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炒股虧損的原因終於有人能說清楚啦,右側交易是禍水源頭

左側交易或右側交易本身就是一箇中性詞組,是一種交易策略的名稱而已,無褒貶之意。

只不過是誰來用?什麼時候用?怎樣使用?所達到或發揮的效果和結果不同而已。

一種交易策略的應用取決於投資者資金量的大小、大盤市場環境、個人策略理念等等。就比如跑步,你是慢慢跑、還是飛奔而跑?這取決於你跑步的目的和動機。

左側交易也稱逆勢交易(低吸高拋),右側交易也稱順勢交易(追漲殺跌)。如下圖

散戶炒股虧損的原因終於有人能說清楚啦,右側交易是禍水源頭

以下是機構、普通散戶、成熟職業投資者等不同角色所採用的不同交易策略。

一、普遍而言,大的機構更多的時候是採用左側交易策略。而普通的散戶更多的是用右側交易策略。機構資金量大,在吃貨階段只能是慢慢低吸,越低越吃貨,在股票拉高之後再搶籌成本就很高了,而且也很難搶籌;等股票漲起來之後,機構是一邊拉一邊出貨,少進多出,機構只能在市場很狂熱的時候才容易出貨,所以,機構是跌的時候越吃貨,漲的時候要邊拉邊出。

二、而普通的散戶,對股價沒有話語權,根本不懂得跌到哪是個底?所以只要買進之後股價跌一分錢心情就忐忑不安,而更希望看到的是,買進去之後下一秒鐘就能看到賺錢的。而正在大漲中的股票多少還有些慣性,買入之後還可以慣性上漲一段,散戶更願意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醞釀中的風險。所以,普通散戶更喜歡追漲殺跌的右側交易。

三、同時,左側策略與右側策略的應用也取決於大盤的市場環境和市場風格。比如市場有些階段,很多股票是漲一天調3天的,此時你只能用左側策略慢慢買跌的股票,等漲起來就賣出,踏準節奏;市場熱點火熱,成交量放大,大盤大陽線上攻,在這個階段,你最好採用右側交易策略,哪個股票漲的瘋狂,哪個板塊漲的厲害就買那個,強勢市場“強者更強”。所以,所採用的交易策略必須要結合當下的市場環境,脫開這個先決條件談左側和右側意義都不大。

四、再者,一般而言,成熟的散戶投資者一般採用的是左側交易比較多。因為成熟的投資者會把風險放在第一,是風險厭惡型的。比如一隻股票10元跌到8元,此時買入,只要反彈到10元就有了25%的收益;一隻票從8元漲到了10元,此時買入,再漲到11元,你有10%的收益,但是你卻承擔著從10元跌到8元的-20%的風險。

五、職業的投資者,是採用左側交易+右側交易的方式,左側交易慢慢分批建底倉,股價盈利後再右側交易加倉。例如一隻股票10元跌到了8元,經驗判斷它的最強支撐位在7元,在7元價位以上的分幾批買入,如果跌破7元的心理支撐位就把底倉止損;如果該股票到7.5元就上漲了,漲到了10元,經過整理後突破10元關口,此時再右側交易追加買入。這樣既可以規避風險,又能吃到行情的大肉。如下圖

散戶炒股虧損的原因終於有人能說清楚啦,右側交易是禍水源頭

所以,左側策略好還是右側策略好,都必須依賴於市場風格與市場環境、個人投資者的理念成熟度等等。如果某一天你覺得左側交易感覺還行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慢慢成熟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