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原本默默无闻的湖南,近代却逆袭书写半部中国近代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湖南确实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而湖南人也确实是一群令人肃然起敬的群体。湖南人才在近代形成了一个令人惊异的井喷效应,他们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纵情驰骋,上演一幕幕慷慨悲歌,撑起了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可以说是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为什么原本默默无闻的湖南,近代却逆袭书写半部中国近代史?

在远古时期,湖南常常被视为蛮荒之地。自秦朝起,这里先设长沙、黔中两郡,后又归入荆州,直到唐朝中期设湖南观察使为止,“湖南”这一名称才正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

在中国的悠悠历史长河中,直到清朝中期为止,湖南人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可以说在两三千年的历史中,湖南在中国的版图中存在感极弱,可有可无。当然,不是说没出过名人,比如就出过如“草圣”怀素、宋朝文学家周敦颐、明朝首辅李东阳等历史名人,只是不论是数量还是在影响上,与中原和东南沿海诸省相比,湖南都要逊色太多了,甚至比邻居湖北,都要逊色不少。

而到了晚清,湖南安化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叫陶澍。此人不仅身具经世大才,是道光年间首屈一指的政治家,而且堪称中国历史上的超级人才星探。

为什么原本默默无闻的湖南,近代却逆袭书写半部中国近代史?

道光、咸丰年间中国最重要、最优秀的人才,几乎都出自他门下或受过他影响。像林则徐、贺长龄、魏源、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藩……单看这份名单,就晓得他的眼光如何了。正是因为陶澍对人才尤其是湖南人才的大力扶植、培养,湖南才开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辉煌。

晚清时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无力剿匪,只能鼓励地方团练的方式,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同年,曾国藩抓住这次机会,因势在其家乡湖南组建湘军,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奋战,于1864年正月攻克天京,曾国藩获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为什么原本默默无闻的湖南,近代却逆袭书写半部中国近代史?

成功镇压太平军后,最鼎盛时期大清帝国七大总督,湖南人据有其六,中下层的地方官、武官更是不计其数,甚至奏准裁撤的25000人湘军,回到乡里最少也是富农阶层。因为曾国藩是文人出身,又在太平军的对战中与国外广泛接触,深刻知道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性,无数湖南人,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投身科技与教育救国的道路上。

在科技领域,曾国藩身居高位后,首先规划了江南制造总局,而后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又创办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局,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然后在教育领域,在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运动过程中,湖南开始组建以时务学堂为代表的学会组织,培养出许多像林圭、蔡锷、杨树达这样的湘楚名人。

而后湖南大力兴办新式学堂,其中最著名则是

湖南第一师范,其他还包括长郡、雅礼、明德等一大批名校,而像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刘少奇、李维汉、李立三、夏明翰、任弼时等等这些最终改变中国命运的共产党人,都是从这些名校中走出来,解放了他们的思想,从而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最后,在围剿太平军的数年中,东南数省的财富也大量聚集湖南,为湖南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据传当时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后,太平军收刮全国的巨额财富被湘军抢夺一空。湖南也就自然成了“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为什么原本默默无闻的湖南,近代却逆袭书写半部中国近代史?

从清末到北洋,湖南还兴办了许多军事学校,如湖南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长沙分校等,培育了大量的军事人才。抗战前夕,仅湖南陆军干部学校一处,就培养出了1万余名初级军官,成为了后来抗日战争中的骨干力量。

​湖南人杨度曾写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在近代中国危如累卵的局势下,湖南人悍不畏死的特质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为什么原本默默无闻的湖南,近代却逆袭书写半部中国近代史?

湖南人黄兴,在武昌起义后的汉阳保卫战里,与清朝军队血战40天,为南方各省的起义争取了宝贵时间。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之间22次大型会战,其中6次爆发在湖南,整个湖南十分之一的人口参军。

仅从建国后首批授衔的将帅名单中,我们就能发现许多湖南人的名字:十大元帅中,彭德怀、贺龙、罗荣桓都是湖南人;十位大将中的湖南人则有粟裕、谭政、黄克诚、萧劲光、陈赓、许光达六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