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子如殺子”,這段話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中國式家庭教育有兩點:一是注重家庭,二是注重教育。

一個家庭中,家長萬事包辦,督促孩子只需學習無須勞作。孩子習慣“懶人吃餅”,事事依賴父母。這種“勤勞”,極易養成孩子性格自私、冷漠,缺乏社交能力,甚至出現白眼狼、啃老族。

“慣子如殺子”,這段話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8歲時你沒教他繫鞋帶,20歲時他的確學會了。但20歲明明已經應該打工賺錢養自己了,他卻只學會了繫鞋帶。

適當的“偷懶”,給孩子獨立自理的空間;對孩子的愛要有邊界。

“慣子如殺子”,這段話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家長以種種方式去教導孩子,但是大部分忽略了兩個關鍵點。

一:教導孩子,你是以什麼立場去看待?

二:自己是否主動道過歉?

首先,家長是以自身的年齡,看到的事情本質去要求孩子行為;還是站在孩子的世界觀看待?

其次,在爭吵、責罵教育過程中,是否有主動向孩子道歉?懂得示弱,主動道歉的父母,不僅是給孩子樹立起知錯就改的榜樣,同時也能贏得孩子真正的尊重。

“慣子如殺子”,這段話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姥姥給孩子遞剪刀,剪刀口握在手心,手柄朝向給對方。

你遞給孩子的是針尖,他便會還以麥芒;你給予他溫柔,他才會回報耐心。

好的教育該如春風化雨,循循善誘;而非天雷轟頂,高壓強權。

“慣子如殺子”,這段話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李大媽有一對兒女,考慮到女兒大了會嫁人,李大媽把家產都留給了兒子。

在李大伯中風後需要人照看的情況下,李大媽明確表示希望女兒能嫁在家鄉,老了兒女都能在身邊照顧。李大媽說,她最心寒的一刻是她女兒說:“如果家產不是她和她哥平分就不給李大媽養老”,她心寒。

如果你是李大媽,你會怎麼做? (單選)
0人
0%
平分財產,晚年得到兒女的照顧。
0人
0%
責罵女兒白眼狼,一分不給。
0人
0%
兒女都不給。
<button>投票/<button>

一道難題,選擇意味著有得有失。

中國傳統文化教導兄弟姐妹相互扶持,父母一輩更甚是爺奶輩,孩子多意味著家庭的壯大。

而現如今,“相互扶持”某些時候變成了道德的壓榨,親情的捆綁。

“慣子如殺子”,這段話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孩子是父母的傳承,更是父母的創新。唯有用心,才能釀造香醇‘美酒’。

願天下父母,都能用心教育,以愛滋養;願我們的孩子一生自尊,無愧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