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出轨的伴侣,该“且行且珍惜”还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01- 夏未至,“瓜”已熟

最近,“瓜”民们有些许“辛苦”。

先有阿里总裁夫人直接微博喊话小三,拔出了“蒋凡出轨网红张大奕”的大瓜,后有富二代周扬青发千字文曝光前男友罗志祥真面目——前后不过半个月。

两起事件中的男主角,一个是商业帝国的“太子”,一个是重新翻红的偶像明星。所以,之前受到的追捧有多高多热烈,之后受到的关注和唾弃就有多重。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不仅要承受攀登的辛苦,还要警惕落井时的那些石头。

打江山和保江山,都不易。世界是公平的。

4月27日,阿里公布了蒋凡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不出所料,蒋凡被移出合伙人,大概率也失去了阿里接班人的资格。除此之外,还有记过、降级、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的惩罚。

面对出轨的伴侣,该“且行且珍惜”还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罗志祥事件虽然不涉及到利益输送需要调查,但惩罚早已悄然而至:为其积聚了巨大人气的《极限挑战》,以及新工作《创造营2020》的宣传中均已不见他的踪影;《娱乐百分百》大概率也录不下去了,加上各种代言合约的取消,有人推算罗志祥因分手丑闻将失去3.6亿台币的进账(约八千多万人民币)。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账目,如果把因“蝴蝶效应”引发的隐性和长期的损失加上去,数目会远超于此。


02- 玩火者,易自焚

因为一时的欢愉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怎么看似乎都不合算。

有人问:他们(出轨或劈腿者)在背叛另一半的时候,是否有想过这些后果?

我想,应该是有想过的。只不过,他们往往怀抱着侥幸或是太过自信。当做出错误决定的那一刻,也代表证感性压倒性地战胜了理性。【当然,也有理性状态下的出轨,比如想逼对方主动结束这段关系;或是自身完全有资本“有恃无恐”……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列。】

侥幸,是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被发现;而自信,则是觉得对方大概率是会原谅自己的——尤其是,已婚有孩或是对方付出更多的关系,因为这样的关系会给当事人这样一种感觉:ta(情感或是经历上)依附于我。

侥幸心理纯属精神层面的原因,但对“对方原谅自己”的自信中,除了有自恋的成分外,还隐含着对现实利益的考量。

比如,如果双方共同经营一家企业,或是有事业上的合作,或是都深爱着孩子……那么,“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观念会印在出轨者脑海里,并认为对方也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委曲求全”。

但这其实只是一种赌博而已。
判断正确,出轨者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判断错误,满盘皆输。

面对出轨的伴侣,该“且行且珍惜”还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03- 成年人,无易事

相比起前几年女明星或贤内助面对丈夫的出轨时的大度,蒋凡夫人“花花董花花”直接喊话小三、周扬青自揭伤疤以“警醒世人”的做法,无疑更符合人们心中“新女性”的模样——敢爱敢恨,干脆利落。

相比起大度的原谅者,观众们——尤其是站在“受害者”一方的人们,更喜欢看“手撕渣男渣女”的戏码。因为这捍卫的,是一种“信守感情承诺”的价值观。

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在面对另一半的背叛时,能做到“手起刀落”的人并不多。

因为出轨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打破了两人惯有的平衡。这种破坏,势必会逼迫当事人作出选择:是怀抱着两人关系重回正轨的希望而选择原谅,还是果断否决再重新开始?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后续反应。

原谅,需要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不适感,包括但不限于:对对方的怨、对自己的否定和怀疑、对过去美好的追忆、对当下的恨、开始严防死守对方以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

既然原谅要付出这么多,那是不是直接摧毁之后,再换个人重建会更容易一点?也不尽然。

因为,想到“摧毁”的那一刹那,在心理上确实会有极大的报复性质的满足感。但放在现实层面,依然会面对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已婚有孩的情况下):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权、家庭经济的减少、周遭的眼光、对孤独的恐惧、“离异”身份对再次择偶的影响……

所以,其实哪一条路,都不好走。

面对出轨的伴侣,该“且行且珍惜”还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04- 勇面对,存希望

但人生就是如此,再难走的路,也必须要做出选择。

因为每一段关系的实际情况和每个人对关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面对伴侣的出轨和不忠,原谅或是结束关系,其实没有孰优孰劣,只有“是否适合”之分。

♠ 1、允许自己痛苦,并接受自己所有的感受,但并不急着做决定。

不管是选择原谅,还是摧毁,在那之前,都会经历一段特别难熬的痛苦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会有对对方的愤怒、质疑、怨恨、蔑视、报复欲……还有对自己的怀疑、否认、自卑和不甘。

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允许这些情绪的存在和自然流动。只是,要尽量避免在情绪的风口浪尖中做出选择。

因为在强烈情绪之下:

○ 我们所做的决定往往是为了马上满足“当时”的情绪需求,而非事件发展的需要;


○ 强烈情绪下,人容易产生“退行”,产生需要人照顾的心态。若照顾需求未被满足,则可能加剧情绪的强烈程度;


○ 强烈情绪下做出的决定,往往是从自己“一己”的感受出发,很容易将关系中的另外一方排除在外。这就使我们容易忽略掉对方发出的更有益于关系发展的信号。

加之情绪会导致理智的短暂缺位,因此此刻做出的决定,往往只是贪图“一时爽”,但对事情的发展,并无太大益处,甚至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所以,这时并不是做决定的好时机。我们可以通过书写、向信赖的朋友哭诉、找个安全的环境发泄自己的不满等方式,来消化这些情绪。

面对出轨的伴侣,该“且行且珍惜”还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 2、和自己来一段真诚对话: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俗话说,爱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实也确实如此,幸福与否,只有当事人有权评判,旁人的议论——即使看起来再“正确”再“有道理”——是做不得数的。

所以,冷静之后,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没有足够经济能力想要为孩子创造完整家庭环境的妻子,和一个经济独立且有着精神洁癖的女友,对感情的需求显然是不一样的。

对前者来说,抱持“重建”的信念来调整婚姻状态,无疑比直接对这段婚姻判“死刑”更加明智;而对后者来说,另觅良人才是幸福之道。

所以,明确自己的需求,比关注什么是“应该做的选择”,更值得成为我们做出选择的依据和基础。

面对出轨的伴侣,该“且行且珍惜”还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 3、勇敢“清零”,重新来过。

做出了选择之后,切忌继续陷在纠结和不甘里。因为这对关系的重建或下一段关系的开始,都有害无利。

要真正走出伴侣出轨的阴影,同样需要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

无论做出了何种选择,都要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最适合自己的,是当下最明智的选择。

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对于原谅者,要克制自己“翻旧账”的冲动。因为这无异于一次次地强化双方的伤痛,不利于关系的重建;对于放手者,则要克制自己对往事的回忆——无论甜蜜的,还是痛苦的。

这需要时间。没关系,给自己时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去“做”。

在走出伤痛,进入关系新阶段的过程中,“底线思维”也是重要的:

明确自己的容忍阈值是什么,并告诉自己当对方的行为超过这个底线时,一定要勇敢止损。

这是对对方的一种约束,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底线设置好之后,要做的,就是努力“忘记”它——抱持着信任自己和对方的态度,以改善关系或走入更好的关系为目标,去努力。而不是时时如惊弓之鸟般,警惕着同样的事情是否会再发生——没发生之前,请假定它不会发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的“重新来过”。

面对出轨的伴侣,该“且行且珍惜”还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 4、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无论精神还是物质上。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曾提出七种恋情类型的结构展示:A型依赖关系、窒息性恋情、宝座式的恋情、奴隶式的恋情、背对背式的恋情、牺牲者式的恋情和健康的恋情。

健康的恋情的动作,是两个人面对面站着,有一定的距离,两个手拉着。你能够感觉得到这个叫健康的恋情:首先我们俩是独立的人,我们俩互相帮助,我们俩互相关注,我们俩互相爱对方。

而在其他六种相对没那么健康的恋情类型中,都存在着“依赖”或“控制”。因此,我们需要明白:要想收获健康的亲密关系,独立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独立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涵义。

物质上的独立,能让我们在关系中更加注重情感上的体验,即:双方经济独立的感情,更不易受到物质的影响;精神上的独立,则能让我们在彼此依恋的同时,守住精神上的界限,并在必须面对选择时更加从容。

面对出轨的伴侣,该“且行且珍惜”还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写在最后:

我们走进一段亲密关系,目标一定是快乐和幸福。

而伴侣的背叛,无疑是对此的伤害行为,也是对双方惯常相处模式的破坏。

这时,愤怒、伤心、失望、痛苦……往往会一并袭来。

打击是巨大的。但生活,还要继续。

无论作何选择,只要我们愿意拿出勇气去面对、去改变,幸福的可能,就是存在的。

过程可能很难。但当承受住了这痛苦并勇敢穿越其中,你会收获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这无疑,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