。

可以說,一人上學輕鬆,全家跟著奔波,退休的爺爺奶奶也跟著忙活了起來,全家人都圍著家裡的小寶貝轉。這種情況是當今許多家庭的生活寫照。

而家長們的焦慮反映到現實層面上來表現為:學區房房價蹭蹭的往上漲、各種補習費用不斷增加、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可最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成績真的變好了嗎?有了好成績就一定未來可期、前途光明瞭嗎?

忽視家庭教育,葬送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未必吧,北大的吳謝宇、復旦的林森浩不就是通常家長們認為的“好學生”嗎?可結果呢?一個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一個毒死了自己的舍友。所以,評判一個人好壞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才能培養一個好孩子呢?

其實上述兩位高材生的共同之處在於二者都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精神處於空虛的狀態,而價值觀的形成則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許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努力的最終目標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然而考上大學後,目標實現了,個人就陷入了迷茫期。

並且很多老師家長們長期向學生傳達這樣一種固有的錯誤觀念:上大學後就輕鬆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除了專業課要學好,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等證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然這是題外話啦,不詳加贅述)。

所以,問題的根源來了,人生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重要。

一位實習民警曾告訴我,在他實習期間,許多偷東西的人都是十六七歲家庭不健全的孩子,當然這裡並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想說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忽視家庭教育,葬送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有許多家長工作比較忙,以為只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就可以了,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引導。這樣做會主要有以下危害:

1 孩子易形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

2 容易形成“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錯誤價值觀

3 在網絡中尋求心裡安慰。小孩子由於缺乏自制力,容易沉迷網絡遊戲,荒廢學業

4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叛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會更加明顯

那麼,家長們該如何去做呢?這裡給大家一些小建議。

一、陪伴形成正確價值觀

正確的三觀要從小培養,最好的方法莫過於陪伴。

1 從小就給他講一些正能量的故事,培養他閱讀的習慣

。比如說每天講睡前故事,設立週末讀書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

2 與孩子一起培養共同的愛好。可以是前面所講的讀書,也可以是繪畫、跳舞、唱歌、跑步、拼積木、製作美食等等。

忽視家庭教育,葬送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3 注意觀察小孩子的心情變化,及時進行溝通

4 對於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比如說早戀、性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在合適的年齡父母要

採取合適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不要掖著藏著,或者說忽視這方面的教育,教育要全面。

二、引導提高決斷力、責任感

很多家長都會犯這方面的毛病,一味地替孩子做決定。其實,孩子早晚要自己長大成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孩子提供相關的建議,說明利弊,最後應該由孩子做抉擇。

這種決斷力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從小處著手培養。比如說,給孩子講理財方面的知識,讓孩子科學管理自己的壓歲錢;只有50元,讓孩子在買玩具和買書之間抉擇。

忽視家庭教育,葬送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如果吳謝宇、林森浩能夠在年幼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正確的三觀,悲劇是否就不會重演?

可惜時光不可倒流、世界上也不存在如果。古人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了不讓下一個“吳謝宇”、“林森浩”出現、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家庭教育不可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