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過小學三年級的"赤腳醫生"學徒,服務村民40年成鄉村名醫

農村老家村裡衛生室的醫生,姓熊,與我年齡相仿,50出頭,和我是小學同學,在一個村子裡長大,也算是"發小"吧!不過他在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回家學醫了,12歲的年紀就儼然以大人自居,不再和我等"小屁孩"為伍,也不和我們玩鬧了。

至於為什麼小小年紀就綴學回家?詳情不得而知,但絕不是繳不起學費的原因,那時他父親還是大隊幹部呢!

這位發小學醫有著別人所不具備的條件,他有個當"赤腳醫生"的大哥。七、八十年代,"赤腳醫生"帶徒弟行醫也是允許的。大哥比發小要大十幾歲,那時早已是走鄉串戶的知名"赤腳醫生"了。

說起"赤腳醫生",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瞭解是何種職業。實際上就是現在的鄉村醫生,我印象中的"赤腳醫生"就是發小的大哥了,常揹著一個皮質暗紅色的醫藥箱,行走在各個山村之間,送醫送藥,打預防針,懂得的醫學知識也多,彷彿能治"百病",村民們有病必先找他,小病治療,大病也要討教二三,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只上過小學三年級的"赤腳醫生"學徒,服務村民40年成鄉村名醫

"發小"隨其大哥學醫時,起初是在大隊醫療點裡當學徒。我上學時要經過醫療點,所以經常去,多是放學時陪生病或受傷的同學看病換藥,也想順便看看一起上學三年的新晉"赤腳醫生"如何學醫問診。

醫療點就設在大隊部旁,是一大間磚瓦房,佈置簡陋,背牆靠著一組約2米高的帶小抽屜的中藥櫃,這個高度發小抓藥恐怕得搭凳子;前面是一組木製櫃檯,櫃檯外的木桌上擺著簡單的鋁製消毒盒,眼睛能看到醫療用品大致如此,看起來更像一箇中藥鋪。

"發小"學醫有模有樣,每次去都看到他坐在櫃檯前,翻看著一本有些破舊發黃的老書,是一本介紹中醫的書,旁邊還擺放著一本沒有封面的《新華字典》。那認真的樣子在學校是沒有見過的,想他在學校時可是個上躥下跳,上房揭瓦的主;也許是長兄為父,大他十幾歲的哥哥教育有方吧。

其實我有些不明白,為什麼非要讓一個小學沒上完的孩子去學中醫,光那些中藥材的名稱,書中的生僻字都夠他學幾年的了。不過有一個事實,那時的鄉村醫生多是由老中醫傳幫帶學起的。發小的大哥也是如此,沒有經過衛校學習,憑著從家族裡的老中醫那裡學到的醫學知識,才被選為大隊的"赤腳醫生"的。

發小學醫好多年,具體什麼時候獨立行醫的記不清了,只記得我當兵走的那年,發小已經會打針發藥了。

發小到了也沒有學成中醫,到是他的大哥一直在家沿用中醫給人看病,而發小自己獨自經營著村衛生室,如今已是十里八鄉聞名的熊醫生了。

只上過小學三年級的"赤腳醫生"學徒,服務村民40年成鄉村名醫

三十多年沒在老家農村長住,我與發小醫生的交情也僅限於上小學那幾年。這些年經常回老家,卻很少碰上忙碌的熊醫生,他和他大哥當年一樣,每天穿梭在各個鄉壪之間,不過不再是步行而是以摩托車代步,我們雖無深交,但偶爾在路上碰到,他也會與我以"老俵"相稱,駐車寒喧打個招呼。

冬月裡又回了一趟老家,閒來無事,去村裡衛生室小坐一會。看病的人絡繹不絕,發小很忙,一上午都在忙著接待病人,不只是本村的,還有附近幾個村的的病人,都是慕名而來,據說最多的的時候擠滿小小的衛生室,小院裡還得排隊。發小隻有上午才在衛生室坐診,下午又要騎著他那兩輪摩托走鄉串戶出診,最遠到了鄰縣的鄉鎮。

算起來,發小行醫已快40年了,在為村民服務中學到的不少醫學知識,積累了一些經驗。雖說不一定能治好大病,但深受村民信任。曾經的"赤腳醫生"學徒已成"名醫",風雨40年!已植根於家鄉那方水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