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为何还是输给李世民了

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前,李建成的太子位置是非常稳当的。李渊起兵的时候李建成将近30,李世民才20岁,太子之位毫无争议。

玄武门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为何还是输给李世民了

玄武门本质上是权臣进行的军事冒险,也是李渊纵容李世民做大的结果。而李渊的纵容又是为了快速平定天下不得不做的权衡,而且又带有南北朝以来信任亲族大臣特别是将领的传统。放在距离南北朝结束不久的唐初,甚至可以称为历史惯性。毕竟北周、北齐、隋(甚至可以说从曹魏以来)都是宫廷阴谋频发的时代。李世民不发动政变,下场估计不会比宇文护更好。李建成即位后不铲除李世民,从曹魏到北魏、北周的一系列朝代都是榜样。

玄武门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为何还是输给李世民了

李世民其实也不愿意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掀桌子掏刀子。他本来也是想走正常路线,也就是通过皇帝来废太子,但是杨文干事件以后,皇帝和太子反而越来越紧密,对秦王府步步紧逼,就算所谓太子齐王密谋出征前杀光秦王府不完全真实,但玄武门之前搞的那个什么秦王为天子的天象,这已经是皇帝要对李世民动手,李世民不是绝望到孤注一掷(迅速控制禁宫,玄武门之变几千人打群架,皇城禁军自己其他人几乎安静如鸡,事后形势整体稳定,秦王势力渗透和准备可见一斑),而是不得不放弃正常易储途径,只能来硬的。

玄武门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为何还是输给李世民了

讨论“狠”或“不狠”,都是现代人代入当代人的想法。放在当时,这不过是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的常态。李渊所做的每一步决策都是历史局限性下能做到最好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大权臣、秦王李世民干掉太子李建成自立。敲打李建成仅限于武德七年,流放可达志,是因将幽州突骑调入京城;流放王珪魏征,是因为杨文干起兵造反。根据史书的说法,李渊重罚东宫是为“薄太子罪”,也就是为太子开脱罪名。太子去了仁智宫之后,至少保住了手下人的性命。史书上可没说长林兵解散了,说“私建”未必违规,只不过是贬低的一种措辞而已。

玄武门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为何还是输给李世民了

从李建成这些备战的动作可以看出,太子军事方面的权力很大,而且边界不明。直到武德九年齐王可以随意调用秦王府兵将,李渊“知其谋而不制”,再次印证太子的权力大大高于秦王,而李渊直到最后也没有要将二者拉平的意思。掌兵作战方面,武德前期有分工,李建成主要对外,李世民李元吉李孝恭李神通李瑗等人主要对内。武德五年之后,李元吉成长起来,李世民的地位逐渐被取代,已经当不上大战役的统帅了。武德九年突厥入侵,太子荐元吉为帅执掌兵权,好像没人问“掌国之征讨”的天策上将的意见,可知“天策上将”的名头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有实际意义。

玄武门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为何还是输给李世民了

李建成只有依靠李渊才能扳倒李世民。李世民可以阴养死士,搭建自己的班底,结交大臣大将,这对李渊来说是李世民想谋取太子之位。而这些李建成是通通碰不得的,太子阴养死士结交大臣对皇帝来说就等同于等不及想提前上位。而李渊不想杀,或者干掉李世民。甭管李渊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搞平衡也好,利用李世民也好,等等等等吧。把李建成与李世民对位是不太好的,应该把李渊和李世民对位,只要李渊不想杀李世民,允许李世民又自己的班底,李建成就无可奈何。如果李渊不想用李世民了,大部分时候干掉他让他当个闲王爷也是分分钟的事。不是李建成干不过李世民,是李渊输给了李世民。

玄武门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为何还是输给李世民了

所以李建成输了只能怪他自己,如果他能在虎牢关带着3000人冲阵窦建德10万大军,生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那李世民完全没有足够威望来发动政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