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舊制度從未被革命所推翻


法國大革命:舊制度從未被革命所推翻


關於《舊制度與大革命》這本書,我想我應該和很多人一樣,都是由於「高層」王岐山在各大場合下力薦此書而瞭解,只是因為最近有空才想起來讀。雖然全書篇幅較短,花費不到一天就可以讀完,但裡面包含的信息量卻是很大,導致自己時而停下來查閱資料。

正如《舊制度與大革命》前言所說,「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已經很多人繪聲繪色書寫過,我已經不願意再寫……」對於《舊制度與大革命》分析文章也有很多人書寫過,我更不想寫類似的內容,但這次我是想表達我當下的感受和此書部分觀點相呼應的部分。


法國大革命:舊制度從未被革命所推翻


舊制度下的民眾

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夕,也就是路易十六在位期間,正處於全舊君主制最繁榮的時期。雖然從我們的傳統印象中,大部分反叛都是封建統治階級壓迫百姓,最後百姓苦不堪言,不得不拿起斧頭、鐮刀站起來反抗封建統治;但在當時的法國,雖然賦稅很重,國王經常想方設法搜刮民眾財產,比如向富裕的民眾兜售貴族爵位,又毫無理由罷免貴族的頭銜;但已經富裕起來的民眾——就是中產階級也會通過各種小技巧來逃避賦稅,例如躲在城裡、購買爵位、向執法者行賄。總而言之,比起歐洲其它國家,法國的底層人民至少擁有土地權,而臨近的德國不但還存在奴役制,而且所有底層奴役都不能離開領主的地界,否則就會遭到追捕。

雖然中產階級的數量已經達到空前的高漲,但那些還沒有躍升到中產階級、遠在邊界的農民,卻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過到路易十六時期,國王還會親自對貧苦難民進行救濟。不但如此,國王在做決定之前還會聽取民眾對輿論傾向,對比前幾任國王來說,路易十六確實是一個非常開明的國王。

因為路易十六國王經常與民眾接觸,所以對於民眾來說,王室的神秘性、權威性也逐漸降低。就像娛樂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禁止「明星」與粉絲頻繁接觸,要時刻保持距離(完美),目的是讓粉絲認為自己的偶像像「男/女神」一般存在(越是得不到,越是無知迷戀)。再加上民眾,尤其是中產階級的慾望越來越膨脹,每當國王頒佈的一條法令不符合自己利益,或者感到自己與貴族之間權益不平等時,中產階級的民眾就會把所有一起原因都歸結到舊的制度上,挑戰舊制度的思想也進行蔓延開來。

反觀德國的奴隸,制度對他們的壓迫更嚴重,以至於他們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能站起來反抗舊制度,因為他們連自己的未來都不抱以希望,又談何革命呢?


法國大革命:舊制度從未被革命所推翻


社會公知

啟蒙運動後的法國,很多社會「公知」逐漸站起來,與德國不同的是,德國的公知都偏愛研究哲學(所以德國的哲學家偏多),對政治並不上心;但法國的公知卻喜歡充當「民智啟發者」,發表各種社論,為政府指點迷津、批評貴族、宣揚人權等。

隨著報刊文書在法國越來越盛行,這些社會公知的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大。例如經常因為國王頒佈一道法令,就會有人出一本小冊來點評此法令。後來部分社會公知成為整個國家政治領袖,也成為領導法國大革命的其中一股勢力。雖然社會公知深得人心,文采斐然,但現實的是:他們並不能處理好政事。就像是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有治平天下、造福一方的包袱,但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筆頭上。

稍微想象一下,法國舊時的社會公知與現在的大V其實是類似的,一些影響較大的公眾人物在點評實事時頭頭是道,但在執行上是不是又重蹈古時的文人墨客的轍呢?


法國大革命:舊制度從未被革命所推翻


最後說一下

一種是由長久以來不平等的權益所造成的激情;另一種是促使人民奪得平等、自由而產生的激情。當這兩種激情相互碰撞,短暫融合,再賦予所有人法國人力量,發動一場偉大的變革。

但是,這場聲勢浩大的法國大革命雖然將舊制度推翻,但也只是在舊制度的廢墟上重新建立一個新的「舊制度」。如同我們所思,反抗真的有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