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關於“參考文獻”的三個問題!

論文中關於“參考文獻”的三個問題!

關於參考文獻,想寫幾句話。

說起來,不少學位論文(甚至一些投稿的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存在問題不少。

什麼是參考文獻?

不就是“參考”的文獻嗎?論文中“引用”的文獻嗎?是啊,沒錯啊,可是你的論文裡那幾百篇、上千篇的文獻是“引用”了,但是不是都“參考”了呢?啥叫參考?就是閱讀過的,如果你連文獻的影子都沒有見過,只是按照文獻中的文獻照抄下來,這可不是參考。再說了,同一篇文獻,不同的作者引用的內容可能也不一樣。引用一篇文獻,應該是讀過這篇文獻,那怕只讀過摘要也好。現在的問題是,有的學生要麼從網絡上直接檢索,要麼從參考的論文中的參考文獻部分直接抄錄。這樣引用文獻,很可能沒有引用領域中最重要的文獻,沒有引用里程碑式的文獻,或者乾脆就沒有閱讀,只是按照文獻中的引用而引用了(這屬於轉引,二次引用,不是第一手信息)。

引用文獻的時候,是引用最新的,還是引用最早的?

這要看引用文獻中的什麼內容。如果是引用最新的研究進展,最新的理論闡述,最新的學術觀點,要引用最新的文獻、最權威的文獻。如果引用一些固定的事實,如生態學中的物種地理分佈、物種的生物學特性等等,應該引用原作者。可以花點時間,查閱一下哪位(些)作者最先研究、最早報道了這些信息。這就是對學術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不規範的、甚至有些離譜的引用,如生態學中反映物種多樣性指標的香農-威納指數(Shannon- Weiner index)和辛普森多樣性指數(Simpson’s diversity index)等,引用的文獻則是中國學者的名字。如果說計算公式、研究方法等張冠李戴現象容易看出來,關於對一個領域的學術貢獻,就不容易區分了。一箇中國學者文章中涉及到了或論述到了一個理論或學說,在引用的時候,要查閱是不是這位學者提出來的,不可以隨便就把這位學者當作第一個提出者或發現者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除了沒有理解參考文獻的內涵,關鍵是沒有尊重前人知識的意識,沒有刨根問底的精神。

看重了一些東西,忽視或缺失了一些東西。研究生在這方面的問題,導師是有責任的。

應該參考什麼樣的文獻?文獻引用是隨意的嗎?

文獻引用不能隨意,是需要精心選擇的。引用,要引用與自己的研究內容密切相關的。另外,我個人的觀點是還要引用高質量的文獻,引用文獻也需要品位。學術界引領學科發展的學者和實驗室,聲譽好的實驗室,是首選。文獻有低劣的嗎?這個問題不用問。如果極端點的話,有些期刊的文獻,壓根就不要作為參考文獻,也就是說不去花費時間閱讀,對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知識結構一點都不會有影響。

大家都在看

摘要不是作者的事,讀者一樣特別關注

如何當好審稿人?如何避免論文被“剽竊”?

畢業論文答辯最強攻略,每個大學生都需要!

……

论文中关于“参考文献”的三个问题!

论文中关于“参考文献”的三个问题!

Wechat ID:hansicbs

QQ:3303901134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