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功与名:全年目标已经完成六七成的房企

你好,我是中房君。

促销售、控拿地、稳增长是今年许多房企的战略方针,也成为了主流房企的选择。中房报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1日,从T0P50房企销售业绩来看,在有前8个月销售数据披露的37家房企中,20家年度目标完成率超过60%,其中4家完成率超过70%。

在上月的期中业绩会,不少房企强调,现阶段不是简单的追求规模,而是需要有质量的发展。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458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2187亿元,增长14.9%,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8.8%,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截至8月底,37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同比上涨幅度最低在6%,最高达到了65%。头部房企中,表现最优秀的是中海地产,增速达到25%;千亿房企中,世茂房地产的增速达到了41%,阳光城、招商蛇口、金地集团增速也超过了30%。

在房企的目标完成率方面,龙光地产脱颖而出,8月单月合约销售额就达到80.2亿元,同比增长50.9%,虽然相较于6月63.5%的增速有所减缓,但依然保持高速。公司前8个月合约销售额达到626.4亿元,完成了年度目标的73.69%。

另一个增速瞩目的是绿城中国,8月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109亿元,同比增长约1.22倍,今年前8个月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023亿元,同比增长约11.56%。从上半年完成年度目标不到4成,两个月提速到56.83%。

目前对于新获取项目,绿城从拿地至开工耗时4个月、拿地至开盘9个月,拿地至回正14个月,周转效率显著提升。然而,在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表示这个速度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我们的理想是5-9-12(即12个月可供销售),现在能达到4-9-14。距离理想还差一点,要慢慢往目标进行提升。”


降温的土地市场,可能还将持续

前几个月频传的房企减少拿地,或谨慎拿地,得到了国家统计局数据的印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2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6%,降幅比1—7月份收窄3.8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6374亿元,下降22.0%,降幅收窄5.6个百分点。土地流拍和底价成交的现象在二三线城市频频上演,南京、武汉、天津等热点城市也位列其中。

在房企投资热情高涨的时期,热点城市较少出现流拍的现象。目前房企拿地积极性下降,反映出开发商对未来预期有所改变。融资环境收紧的形势下,房企会适当降低对发展速度的要求,将销售回款视为当期重要目标,而投资拿地的安排则会适当放缓。

“拿地还是很难的。” 在中期业绩会上,万科首席运营官张旭感慨,万科喜欢拿比较难的地,主要聚焦在经济增长比较好,有产业、也有人口导入的地方,“如果太远的地,是很容易拿的。”

张旭同时透露,万科在土地层面的投资风格比较谨慎;万科从来没有制定固定数字的经营目标,公司是动态计划,把“每天都是卖楼的好日子”当成基本策略,快速销售,积极回款,并根据回款动态制定拿地计划。

这半年来,经过200多次调控的洗礼,房企对融资收紧变得相当敏感。面对融资层面的调控,多数企业首先会保证拥有相对充裕的现金流,因此会将精力首先放到销售、加强回款这方面,投资拿地则被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而此时,时代中国却逆势出击,加大了拿地力度。2019上半年,时代中国的拿地金额为188亿元,拿地面积为517万㎡,而2018年同期的拿地金额为61.5亿元,增加了3倍之多。时代中国执行董事岑钊雄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年初预计买地安排有300亿左右,将会按照销售回笼款的比例进行土地购买的支出安排。

对于逆势拿地,岑钊雄将动因归结为上半年的销售回款比较好,他说,上半年的188亿元中,大概超过20亿元土地款属于旧改项目回迁房的建造成本,并非需要马上现金支付,因此,如果从现金角度来看,实际拿地支出没有那么多。

由此看来,时代中国还是想继续围绕土地创造价值。自2018年改名时代中国后,公司确立“城市发展服务商”新定位,从传统的房地产企业向城市发展服务商进行战略升级。

短期形势看,土地市场降温已成定局。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暂时也不会冒险加杠杆拿地。而这就让那些土储较多的龙头企业赢得先机。就像万科所说的,“每天都是卖房的好日子”,对于房企来说,当融资持续收紧,并成为常态的时候,真正能解决公司现金流问题的依然是销售回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