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在每一個90後的“父母觀察計劃”上,都有一條令人費解的結論——

為什麼爸媽看的電視劇都這麼難看?

在90後的印象裡,爸媽們彷彿自帶好劇絕緣體,能在中國浩如煙海的電視劇篇章中,準確挑出那些最難看的,不是劇情狗血,就是妝造感人。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每次和爸媽一塊看電視,不少年輕人的鬥志就燃了起來,誓要用手裡的一堆好劇擠走那些絕頂爛劇的位置。

可沒想到,爸媽們根本不會買賬。

01 中國爸媽看的電視劇集加起來可繞地球一圈

據不完全統計,50、60、70後爸媽們觀看的奇葩電視劇,一般都來自於這幾個題材:

抗戰劇,宅鬥劇,家庭倫理劇,或是單純的愛情劇。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其中,抗戰片還能分出抗日神劇、諜戰劇兩個小類,宅鬥劇如果是現代背景,則很可能發展成商戰片。

拋開爸媽如何找到這麼多題材相似的電視劇不談,這些劇的共同特點十分鮮明。

比如邏輯缺乏、不尊重事實。

戰爭題材裡,永遠不缺八百里開外一槍幹掉一個敵人的神槍手,從北京開一槍,能打死四百公里之外呼和浩特的敵軍。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八百里開外一槍打死敵人”

這些抗日神劇裡還十部有八部是由楊志剛當主角。

正規軍抗日、游擊隊抗日、漁民抗日、商賈抗日……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抗日劇,絕對都有他。而且不論他在劇中是哪種身份,這個表情永遠不變↓↓↓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一樣的大鼻孔,一樣的歪嘴角,只要看到這張臉,“抗日神劇”的名號就落實了一半。

家庭倫理劇裡的標配,則是婆媳關係中必出一個正派一個反派,一個溫柔善良,一個陰險狠毒。

再配上一個幫著反派攪混水的親戚,一個天不管地不管、因為劇情需要而存在的兒子,這倫理劇的雛形就出來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比如洪世賢,在《回家的誘惑》中只負責看現任與小三打架↑↑↑

一般來說白蓮花女主會受盡委屈、勤勤懇懇地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且無論如何都不會離婚,保障劇情繼續發展。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娘心》主角 張彩霞

比如《娘心》的主角,即便遭受了家破人亡、生命瀕危、人格侮辱,依然堅持白蓮花本色:“原諒他們吧,不要懲罰他們。”

這樣的情節,讓無法出門的90後們,心裡憋的更慌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還有一大批狗血愛情劇,帶著飽和度拉滿的畫面轟轟烈烈地朝你奔來,男女主取著全中國戶口本上不可能出現的名字,要談就談驚天動地、不需要邏輯與腦子的戀愛。

比如這部民國劇《雅典娜女神》,從劇名到角色名都槽點十足。

女主叫琉璃子,芭比粉口紅在鮮綠的背景襯托之下,顯得更為妖嬈。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兩個追求她的男主,一個叫歐陽徹,一個叫納蘭東。本來全名已經足夠瑪麗蘇了,劇中還偏偏要稱呼單名:“徹!”“東!”

不少身為單身狗的95後圍觀這些愛情劇時會覺得自己遭受了降智打擊,甚至開始自我懷疑:

如果這樣的人都能談戀愛,為什麼我不可以?真的是我的問題嗎?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有時候,為了襯托主角的美麗聖潔,讓狗血愛情劇變的更完整,編劇不惜製造出一個一無是處的配角來襯托。

比如前兩年火遍各家電視的《因為遇見你》,編劇把女二張雨欣塑造成了從十二歲就心機重重、算計他人、又蠢又壞的角色,且把她刻畫到了病態的地步,用來襯托女主張果果。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還要明裡暗裡地暗示,張果果的身份是富家千金,理應知書達理;而張雨欣作為被錯抱到富人家的窮人孩子,底子是壞的,毫不反思教育的問題,三觀盡碎。

認真地陪父母看了這劇的網友們,不僅被氣倒了,看完劇還想把編劇抓去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順便打個110報警。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這些電視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劇集特別長,動輒五十集起步,六十集算灑灑水,七十集是平均,有時還八十八集湊個吉祥數。

全集長達526集的電視劇《意難忘》,把爺爺輩、爸爸輩的商戰故事演全了,最後孫子都出生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富有年代感的封面

有的爸媽會自我安慰,說反正無聊,集數多更方便打發時間。

但觀看經驗豐富的爸媽則會告訴你,這種電視劇,必須集數夠多才有點看頭,因為它們必定會出現情節的拖沓。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比如三天前你路過電視時,看見女主因為他人挑撥,和男主之間產生誤會。

這時你信誓旦旦地告訴爸媽:“害,那個挑撥的故事肯定是假的,男女主很快就要用真愛戰勝誤會了。”

三天後你再回來看,會發現十集劇情都不夠他們解開誤會,急死個人。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這類電視劇如果只演二十幾集,還真不夠,因為什麼有效情節都演不出來。

他們最擅長用大量同質化、無意義的反轉情節,來填充起劇集長度,情節是否流暢不重要,瘋狂反轉才重要。

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才是真正的反套路:劇情能反轉的次數,你根本猜不到。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比如我曾圍觀的一部宅鬥劇《娘心》裡,女主都被害到生命瀕危、家徒四壁了,終於有人站出來主持公道、揭發反派。

女主諄諄教誨下,反派幡然醒悟,表示重回正道,這劇情怎麼看都是大結局的樣子。

結果屏幕一黑,出現一行“二十年後”的字幕,編劇竟然讓這個反派在二十年後突然改換性情、重新開始猜疑設計,又成為了壞人!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娘心》反派角色,年輕時害了主角一波,中間改邪歸正二十年,又被安排出來當壞人

正在我為劇情疑惑萬分時,寥寥幾人的演職表讓我突然意識到,這些小成本的電視劇,怕不是沒錢多請一位演員,只能在一個人身上把反派的羊毛薅完。

02 這些奇葩劇情,怎麼還有點上頭?

根據廣大網友反饋,當你想勸阻爸媽換部電視劇、給他們推薦其他的時候。

爸媽們拒絕的口徑都很統一:“不用!我就是打發時間,隨便看點。”

可看看他們發光的小眼神就能知道,看劇,他們是認真的。

遇上喜歡的,他們也能熬夜追劇,和子女進行角色互換,成為被稱為“夜貓子”打擾家人的那一方。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曾批評我們吃飯時不許看電視的他們,端著飯碗坐到了沙發上,對劇情的發展牽牽掛掛:

“咋樣?演到哪了?人救出來了嗎?”

看電視時真情實感、被劇中人物氣到拍桌的老媽,和看小甜劇時捧臉姨母笑時的我們也沒什麼區別。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最弔詭的是,無處不在的真香定律,這時候也無差別地找上了圍觀劇情的年輕人們。

足夠神奇、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劇情,讓前一秒還在父母面前露出蔑視表情的網友們,下一秒轉頭就去搜索這些劇的後續劇情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就像前文提到了,這些劇以隨時隨地的反轉成為真正的反套路王者,越是在意劇情流暢、邏輯通順的人,越想象不出劇情的發展,越會被這些莫名其妙的反轉牢牢套住。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真的,有點點上頭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而且,由於這類低成本電視劇裡有不少三觀盡碎的情節,一些正義的小夥伴看上頭了之後,簡直想揭竿起義、為民除害。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常年被掛在恥辱柱上的《娘道》,讓每個看過的集美們都恨的牙癢癢,只差衝進電視揍人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其實這種微妙的上頭狀態,和大家熟悉的王妃文學、微博小說有點類似。

那些“呵,女人”的偽霸道總裁語調,那些要女主為女二捐腎神奇劇情,又或是跨國集團總裁號令全家一起寵女兒的奇葩開篇,甚至是打著色情擦邊球的爛俗小說。

在它們剛剛出現的時候,被騙花錢買劇情的網友不在少數。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在一些賣文微博下小心翼翼地評論問:

“完了,這個設定我竟然有點上頭,有人和我一樣嗎?”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這些作品讓人上頭的原因只有一個:狗血。

足夠狗血,就代表這劇情足夠跌宕起伏、足夠出乎意料,乃至出乎常理。

而誇張的劇情會比理性剋制的劇情具備更強烈的情緒帶動能力,不論它調動起你的憤怒還是震驚,都會讓觀眾催生“看完”的念頭,想要給奇怪劇情討個解釋,或是為備受壓迫的主人公討個交代。

最後的結果就是:你上頭了。

03 “別急著幫爸媽換電視劇,人家都沒管你看的網絡小說呢”

在今年這個過於漫長的宅家假期中,大家集中圍觀了爸媽們的看劇品味之後產生的第一個急迫訴求,就是給他們推薦“好看”的電視劇。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在年輕人的視角下,父母是信息不足、技術缺陷的受困者。

90後的手機裡有多個影視APP,無論是國產劇日劇韓劇還是歐美劇的資源都能便利迅速地搜索到,而且習慣於主動發掘新劇。

而60、70後父母在看劇這塊,則更多地處於被動獲取信息的狀態,依賴於電視臺的選擇與網絡電視的推薦,甚至還包括穿插在新聞消息裡的營銷號推薦。

不知道在哪看好劇、不知道如何搜索的問題,的確限制了爸媽們的看劇選擇。

但不少試圖向爸媽安利失敗的例子也證明,他們有著自己的興趣舒適區。我們就算為他們找好了資源,依然會因代際品味的不同,而推薦失敗。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面對90後安利電視劇時的爸媽↑↑↑

去年暑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的時候,就有一群網友安利翻車,我們眼中製作優秀的良心劇,硬是沒能從手榴彈炸飛機的神劇手裡,搶到爸媽的青睞。

更不用提各類配字幕看的外劇,和它們比起來,他們寧願選擇手頭上劇情不夠優秀的國產劇,只為了看劇時的舒坦方便。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所習慣的講述方式,對我們來說,看電視劇、看外劇字幕都是從小就熟悉的事,我們看的更多,也對鏡頭語言更為熟悉。

同時,也因為年輕人瞭解多媒介的展現形式,當我們看完小說、去看電視劇時,會自動按響思維的切換按鈕,用更畫面感、影視化的方式,去觀察、評判。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但對父母來說,這樣的切換不是一個自動而自然的事,這讓他們更容易忽略掉電視劇中剪輯、畫面、敘述、情節等不夠完善的地方,一部電視劇看完,效果和聽了一個故事差不多。

更何況,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偏好的故事類型。更多年輕人看的青春偶像劇、古裝玄幻劇,中老年人著實欣賞不來。

因為故事裡展現的不是屬於他們的青春愛情、講述的不是他們的故事。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可娛樂與資本的風向只會跟著年輕人走。

願意拍父母愛看的家長裡短的團隊越來越少,願意為抗戰、宅鬥這些“老”題材寫新劇本的好編劇也越來越少。

不少劇只能從《亮劍》《大宅門》等經典好劇裡摘取片面的劇情元素重新拼湊,把好題材拆解得七零八落,打造低低低配版本,誕生了一批大眾眼中的“三觀不正”國產劇。

不少年輕人還開始為父母的精神狀態擔憂,害怕觀眾看了這些電視劇,道德觀會被帶跑。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其實,這樣的擔憂大可不必,氣勢洶洶地要抓父母換一批優秀劇集的朋友們,也可以緩一緩。

無論是70後左右的父母,還是90後左右的子女,都已經是三觀既定的成年人了。從生活瑣碎中成長出的價值觀念,並不是能隨意改變的易碎品。

就像那些用來消遣的狗血網絡小說,也沒真正影響哪位網友的三觀一樣,絕大多數人分得清娛樂與現實的邊界。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誰還沒看過奇葩狗血劇呢?

這屆年輕人從“爸媽陪著看動畫片”的幼年,成長為了“陪爸媽看劇”的青年。

當初父母遷就著看不懂正劇的孩子,現在需要孩子遷就看不懂新劇的父母。

每個試圖阻止爸媽看“爛劇”的年輕人,都失敗了

最近如果有空,不妨就陪著爸媽看看這些奇葩神劇,感受一下狗血劇情洗腦式的上頭,數一數劇裡的神奇反轉,也算一種樂趣。再說了,也總能碰上《父母愛情》《大江大河》這種老少咸宜的好劇,全家都能滿足。

這樣,你還能和爸媽聊天時多一些談資。

要知道,一旦閒下來、沒話說,他們就得把學習、工作、催婚、生娃等經典話題統統拉出來走過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