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從意氣風發到山水隱士,他經歷了什麼?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蘇軾



王維,字摩詰,唐朝著名詩人、畫家。這些關於他的基本生平,想必不少人都知道。那麼關於王維,你真的瞭解他嗎?

“詩佛”王維:從意氣風發到山水隱士,他經歷了什麼?

王維是一個少年英才,他還有一個弟弟,跟他一樣的聰明好學。少年時期的王維就已經展現了他不同尋常的膽量與見識,更是年僅十九就一舉登第,獲得京兆試“解頭”。

“詩佛”王維:從意氣風發到山水隱士,他經歷了什麼?

那麼,這樣一個意氣風發,抱負遠大的少年最後為何醉心山水田園,成為辭世隱士呢?換句話說,在他身上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他壯志難酬,退隱朝堂了呢?

歷史,如果就這樣平淡無奇敘述的話,想來大家也會覺得無趣,所以我將從王維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來講講他為何會成為避世隱士。

一、少年英姿,膽量過人

“詩佛”王維:從意氣風發到山水隱士,他經歷了什麼?

我曾說過,王維在少年時期就已經膽量超人了,那為何怎樣說呢?

在王維還小的時候,當地知縣從書上看到一種叫“石膽”的東西,據說吃了可以長命百歲,於是下令當地百姓必須尋找它。

但這種傳說之物怎麼可能找到呢?知縣當即大怒,覺得是百姓私藏,於是將無數百姓關押牢籠。

王維不忍百姓遭受牢獄之災,撿了地上的幾顆石頭交給縣令,說“有石頭,沒有石膽”,縣令自然大怒,呵斥他:“書中記載,怎可沒有?”王維淡定自如的回答道:“書中有龍鳳記載,您有看到過嗎?”

知縣啞然,隨後放了被關押的百姓。自古以來,民不與官鬥,更不敢開罪於官,但王維小小年紀就不怕冒犯官威,敢說敢做,真的是膽識過人,不畏強權,這也從側面看出,王維的未來自然不簡單。

二、英姿勃發,一舉登第

果不其然,王維憑藉著自己的真才實學,在他十九歲那年,獲得頭名。

開元七年,王維入京參與京兆考試,當他得知太平公主暗定張久皋為此次“解頭”,心中非常不安,他想憑藉著自己的真才實學奪魁,於是他來到了岐王府,藉著岐王見到了太平公主。

他向太平公主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抱負,太平公主欣賞他的文才,於是在這場考試中,他獲得了頭名。

沒錯,站在今天的角度來說,王維奪魁有點“走後門”的意思,可是,你仔細想想,如果王維沒有真才實學,太平公主憑什麼給他開後門?他就算獲得頭名,想必以其他文人的秉性也不會服他吧?

還記得《逍遙遊》裡面的這句話嗎?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金磷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機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王維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名氣,結交岐王,又通過岐王得到了向太平公主“面試”的機會。

也許有人羨慕他像鯤一樣機遇好,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沒有這個實力,即使機會到你面前,你也不會成功。

本來到了這一步,王維的官途因該坦蕩,前途也應該無量,但,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事,是導致了他開始退隱朝堂,成為隱士的直接原因。

三、安史之亂,不幸被俘

唐玄宗時期,由於皇帝不理朝政,終日寵幸后妃,輕信使臣,於是爆發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安祿山攻佔了長安,俘虜了大批沒來得及逃亡的官員,王維十分不幸,是其中的一員。

雖然當時王維的官職不算太高,但他在文人中頗負盛名,安祿山需要他來籠絡人心,即使王維再三不願,但在這群反賊的威逼之下,他還是被迫做了偽官。面對自己的不願和思戀,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凝碧詩》,也是他的救命詩。

“詩佛”王維:從意氣風發到山水隱士,他經歷了什麼?

唐玄宗大軍殲滅反賊後,開始清算做過偽官的文人,王維就是其中一個,幸運的是,他憑藉著那首忠心耿耿的《凝碧詩》,得到了朝廷的寬恕。

幸運又不幸運,王維雖然得到了朝廷的寬恕,但他的官途基本保不住了,他被貶官處罰,想要升遷絕非易事。

也許是對朝廷的愧疚,也是對身為文人的愧疚,王維開始尋找使內心超脫的方法,因為他出生在信佛的家庭,對他來說,能讓他解脫的只有佛。

“詩佛”王維:從意氣風發到山水隱士,他經歷了什麼?

王維開始沉溺於佛理和山水,在佛學上,他頗具慧根,能看透許多人不能看透的事兒,還能和大師們談經論道。

他開始融會貫通,把佛理和詩畫相互融合,逐漸成為一個隱士,他的詩畫,充滿了平靜,使讀者可以產生寂滅的心理。

王維的這種做法,在現今看來也許有些消極的意味,但在我看來,這也許是最能解脫他的方法。

在我看來,王維無疑是忠誠的,正是因為這份忠誠,他束縛了自己,他覺得自己愧對朝廷,愧對文人的身份,他需要尋找心靈的寄託。

“詩佛”王維:從意氣風發到山水隱士,他經歷了什麼?

隱士、佛理、山水、田園或許是最好的解脫方法,於是他從意氣風發的少年英姿變成了無拘無束,縱情山水的瀟灑隱士,他在藝術方便的貢獻,使他成為後世人們口中的“詩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