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楼市专家净扯淡;投资高手在民间,

—— 纯实操,讲干货,说人话,

这里是民间高手云集的【房投学堂】,

我是堂主唐宋。


1

投资,应该选东莞?还是深圳?


最近,有个问题讨论的很多:

房产投资,应该选东莞?还是深圳?


错,

其实,这个命题从根上就错了!


错误的根源并不是所谓的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要“的逻辑,

而是,东莞与深圳,本身并不是一个“量级"

在投资层面,也不是”非你即我”,

而是——”投资的城市进阶“


对于大多数家里没矿、资金有限的人来讲,

投资之路,就像“升级打怪”

开局一把刀,生在新手村,

投资东莞,就是打小怪,

投资深圳,就是打BOSS

你不可能直接一上来就去干BOSS,

BOSS爆的奖励虽多,

但你的装备不够,血量不厚,操作不熟

直接干BOSS就是找死。


东莞,起步50万资金,就可以上车;

深圳,没有150万,车门也难摸不到,

但是,你不可能等攒够了150万再动手,

因为你赚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所以,对于深圳人,最好的选择是,

到东莞去,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小怪的奖励虽少,但易上手,

东莞,是房投新人最好的练兵场,

适合新人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深圳,则是在有了一定资本之后,

才有资格进入的、国内富人资金都想进入的、

可博取更大收益的全国大主场。

等资金积累够了,投资经验和路术有了,

然后再杀回深圳,完成投资的升级。


这条“投资的城市进阶之路”,不仅适合深圳客,

对于东莞人,同样如此。


2

深圳客的降维打击



2015年底,东莞遭遇了深圳客的“降维打击”

用刘慈欣《三体》小说中的“降维攻击”,

更容易描述东莞人当时心态。


当时的东莞人,整个是被打懵的:

这些人哪来的?他们为什么这么疯?

他们为什么冲进我们的城市,

买走我们的房子……


2015到2016年两年间,

深圳人几乎买下了0.6个东莞,

这种“降维攻击“,

并不是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清洗,

而是“已觉醒的房产意识”

对于“未觉醒的意识”的攻占。


其实,当时的深圳人,

大多数也并没有“真正觉醒”,

更多是“羊群效应”的跟随者,

只有少数人明白,他是奔着投资而来,

大多数深圳人,却还只是——我想有个家。


但无论如何,因“势"而成的这一批人,

很好的教育了东莞人,

从此,东莞本土的民间房投意识,

才真正开始觉醒……


3

临深的价值



什么是临深?

北京,有“环京”

上海,有“环沪”

深圳,自然有“临深”。

而东莞被深圳客最早攻占的,

便是”临深”

2015年10月、东莞镇区楼市第一个破2的,

便是临深的凤岗。


最近几个月,

东莞房投市场“临深”的爆光度,有下滑,

这,不代表”临深"不行,

仅仅是因为,9月后松山湖与南城太火,

才导致“临深”略显黯然。


需要明白,未来的东莞,

临深永远是主场之一。



在2018年之前,中国楼市是“全国楼市一盘棋”,

什么是楼市一盘棋?

举例来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火了,

马上各省会和重点城市的二线火,

然后三线四线再跟进……


2019后的中国楼市,

已经彻底进入了“一城一策”,“一城一行情”的新常态:


各个城市因人口结构、

人才流向、经济发展起伏的不同,

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行情”。

楼市,也不再有太多的城市连动,

甚至同一个城市,也往往会因区域发展的不同,

有冰火两重天之势。


然,整体而言,东莞的楼市行情,

却没办法完全离开深圳而独立。

究其原因:两城市产业高度互补的大融合,

东莞已然成为深圳的大后方!

这一点,从华为与大疆这类全球巨头企业,

都纷纷在深莞两城之间开启“前店后厂”模式,

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未来,东莞房投四大价值高地:

(排名不分先后)


其一:松山湖

未来将是东莞GDP第一,

高科技(高收入)人才最集中的区域


其二:南城

东莞主城区CBD所在,

本地人口、配套最集中区域


其三:滨海湾

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实践地


其四:临深

莞深经济交通融合的前沿、

深圳楼市购买力的必然外溢区


4

真“临深”,包含哪些区域?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临深镇区一览)


东莞“临深”三大版块:

上图从左向右,依次是

  1. 滨海临深版块(长安)
  2. 松朗临深版块(大朗、松山湖、大岭山)
  3. 东南临深版块(黄江、塘厦、凤岗)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莞深双城居住重点板块分布


1、滨海临深板块

共承接约4.13万深莞跨城居住人口,该板块内的长安镇与深圳的松岗街道、沙井街道在东宝河流域接壤,2017年跨东宝河新安大桥的正式通车,使两地车程比以前缩短了至少40分钟,极大地方便了人口的流动。未来,随着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升级,各高速、路桥、高铁、轻轨、地铁的全线对接,临深楼市才会迎来更恐怖的爆发。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滨海板块主要工作流向分布


2、松朗临深版块:

松山湖区域对于深圳的承接,已不单单是人口与楼市外溢,而是“产业后花园”的双城大联合,在此前松山湖专题时已谈及,此处不再赘述。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深圳人在松山湖工作人群来源统计


从街道尺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去往松山湖工作的人群主要来自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从这个数据,你看懂了什么?)。百度画像数据显示,居住在坂田街道的跨城人群以中青年为主,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群体比重相对较高,其中高收入人群和高消费人群占比分别为31.3%和42.8%


也许、大概、可能

是开车往返于莞深两地工作生活之人

在用百度地图手机导航时后台统计而来,

数据不可能统计所有人,

只能统计到开车时使用【百度地图】做导航的人。

也许每10个往返莞深工作的人中,

有5个是每天自己开车往返的,

也许平均每10个开车人中,有2个是习惯用百度导航……

所以显示的统计数字,还需要自行脑补放大。

当然,还有很多并没有选择往返,

而是选择直接从深圳移民长住东莞……




3、东南临深版块:

东莞临深板块共承接约5.54万深莞跨城居住人口,一方面,该板块与深圳在产业结构、产业链条等方面互补性强;另一方面,该区域以其价格洼地优势吸引众多深圳市民置业居住。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东南临深板块主要工作流向分布


5

临深大数据,深圳人都住在哪?



有【房投学堂】群友经常问,

堂主,我想投资临深,

但不知道投资哪里最合适?

这个问题,除了自己要多跑跑临深几镇,

实地走访考察之外,

其实,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问问大数据,

也是一个不错的参考: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莞深交界线外地人集中小区分布图


备注:利用百度大数据,识别出每个商品住房小区内现居住人数和跨城通勤人数,将跨城通勤人数大于500人的定义为“外地人小区”。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深圳人在东莞居住的小区统计(节选)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6

临深,如何选?



关于临深的选筹逻辑,

在房投老炮儿们看来,

只需把握最核心的一点:

一切以“大交通的通勤时间“为选筹标准。


综合来讲,四个“靠”:

靠高速口、靠高铁口、靠轻轨口、靠地铁口

这四个“口”的价值高低又有不同,

以通勤的便捷度与成本考虑,

其价值排序为:

地铁》高速=高铁=轻轨


所以,在临深选筹,

如能优先选择未来有地铁规划的区域,

才是房产投资的最佳选择。

然而,因地铁规划的不确定性,

这同样也成为最难的选择。


因此,很多时候,房产投资,

也是在综合所有能搜集到的信息后,

做的一场”赌“。

赌赢了,赚的更多,

赌输了,也没什么,少赚点而已。


同时,所靠的四个”口"中,

如能找到四类交通在地理上重合的点,

则对一个楼盘的投资价值会有更大的增幅作用。

比如说,即靠高速口,又靠地铁口……

一个楼盘,在以上四个”口”中,

所能”靠“的“口”的类型越多,

代表交通越便捷,价值增幅就越大!


7

《临深》专题,即将开启



对于临深,我一直未动笔,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下半年的动静不大,

早写晚写都一样,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松山湖与南城今年爆发,

热点不断,自然轮不到太多笔墨闲扯临深。


然而,随着松山湖与南城爆涨一轮后,

市场慢慢进入横盘调整期,这轮的热潮退却,

进入市场自然状态,也就可以腾出笔墨,

着力写写临深了。


临深是一个越级话题,

未来也是一个超级热点,

我个人的不动产配置,

也在临深多有布局……

本篇,算是《临深》专题的序言,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陆续

开拨《临深》专题系列文章,分别有

《塘厦篇》、《凤岗篇》、《黄江篇》等

专题启幕,敬请期待……


想学习更多房投知识,请搜索微信订阅号【房投学堂】


买房应该选东莞,还是选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