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析.192人壽到120歲以下 無常以其迅猛和不可預知橫掃

佛說阿彌陀經析.192人壽到120歲以下 無常以其迅猛和不可預知橫掃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劫是時間概念,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就算一個世界進入到減劫,或者進入到劫濁,只說世界是沒有意義的,還是要提到色身狀態的衰弱和內心層面的惡濁,這才能更好地理解劫濁,理解輪迴和生死。

在劫濁的時候第一種殺伐的傷痛就很重了,再繼續向下就出現了飢餓,外在世界的飢餓好理解,比如說稻穀的不成熟,風雨不時,五穀不熟,自然災難導致世間的植物都很衰敗和脆弱,植物雖然是無情眾生,但是完全依賴世界的自然運轉,是靠天吃飯的,天時不好這個範圍內的動物植物就都出現一種飢餓狀態,匱乏的狀態,不夠豐足。

飢餓在色身層面代表了色身的氣色衰弱,沒有力量,沒有耐力,發育不良,先天不足,容易疲勞困乏,相當於在亞健康的狀態。飢餓在內心層面代表了匱乏,對善的漠視,對惡的麻木,想升起善來卻很難行動,就像一個飢餓的人想遠行,雖然在前進可是卻多有波折。在有的經文裡叫做“王難、兵難、饑饉和瘟疫”。

第三個就是疾病,疾病在世界層面來說,那就不是簡單的風雨不調了,而是災難並起,惡風惡水長久不斷,或者一旱多年,一下雨就洪澇多年,這就是一個病態的世界,在這樣環境生長的植物,原先是安全的,可是在這樣的環境就可能是有毒的,有毒和無毒並非簡單由物種來判斷了,因為物質是世界中的物質,世界是充滿毒氣的,物質怎麼能沒有毒呢?

疾病表現在色身上就很容易理解了,身體就不是亞健康那狀態了,而是各種病苦不斷上演,於是這個色身想保全都很難,不是這壞了就是那壞了,奇奇怪怪的病越來越多,兇險的疾病越來越多,爆發的頻率越來越高。

疾病表現在內心,就像有的人想行善卻噁心充滿,這代表了人內心已經喪失了正確的堅守了。我比較喜歡《黃帝內經》裡的一句話:“夫正氣內存,邪不可幹。”如果有正能量在內,外在的風邪溼毒是不能對此人形成影響的,而內心的疾病,代表了人的正念喪失,惡念充斥,就算髮心向善,卻也常常中悔狐疑,乃至在其中誹謗叢生,惡念不可遏止。

這三災隨著劫濁而到來,隨世界的敗壞,三災對世界、對色身、對內心的傷害程度就越深,在這樣的環境想勸人行善都是非常難的事情。等人壽減低到120歲後,這個世界就徹底地進入到了5濁惡世,世界的狀態、色身的狀態、內心的狀態都是整個劫波中最糟糕、最惡濁、最差勁的階段。

世界進入到命濁,就是第5重混濁時,人的壽命就減低到120歲以下,到這個狀態出現了大面積的早夭,而東勝神洲的人平均是250歲,雖然有疾病,有死亡,但是大面積的早夭還不存在,只是偶然的少例;西、北2大洲的人壽都能活到固定年歲,沒有早夭的事情,所以當南閻浮提洲的人壽掉到120歲以下了,早夭的階段就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無常以其迅猛和不可預知,橫掃著南閻浮提,人不一定活到什麼年歲,可能還沒出生就死,可能沒活兩天就死,也可能活幾歲就死,這個時候的南閻浮提是天災人禍並起,對於這些沒地方說理,也找不到人和你說理。

劫濁雖然是一個時間標誌性的意思,但是當世界進入到這種環境了,就標誌這個世界的整個狀態急轉直下了,其中的眾生狀態也如此,內心境界也如此,這就如古人說的“逆水行舟”一般,不前進就只有後退的份了。而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前進還要努力精進,很可能雖然在努力前進,但是也在隨著整體向下滑行,就像奔流直下的河水,我們劃舟爭渡,不努力到一定程度,就一直在隨水流遠,只有真正的抗爭了整體下行的速度,才能算是持平;想要前進確實太過艱難,這就是惡世的狀態。我們懂得了惡世原來是這個樣子,就更加能懂得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了,在這樣惡濁的環境還能示現成佛,這太不可思議了。

餘下的四濁分別是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見濁是根基,煩惱濁是見濁的深入,見濁還是建立在色蘊的基礎上。我們這樣對照一下,劫濁對應色蘊,見濁對應受,煩惱濁對應想,眾生濁對應行,命濁對應識,這就是五蘊對五濁。加入《楞嚴經-五十陰魔》的部分,這五重濁就又對應了五種錯誤的妄想,也就是心念的五濁導致外在五濁,而色身的五濁是首當其衝被發現的。在五濁的層面如果要繼續展開就很大體量,對很多同修來說不容易理解。

倒過來說,因為八識裡蘊藏了無量的種子,不斷地釋放,不斷地向外拋射,這個時候就是命濁,在這樣的狀態裡生命質量不能得到保障,因為八識裡的善惡種子太多了,要是不受限制地隨便拋射,這人的生命得多混亂?人為什麼會短壽、會早夭?一定是業力使然,尤其是殺業最重,也是最多的,哪裡來那麼多殺業?這輩子有,上輩子還有,無量輩子都有,以這種巨大體量的善惡倉庫,釋放業力牽引,這個生命怎麼可能獲得自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