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救鲁”导致蝴蝶效应,看看孔子的学生子贡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子贡救鲁”导致蝴蝶效应,看看孔子的学生子贡

春秋末年,国家数量锐减,周初封的几百国到这时就剩下了零零十几国,其中就有鲁国一个,但鲁国在兵力、财富、国力上明显不如其他国家,而且处在兵家必争之地,常年征战使鲁国饱受战争之苦,而这次齐国攻打鲁国,也许鲁国就没那么幸运了

齐国的田常,自从晏婴死后,一直想发动叛乱夺取君位,但又忌惮高、鲍二重臣,便不敢贸然作乱。他听说孔子离开了鲁国,便向齐景公奏请伐鲁。因为他认为兵权在手,将来容易夺取君位。景公准奏,命他训练三军,以备伐鲁。这个消息被在齐国的孔门弟子获悉,密报孔子。 孔子召集诸弟子商议:“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现在田常打算攻打鲁国,我的房舍祖墓将受到战争的灾害,不可不救。我想屈节于田常,以救鲁国,你们谁能够前去游说田常?” 子路请求前去,孔子没有准许;子张请往,孔子也没有答应;子石也请往,孔子还是没有答应。三人退下后对子贡说:“夫子打算屈节于田常,我们三人请求前去游说田常,夫子都没有答应。这是你用辩之时,何不去请行?” 子贡入见孔子,请命出使齐国,孔子答应了。

紧接着子贡驾车去了齐都,请求拜见田常。田常请他进去,刚坐下来就抢先说:“你此次前来,是要阻止我伐鲁吗?” 子贡答道:“我随孔子已经离开鲁国多年,鲁国的事与我无关,我是专为将军筹划此事而来。据我愚见,你率军攻打鲁国,想取得成功实在太难,但征讨吴国而建功立业却比较容易。” 田常问:“怎见得征讨吴国比较容易?” 子贡说:“我听说忧在内的宜攻强,忧在外的宜攻弱。将军三次请封不成,是大臣不听令;鲍、晏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将军无功可言。君恩日疏,却欲与大臣相争,将军不觉得危险吗?” 田常道:“你说得不错,不过我先派去的兵车已经快到鲁境了,不能改道,这该怎么办?” 子贡答:“这也不难,将军可下令缓进,我去向吴国求救,请吴军攻齐以救鲁,将军可移兵与吴军交战。”田常答应了。

“子贡救鲁”导致蝴蝶效应,看看孔子的学生子贡

子贡于是南行至吴,入朝向吴王奏道:“王者不灭国,霸者无强敌。现在齐国打算攻打鲁国,战胜后便可与吴国争霸,臣私下为大王担忧啊!大王应赶快主持正义,援救鲁国,以安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晋,此为大王称雄天下的功业,岂容错过。大王名为救鲁,实困强齐,智者决无疑意。” 吴王说:“你说的虽然符合当前形势,不过现在越王养士教民,久有报复吴国的决心。须待我先消灭越国,再移兵伐齐以救鲁。”

子贡奏说:“越国偏僻狭小,比不上鲁国,吴国比齐国强大。大王现在想舍齐而伐越,那时齐兵早已伐鲁成功。大王应以救弱存亡的仁义,号召诸侯。若弃强齐而伐弱越,不义不勇,何以显名当世?臣听说勇者不畏难,仁者不欺弱,智者不失时,义者不绝世。如今大王应该留着越国示天下以仁,伐齐救鲁示天下以义,威震晋国。天下诸侯正愁无盟主作保障,若得知大王锄强救弱的威名,必然相继前来朝见。那时,完成霸业,易如反掌。如果大王担心越国会乘虚复仇,臣请求前去拜访越君,令他出兵随大王伐齐,大王可令他当先锋以立功。此乃害越利吴的绝妙上策,请大王明察。”

吴王听完,笑逐颜开地说:“确实是绝妙的上策。但是吴、越两国深仇未解,我得知是吴、越两国深仇未解,我得知勾践从会稽回去后,整日卧薪尝胆,誓欲报吴以雪耻,正在养士练兵,希望一战胜吴。他未必肯听你的游说,出兵随我伐齐,到时你怎么办呢?” 子贡答道:“臣得知越君打算用十年时间休养生息以报仇雪耻。现在时间还不够,国势不强,他怎敢不服从大王的命令。倘若他不纳臣言,就请大王先出兵伐越,不怕他不屈服。”

子贡到了越国,越王一听子贡来了,就亲自去迎接子贡,回到城后,子贡对越王说:“听说这次大王要报仇雪恨,灭掉吴国,我有一计不知可不可行,越王说:“臣这次远道而来,必有大事要说。我己等侯多年,国力虽不能和吴国匹敌,但吴王现在骄傲自满,只要稍使策略就可以打败吴国,不知臣有什么策略?”

“子贡救鲁”导致蝴蝶效应,看看孔子的学生子贡

子贡听完后说:“现在吴国于中原各国争霸,正准备以救鲁的名义伐齐,齐国是个大国,吴国打不过,我们就先支持吴国,并给他一些兵力,吴王就不会怀疑我们,只要我们趁吴国败下阵来即可趁虚而入,越王边听边赞叹,但仍心有疑惑,他怕吴国打赢了齐国怎么办?难道这时我们还能趁虚而入吗?子贡看出了越王的心思,便说:“根据吴王好胜的心理,假如吴国打败了齐国,那肯定会再和晋国争霸,我再去晋国说一说,让他们准备准备,晋国是老牌强国,实力不比齐吴差,况且他们早有准备,一定能打败吴国。越王听后大为欢喜,于是把国库里的金银珠宝给了子贡一些,但都被子贡谢绝。这样,一次连着五国命运的欺诈骗局就开始了

公元前484年吴齐艾陵之战,齐军大败,不出子贡所料,公元前482年,吴国和晋国就打了起来,因为晋国早有准备,吴国远道而来,不久吴军败下阵来,越王勾践率领军队进攻姑苏(今江苏苏州市),将姑苏以及吴军团团围住,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顶不住压力投降自杀,吴国灭亡,从此吴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子贡救鲁”导致蝴蝶效应,看看孔子的学生子贡

“子贡救鲁”的本意是使鲁国保住国家,不被列强侵略,却导致了一场连锁反应,靠着子贡的游说,强了晋国、乱了齐国、亡了吴国、保了鲁国,便宜了越国,十年之内,天下格局大变,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位伟大的外交家的才能、智慧而成的!

“子贡救鲁”导致蝴蝶效应,看看孔子的学生子贡

以上这张图,就是子贡求救鲁大概过程,从中我们看出,子贡想的很复杂、很周到,吴齐和鲁是近邻,是最邻近鲁的大国,把吴齐的实力弱化,就相当于去掉两个威胁,晋和鲁相遥千里之外,强化晋国就等于多了一个靠山,有点儿类似战末的远交进攻,帮助越国无疑就是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这个策略,可不是常人能想出来的

子贡才思敏捷、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特别好学。论语里记载了很多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其中子贡跟孔子的对话比较多,有人统计,《论语》里提到子贡的名字共37次,居众弟子之首。

孔子对子贡非常欣赏,一次,孔子问子贡,你自己比较比较,你跟颜回谁更强?颜回是孔子最欣赏、最喜欢的学生。孔子让子贡跟颜回比,说明在他心中,两个学生还是有可比性的。听老师这样问,子贡谦虚地说,我怎么能跟颜回师兄比呢?“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是说,颜回听一件事情能够悟出10个道理来,我听一件事情只能悟出两个道理。孔子本人也曾经对子贡和颜回做过比较和评价,原文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是说,颜回应该是很有希望大有成就的,可惜颜回一辈子受穷。子贡不服命运的安排,去经商做买卖,每次预测市场行情往往都准确。孔子的评价,流露出对颜回一辈子受穷的惋惜,对子贡经商才干的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