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被盜用辦理信用卡!受害者憤怒控訴平安銀行

在信用消費這個龐大的金融市場中,魚龍混雜,亂象叢生。任何環節的失誤,都容易產生糾紛!

而近期,一則關於平安銀行信用卡的控訴消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個人信息被盜用辦理信用卡!受害者憤怒控訴平安銀行

從受害者W女士口中,我們得知了事情的經過。

信息被盜辦信用卡

今年4月初,W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聲稱她的平安銀行信用卡逾期違約了,請她儘快還款。考慮到並沒有辦理過平安銀行的信用卡,W女士並沒有將這個電話放在心上。不過,她還是給平安銀行的客服中心“95511”打了一個回電,確認一下是否有這回事。

令W女士震驚的是,確實有一張以她名義開辦的平安銀行信用卡,目前處於逾期狀態。

在與中國平安銀行客服人員多方溝通之後,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W女士更加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

“2016年1月13日,有人用我的身份證信息在平安銀行河南鄭州某支行辦理了一張信用卡,開卡日期是2016年1月19日,卡片信息除了是我本人的姓名和身份證信息,其他信息均為不實信息。而在此情況下,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居然將此卡審核通過,且允許持卡人多年持有該卡消費、套現,直至逾期……目前該信用卡開立是所填的手機號為空號,已經無法打通,且相關緊急聯繫人也無法取得聯繫。”

雖然經過與警方及平安銀行的多次溝通之後,最終W女士獲得了一個“尚可接受”的處理結果:

平安銀行的工作人員表示,這張信用卡確實不是W女士辦理的,銀行會將信用卡與W女士進行債務切割,後續W女士可以不用承擔信用卡的違約風險。

但W女士表示,自己作為受害者,銀行是造成這一信用漏洞的主要環節,她曾經多次向平安銀行表示,希望能夠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在現實中,和W女士一樣的受害者並不在少數。網絡上搜索一下,關於信息被盜辦信用卡的各種反饋不勝枚舉。

個人信息被盜用辦理信用卡!受害者憤怒控訴平安銀行

個人信息被盜用辦理信用卡!受害者憤怒控訴平安銀行

個人信息被盜用辦理信用卡!受害者憤怒控訴平安銀行

這些非本人開立、持有的信用卡都是如何通過審核的?在所有類似案件中,銀行該不該承擔責任?審核環節為何如此鬆散?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信用卡開立有嚴格的流程。

首先,要核對身份證信息和本人照片一致,要核對手機號是否是實名制,是否是真實有效的手機號;要核對開卡人提供的信息是否準確,比如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同時,信用卡開立需要提供緊急聯繫人,要與緊急聯繫人聯繫,確認是否是本人開卡;近些年辦理信用卡,開卡人還要和工作人員合影,作為證明……

而平安銀行時隔四年後能夠聯繫到W女士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W女士的手機號是實名制辦理的。

據W女士表示,信用卡的開卡時間是2016年1月,那時候,她還是一名大四在讀學生。

《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在發放學生信用卡之前,髮卡銀行必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取得第二還款來源方(父母、監護人、或其他管理人等)願意代為還款的書面擔保材料,並確認第二還款來源方身份的真實性。在提高學生信用卡額度之前,髮卡銀行必須取得第二還款來源方(父母、監護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並願意代為還款的書面擔保材料。

“如果平安銀行根據我的身份證信息,核對過相關資料,那麼一定就會明白,那個開卡人所謂的”鵬威電子競技公司”是虛假信息。這些環節如果銀行認真進行了任何一個環節的審核,都不應該出現這種問題。”W女士反覆強調。

除此之外,W女士更擔心的是,關於自己的徵信影響問題。信用卡是基於個人的信用基礎辦理的,信用卡逾期,是否會對自己的個人信用報告產生影響呢?

“我本來打算買房的,如果這個事情影響我的信用記錄,可能貸款各方面的都會受到影響,銀行方面說會協調去人民銀行消除我的不良信用記錄,目前處理進度如何我也還沒有確認,後續我還得去相關部門拉取一下個人徵信報告,確認一下。”

“這些事情已經花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W女士坦言。

信用卡業務野蠻擴張

近些年,為了搶奪銀行信用卡這塊大蛋糕,多數銀行都在拼命追求辦卡數量。

央行發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本季度,全國銀行卡新發卡2.67億張,其中,借記卡新發卡2.22億張,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新發卡0.45億張,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6.03張,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

銀行卡信貸規模保持增長。本季度,銀行卡授信總額較上季度末增加0.38萬億元,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較上季度末增加0.17萬億元。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2.33萬元,授信使用率為43.70%,較上季度末上升0.01個百分點。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42.66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0.98%。

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從2010年至2019年,中國信用卡辦理數量大幅增長。信用卡髮卡量從2.07億張,增至2019年末的7.46億張。增幅達到260%。

個人信息被盜用辦理信用卡!受害者憤怒控訴平安銀行

然而,追求辦卡數量的背後,卻隱藏著對申領人的身份、經濟來源和收入情況審核不嚴等亂象。

銀行信用卡業務屢遭罰單

儘管監管機構對信用卡開立制定了嚴格的流程,但現實中,業務員為了完成所謂的“開卡指標”,對於多數要求選擇了視而不見,甚至僅憑一個電話就通過審核。

“我經常會收到各種各樣自稱是XX銀行的電話,詢問我是否需要辦理信用卡,有些工作人員表示,不需要我本人到場,只要提供身份證信息,一個月就可以將卡片寄到我手中。”一位C女士也向我們吐槽。

“我的媽媽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XX銀行從異地寄出了一張以她名義開立的信用卡。”在對身邊朋友進行走訪調查的時候,筆者一位朋友表示。

瘋狂擴張之後,留下的是亂髮卡、亂收費、亂用卡等一堆亂象。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平安銀行2019年已累計收到各類監管罰單83張,合計罰款金額已近2700萬元。其中多項為個人信用貸款相關的罰單。

2019年12月23日,銀保監會公佈大連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大銀保監罰決字〔2019〕151號),平安銀行大連分行因存在貸後管理不到位,信貸資金迴流借款人,以貸還貸的違法行為。大連銀保監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對其罰款50萬元。

2019年11月18日,平安銀行北京分行因個人貸款業務借貸搭售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監管層責令平安銀行北京分行改正,並給予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責任人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萬元。

個人信息被盜用辦理信用卡!受害者憤怒控訴平安銀行

而平安銀行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本公司制定了一整套規範的信貸管理流程和內部控制機制,對信貸業務實行全流程管理。企業貸款和個人 貸款的信貸管理程序可分為:信貸調查、信貸審查、信貸審批、信貸放款、貸後管理。另外,本公司制定 了有關授信工作盡職規定,明確授信業務各環節的工作職責,有效控制信貸風險,並加強信貸合規監管。”

除了平安銀行,其他商業銀行也因信用卡業務多次“吃罰單”。

2019年7月,上海銀保監局連續公佈六則行政處罰,工行、建行、招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及上海銀行等六家銀行因信用卡業務違規,合計被罰190萬元。

信用卡催收環節現隱憂

在和W女士溝通過程中,她還向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則消息,關於信用卡催收的問題。

“前期給我打電話的手機號,並不是平安銀行的官方客服電話,而是來自四川眉山的電話,該工作人員稱是平安銀行的催收人員。”

在跟催收公司核對相關信息的時候,W女士表示,感覺自己像是在跟一個詐騙機構鬥智鬥勇,而不是跟銀行溝通。

事實上,現在很多銀行的信用卡催收業務,都是外包給催收公司處理的。

“其實這個也是有風險的,那些催收電話,在客戶心中可信度較低,導致銀行和客戶的溝通出現較大的偏駁,並不是一個好的溝通途徑。”一位法律方面的人士表示。

此前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就曾經因信用卡催收問題,收到罰單。

個人信息被盜用辦理信用卡!受害者憤怒控訴平安銀行

而最終,所有這些潛在的風險,都是消費者和銀行買單……

信用卡業務出自商業銀行,商業銀行要合法合規嚴格髮卡,嚴守“開卡門”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也期待,監管機構能夠加大對信用消費的監管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