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儀公司一季度業績暴漲 海外訂單量已超國內

由於銷量暴漲,體溫檢測儀生產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對一季度業績較為樂觀,其中不乏預計利潤漲幅達到四位數的企業。

“於公司而言,這次疫情打響了我們公司的品牌,於我個人而言,生計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工資也隨著銷量暴增有所增長。”4月20日,一位測溫儀器公司的銷售人員感慨。

因為屬於新冠肺炎防疫必需品,從年初至今,體溫檢測儀與口罩一樣,出現了銷量暴漲,供不應求的火熱市場景象。

“春節期間,設備銷售火爆,顧客電話打過來不籤合同就先打款,要求我們的機器送過去。現在需求平穩很多,我們正在穩步的出貨中。”4月20日,高德紅外(002414.SZ)的銷售周武(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4月15日,大立科技(002214.SZ)發佈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753.38%-1052.06%。

對於業績暴漲原因,大立科技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報告期正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爆發,公司作為工信部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自 1 月 20 日以來持續滿負荷生產,總計已有超萬臺套紅外熱像體溫儀部署到全國 31 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

体温仪公司一季度业绩暴涨 海外订单量已超国内

不僅在國內市場,隨著疫情在海外持續蔓延,中國製造的體溫檢測儀眼下也正出口至全世界,協同各國的抗疫需求。

“我聽說,俄羅斯剛剛訂了3000套,不過,目前還是國內的出貨量比國外的大,可能再過不久就要反過來。”周武向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市場分層

在大多數企業對一季度業績較為悲觀的情況下,體溫檢測儀的相關生產廠商則普遍預喜,與整體市場形成鮮明對比。

據魚躍醫療(002223.SZ)4月10日發佈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一季度公司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50%-55%。

4月9日,為測溫儀供應芯片的北京君正(300223.SZ)發佈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397.56%-426.85%。

体温仪公司一季度业绩暴涨 海外订单量已超国内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儘管體溫檢測儀相關企業的一季度業績預告情況普遍向好,但其中,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兩家企業的淨利潤增長幅度仍明顯高於行業。

4月7日,高德紅外發布了2020 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909.71%-2579.62%。而大立科技同樣預計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753.38%-1052.06%。

4月20日,有業內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的業績突飛猛進與其在紅外熱像儀的優勢地位有關,“紅外熱像儀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能夠生產紅外熱成像設備的公司並不多。”

4月21日,賽迪顧問醫藥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婉萱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紅外測溫儀主要包括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又稱紅外熱像儀)和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又稱體溫槍、點溫儀)。

“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包括立式、門式等,主要用在機場、地鐵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快速體溫檢測,檢測速率高但是精度較低,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包括耳溫槍、額溫槍等,主要用於個體溫度檢測,檢測效率低但是精度較高。”張婉萱說道。

儘管都是檢測體溫,但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與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價格差距甚遠。

4月17日,智能芯片行業媒體“芯智訊”主編楊健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紅外測溫設備價格高低不一,“包括幾百塊的額溫槍(即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和幾萬、幾十萬的紅外熱成像設備(即全自動紅外檢測儀)。”

体温仪公司一季度业绩暴涨 海外订单量已超国内

由於價格相差較大,市場也出現了相應分層。

賽迪顧問在其發佈的《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以下簡稱《報告》)中表示,受單價差距影響,手持紅外測溫儀產值僅佔總體5%,95%的產值由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佔據。

也正因如此,主打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的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才能在一季度市場競爭中成功領跑。

紅利期仍在

不僅是國內市場,大立科技在一季度業績預告中也表示,大幅增長的業績亦與海外訂單增多有關。

“2 月中旬以來,防疫類產品海外訂單也持續快速增長,產品現已出口到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公司現正開足產能,在優先保障國內防疫需求的同時積極支持各國抗疫。”大立科技在業績預告中表示。

4月17日,華盛昌上海地區的銷售人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華盛昌國內的訂單少於國外訂單,“前期主要在趕國外訂單。”

4月17日,魚躍醫療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額溫槍等相關產品正在向國外出口之中。

張婉萱則表達了擔憂,在她看來,各大紅外熱成像設備廠商若想要靠出口大幅度提升業績,需要解決產業鏈部分核心上游材料供給不足或不及時的問題,雖然當前我國紅外體溫檢測儀組件技術獲得了跨越發展,但很多國產組件中仍由國外芯片支撐。

“例如在上游網絡傳輸模組中,需要用到歐美企業芯片。這就導致模組供應商面臨PCB、進口物料短缺等問題。尤其是現在疫情影響範圍已經波及全球,歐美企業芯片等進口物料生產和報關速度都一定程度變慢,將影響我國紅外熱成像設備的出口。” 張婉萱說道。

儘管如此,但在業內普遍看來,因疫情被廣泛關注到的紅外熱成像技術仍擁有著充滿潛力的市場。

体温仪公司一季度业绩暴涨 海外订单量已超国内

高德紅外在其2018年年度報告中提及,紅外熱成像技術可以在完全無光的情況下,突破霧霾、煙塵等惡劣環境影響,觀測到十幾公里乃至上百公里以外的目標,具有作用距離遠、抗干擾性好、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等優點,是廣泛應用於軍、民領域的“千里眼”。

華盛昌亦在招股書中提及,根據 Maxtech International 紅外熱儀市場調查報告,2018 年全球民用紅外熱儀銷售額達到 41.42 億美元。在全球區域分佈中,北美地區是全球最大的紅外熱儀市場,一直以來主導著全球市場的發展,Markets and Markets 研究預測,預測期內(至2022 年)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區域。

周武認為,本次疫情的暴發對行業及公司的發展都會有推動作用。

“2003年非典暴發時,公司還是一家沒上市的小企業,非典疫情對於相關檢測設備的需求對我們的公司的成長確實有一波推動作用。”周武此前曾聽聞,非典時期由於轉賬困難,客戶紛紛拿著現金、提著保險箱來到廠區,“我們的會計就在大門口擺漲桌子收賬。”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