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清平乐》改编自米兰Lady小说《孤城闭》,如今刚播出十几集,豆瓣评分已达到8.2,这个分数对得起正午阳光一贯的水准,也达到了国产精品剧的标准。

《孤城闭》本是以宋仁宗女儿徽柔公主的一生为主线去写的古装言情小说,正午阳光团队将其改编成群星璀璨、文化鼎盛,以宋仁宗时代为背景的历史正剧,这无疑为原作增添了不少厚重感。也是由于这些北宋“明星”的加入,使得边看《清平乐》边在剧情里找彩蛋变成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首先见到那些轮番出场的文化届大家就够让人心潮澎湃了,蔡襄、欧阳修、苏舜卿、苏东坡、沈括、曾巩......,中国人从小到大谁没读过几首他们的诗歌,看过几幅他们的书画?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再看那些大政治家们在朝堂上的羽扇纶巾,也让鲨君的心情瞬间慷慨激昂起来,范仲淹、王安石、寇准、韩琦、晏殊、司马光、王曾、吕夷简......,这些被宋仁宗重用的文人士大夫充分展现了当时的文人政治特色。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更让人欣慰的是,正午阳光的《清平乐》充分利用这些大IP和北宋深厚的历史背景,虽同为宫廷剧,却没陷落到鸡毛蒜皮的后宫争斗和帝后的传奇爱情里,讲的大都是宋仁宗与他的名臣名相是如何治国利民的道理。

在前几集的剧情里,让鲨君颇记忆犹新的一个小故事是,梁家果子铺做的药津蜜饯远近闻名,宋仁宗的生母李顺容就是在那里学做的药津蜜饯。宋仁宗很喜欢李顺容的药津蜜饯,曾说一吃这果子就想起小时候,于是皇后便带着众嫔妃学习制作秘诀,一时以药材泡蜜饯成为了北宋朝的流行,导致药价大涨,贵如黄金,而刚巧梁家果子铺的男主人得了慢性病,所用的药与蜜饯果子里的几味药材相同,这导致梁家因为无力购买药材,梁家男主人不治身亡,梁家也因此家破人亡!

君王的一个无意之举竟然会在民间引发如此严重的悲剧,真是引人深思。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还有,宋仁宗身为一国之君,却被从小抱到大娘娘刘娥身边养育,和自己生母的见面机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本以为亲政后可以“万事皆由我心”地管理朝政,却没想到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先得取得前朝老臣们的支持认可,根本没有“万事皆由我心”这一说。宋仁宗喜欢的女子因为出生商人之家,就被认为精明算计、粗鄙重利,不配做皇后,而为人诚信、遇事沉稳、貌丑而不至惑主的曹氏女儿,即使嫁过一次,也被选来做他的皇后。

与生母骨肉分离、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做什么都得先考虑国家社稷,自己的意愿永远被排在末位,这些情节都让我们感受到皇帝的位高,责更重。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另外,一些穿插在主线剧情外的历史典故,也处处透着用心。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捉弄吕夷简

宋仁宗下令将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改编成傀儡戏,然后特地请群臣来听戏。看着吕夷简听着政敌范仲淹在词里嘲讽他的句子,在宴席上坐立不安,最后不得不向宋仁宗妥协,答应让范仲淹官复原职,那场戏看着着实有趣。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爱女儿也爱算命的晏殊

晏殊可以算是天下所有“女儿奴”的祖师爷。剧中有个小片段,讲他其中一个女儿晏清素,诗词造诣颇高,在选夫婿的时候于是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一不看他的家事,二不看他的功名,只管拿他的文章给我,能如我眼的便是我的夫婿。”晏殊不仅答应了女儿的要求,还颇以养出这样的女孩为荣的意思。

不过私底下晏殊对女儿选中的女婿富弼却不忘仔细调查,试其才学,还特意找来看相测字灵验非凡的王青为女儿算命,当王青认真地告诉他:“这秀才,须做宰相。明年状元及第,在兴国寺下。”晏殊这才放心地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除了对女儿的婚事特别上心,晏殊还作过许多诗词歌赋来感怀吾家有女初长成。他曾写过一阕《捣练》“小桃花与早梅花,尽是芳妍品格。未上东风先拆,分付春消息。佳人钗上玉尊前,朵朵秾香堪惜。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字句间都是惜春,其实就是在感叹女儿的青春韶华。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欧阳修的状元袍

某届科举考试中,获得状元呼声最高的是欧阳修,这个时候的欧阳修,已经先后在监试和省试中拔得头筹,连他自己也认为这次一定能独占鳌头,于是事先为自己订做了状元袍。没想到在这届考生中,有个叫王拱辰的人,他知道欧阳修给自己订做了状元袍,就厚着脸皮第一个抢了欧阳修的状元袍去试穿,想给自己沾沾喜气,没想到第二天这王拱辰似乎得到衣服加持,在殿试上发挥得异常出色,果真高中了状元,欧阳修却反倒落了第。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王拱辰大姨夫变小姨夫

要说这王拱辰还真是和欧阳修有缘。在王拱辰高中状元之后,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而他最终是做了尚书大人薛奎的乘龙快婿,娶了薛奎的三女儿,谁想薛家三女儿早逝,薛奎就又安排了五女儿嫁给王拱辰,恰巧的是,欧阳修娶的正是薛奎的四女儿。于是欧阳修就常常调侃王拱辰,说什么“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一时成了人们的茶余饭后的笑谈。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南京书院题各记》现帝后深情

宋仁宗在和曹皇后曾共书范仲淹的《南京书院题各记》。当时宋仁宗用飞白笔法写下“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曹皇后就接下去写道“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由此可见,帝后二人的价值观观是一致的,他们对范仲淹的思想高度认同,也同时被他志存高远的教育目标所感动。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皋陶谟》

《清平乐》演到现在,宋仁宗抽空就读《皋陶谟》已不止出现一两次。要说起这《皋陶谟》,它是《尚书》《虞书》中的一篇,是记录君臣谋议国事的重要文献。《皋陶谟》的得名取自文章第一部分大禹和皋陶关于以德治国的对话,文章中皋陶提出人有“九德”,皋陶建议大禹说:“如果一个人每日能表现出三种美德,日夜都恭敬努力。这样做,作为卿大夫就能保持他的封地。如果一个人每天能庄严地实践六种德,用以辅助政事于国,作为诸侯就能保持他的邦国。对于九德都具备的人,他就应当出来任职做事、获得官位。

《皋陶谟》书中的主张带有极强的儒家色彩,而在真实历史中,宋仁宗确实也是以儒家学说治理天下的君王。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看到网上一些剧评人说《清平乐》台词冗长、情节拖沓,不符合当代观众的观剧习惯,对这种观点,鲨君是不赞同的。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苍天饶过谁的爽剧,观众喜欢看,也只是一时的,因为现实生活里,哪来的这么多快意泯恩仇。然而,稚嫩、懵懂、热血的宋仁宗,他因为自己的鲁莽冲动伤害到别人,却也同样真挚、善良地在努力学着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这难道不才是我们每个人成长道路上必经的心路吗?

鲨君相信,让人假嗨的爽剧霸屏年代或许即将成为过去,类似《清平乐》这样,叫人回归本真初心的良心正剧终将成为荧幕上的主流。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清平乐:一部为中国人准备的彩蛋大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