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奥地利前副财长:全球化是趋势 但会遭遇“逆流”

新浪财经

对话奥地利前副财长:全球化是趋势 但会遭遇“逆流”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导致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性转变?全球化又是否仍在原有的轨道上前行?欧盟会成为全球化转向的稳定器还是加速器?数字化会成为左右全球化走向的技术因素么?诸多问题都值得人们关注和探讨。

北京时间4月12日晚,罗汉堂秘书长陈龙隔空对话奥地利财政部前副部长、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前董事Kurt Bayer,两位学者就未来全球化的走向以及欧盟前景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全球化趋势偶尔会遭遇“逆流”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4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社会迎来了新发展。不过,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背后也有脆弱的一面,特别是每当危机来临时。对此,陈龙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应该同心协力共同抗疫,每个国家彼此相连,没有人是孤岛。但是目前的形势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非常脆弱。

“历史的进程有时候会中断,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要以史为鉴。”陈龙举例称,德国在一百五十年前是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它希望能够跟其它的工业化国家竞争,所以开始加征关税,而现在美国又在重复覆辙。在他看来,

全球化所带来的收益毋庸置疑,未来还会保持下去。但这一趋势会时不时地遭遇一些逆流,当前就是这样的情况。

对此,Kurt Bayer表示,全球化是好事,但是它也有负面的影响。例如,全球化是由成本效率来推动的,一些公司为实现成本效益,从而把自己的生产转移到他国进行外包,但背后可能也会给这些国家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等问题。此外,一些跨国企业选择在低税率的国家进行注册,从而合理、合法地避税。

谈及跨国企业,Kurt Bayer进一步指出,跨国企业发展的非常繁荣,但他们并不能让所有人受益。“有人做了研究,包括在OECD国家,财富的差距越来越大。在美国CEO的平均收入是他们员工的400倍。上世纪70年代时的贫富差距只有20倍,但现在已经到了400倍。”这些问题都是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当然也是全球协作缺乏的信号。

疫情冲击下

欧盟治理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

作为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模范,在疫情冲击下,欧盟的治理模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Kurt Bayer表示,

欧盟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保持一定程度的协同,但在社会问题上一直是各行其是。欧盟作为一个机制,本身是没有能力去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这说明欧盟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

不过,危机来临之后往往也会促进相关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Kurt Bayer指出,本次疫情让他联想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欧盟也缺乏相关的工具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后来逐步开发出了相关的工具。疫情也是如此,经过一段时间考验之后,欧盟或许可以加强能力建设,开发相关的工具。”

同时,Kurt Bayer表示,受疫情冲击,欧洲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已经完全暂停,尤其是服务业。“这种现象是史无前例的,此前只在世界大战时,遭遇轰炸的城市中发生过。”目前尚无法判断欧洲各国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出疫情。疫情结束之后,经济活动并不能一键重启,欧洲很多中小企业可能会破产、不复存在。

数字技术让全球化更加普惠

未来发展将大有可为

走向未来,全球化将如何发展?Kurt Bayer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全球化,但是不同类型的全球化”。他希望在经济合作之外,去考虑社保体系等问题,建立社会和环境合作机制,解决社会和环境上的问题。与此同时,Kurt Bayer还指出,更加区域化的全球化可能会出现。

面对同样的问题,陈龙表示,未来的数字技术将大有可为。疫情导致许多经济部门停摆,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缩短实际距离,让我们可以远距离开展协作,这对于个人、中小企业乃至全球化进展都非常重要。技术可以将人们整合到一起,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和普通人的需求。与此同时,在追踪疫情方面,数字技术更是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陈龙表示,疫情让实体经济逐渐从“无忧经济”转向“距离经济”,而数字技术天生克服了距离,并将人们连接到一起,它会让新一轮全球化更加普惠。

尽管疫情对全球化带来挑战,但也时刻提醒我们只有加强全球合作,才能彻底战胜疫情。“距离经济”将带来无数新的可能,而数字技术也让每个人从新的全球化时代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