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说中庸之二十六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今夫天下之王,能以议礼制度考文三事为重,自不会蹈于骄泰之过矣,不然难以取信于天下。

今王在上,虽有其位,但其身不诚,不能取信于民,民不信,虽作礼乐而下不从也。圣人在下,虽有其德,但无其位,其位不尊,民亦不信,不信则作礼乐也不从也。这里说有位无德,有德无位,不免感叹孔子有德无位之意。

君子之道备于己,德充于内,而足以取信于民。以此心考于三王,无不合其道,无一毫之差缪。以此心建立天地,而与天地合其德,无一毫之悖。以此心质证于鬼神,而与鬼神合其吉凶,无一事可疑。

圣人不动则已,动则为天下之达道,行则为天下之常法,言则为天下之轨则。远离圣人之人有望亲近他,近于圣人之人受其教化则乐从而不厌。

引诗曰说尽圣人之德,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能声名洋溢于天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