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东坡书院是苏东坡谪居儋州传播中原文化的遗址,位于海南儋州市中和镇东郊一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东坡书院被美誉为“天南名胜”,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1987年)把东坡书院列为海南十大名胜之一。中国邮政发行《古代书院》(2009年)邮票四枚,其中就有东坡书院。2010年2月《海南日报》开展大规模的景区景观评选活动,东坡书院荣登”十大历史人文景区(景点)之榜。不久前我约了旅游文化爱好者儋州人老王一起到东坡书院故地重游。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到达东坡书院后,我站在书院门外,凝视着门口上高挂着“东坡书院”那熠熠生辉的四个大字,细细的追思着书院的历史变迁,深深的想象苏东坡那谪居古儋州三年坎坷曲折的生活旅程......站在我身旁的儋州老王说:“你看这一块‘东坡书院’门匾,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遭受过数次的灾难。然而同时也得到人们义无反顾的保护!”他紧接着告诉我,民国初期,东坡书院遭受一次严重的毁坏。时过八年后,本地有一位姓王的读书人从南京回到家乡,看到东坡书院断壁残垣,碑坊、匾额、楹联等散失殆尽,非常痛心。于是,他深入到本地附近进行调查。原来是当地人为了避免这些文物散失而自发的将其收藏着。王先生看到这块“东坡书院"的门匾极受感动。书院维修好后,他慷慨解囊,与乡亲们一道举行门匾重挂仪式,将其他文物置放回原处。儋州老王将其手上的烟尾丢下脚下重重的踩拧着说,更显著的一次是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东坡书院里的文物古迹曾一度视为四旧的东西而遭到破坏。而这块门匾将遭厄运之时,当地一位老师急中生智,将写好的一幅时髦红色大标语遮贴在“东坡书院”门匾之上,终于保住了它。东坡书院在“文革”浩劫中满目疮痍。1979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救救东坡书院》的读者来信,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从1982年开始,东坡书院在广东省文管会和海南区文化局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大规模的重修,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我踏上东坡书院那粗糙的台阶,摸着光滑的墙垣,行过弯曲的走廊,穿过清澈的莲花池,走到伴着喧闹声音的“载酒堂”前。古往今来,多少游客文人每到东坡书院来都必细览载酒堂。明代提学张习观看载酒堂后,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其中两句是这样的:“我来踏遍珠崖路,要觅东坡载酒堂”。这可说是表达了无数人的心怀与情感。载酒堂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物,堂中陈列有历代文人名土为东坡书院所题的诗文碑刻十多座;其中载酒堂中的《坡仙笠屐图》大理石刻是镇院之宝,为明代大书画家唐寅所画。这幅石刻《坡仙笠屐图》记叙东坡访黎子云,途中遇雨,借农家竹笠木屐而归,与妇女儿童嬉戏的情景,反映东坡随遇而安,与儋州百姓和睦相处的品格。堂后墙上还挂有一幅明代大文学家宋濂对《坡仙笠屐图》题字的大理石刻。

我慢步环绕着载酒堂,觉得其虽然不过是平平淡淡的一间陋室平房,其建筑构造看来并没有辉煌华丽的感觉,然而,数百年来东坡书院却偏偏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和旅游者,成了中外闻名的享有“天南名胜”的旅游胜地。苏东坡在海南三年培养了许多人才,为发展海南文化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据《琼台纪实》称:“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漫步载酒堂,触景生情,仿佛见到苏东坡当年传道、授业、解惑的身影。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此地缘何叫“载酒堂?”儋州老王告诉我,这里原是苏轼好友黎子云的旧居。而苏轼父子住在“桄榔庵”。有一次,苏轼与昌化军使张中从桄榔庵来访黎子云。席间,大家议论凑钱盖屋,改善黎家居住条件,同时也方便苏轼在此讲学。苏轼对此事表示赞成,时即取《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命此屋为“载酒堂”。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苏轼带幼子苏过从广东惠州飘洋过海到达昌化军城(即现在的中和镇)时,受到军使张中的敬重,安排他“住官房,吃官粮”。后朝廷派出的湖南提举董必赴广西察访,途径雷州时闻苏轼居官舍,立即派人前来将苏轼逐出,张中也受到处分。在无栖身之所的情况下,苏轼父子决定在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买地盖草房。于是,在张中与众黎民百姓的热情帮助下,在桄榔林处盖起了茅屋一间,苏轼谓之“桄榔庵”。自此,苏轼父子一直在桄榔庵内居住至遇赦北归。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到元代延四年(1317 年)春,佥海北海南肃政廉访司大事大都军行部到中和镇时,看到苏轼居所“桄榔庵”(时已湮没)无祠,于是决定在此建"东坡祠”。祠成,佥事范椁(元代大文学家)亲自作《东坡祠祀》,文中有这样写的一段:“举之者,贤者也。是非举者之自贤也,亦以示儋之人,知所阙也。阙者宜举也。祀先生亦其熟敢废也耶?夫往者不追已,叙而刻之,以谂来者”。范椁之文使人读来实感诚恳真挚,也倍使人对苏轼更加怀有崇敬之意。

元代泰定三年(1326 年),南宁军(时昌化军易名)军判彭云卿将东坡祠迁于城东黎子云旧居(即现址)重建后,更名为“载酒堂”。到了明代,载酒堂历经几次修缮,如儋州知州陈敏曾经主修;知州罗杰,千户张钥捐资筑垣墙;后又有知州陈荣选在堂左边建“钦帅堂”,作为诸生赋诗作文之所。到了清代,儋州进士王云清,举人唐丙章等人在此掌教“发扬苏文忠公教儋之说,诸生心悦诚服,风气蒸蒸日上”。因名“东坡书院”。从清代到民国时期,东坡书院及载酒堂经过几次维修与扩建。其中扩建规模较大的一次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由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团团长王定华巡部至儋时提出重修与扩建东坡书院。主要有载酒堂上中下三进,左右两廊,堂庑门室及耳房围墙、八角亭、池塘、东坡桥、东坡路及东坡公园等,耗资约五千大洋。

解放后,人民政府曾拨款修缮苏坡书院,并派专人管理。“文化大革命”中,东坡书院遭到破坏。“文革”后各级政府与文化部门不断进行维修恢复原貌,接着进行大规模的重修与扩建,如新建“载酒亭”,“清水池”,载酒堂大殿,左右书房,前后耳房,头门,围墙等。一九八四年,东坡书院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东坡书院管理处”,筹办“东坡书院陈列馆”。一九八七年,全国苏轼研究学会与儋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纪念苏轼贬儋890周年”大型活动,并新建落成《东坡笠屐》与《东坡讲学》两座大型塑像。2012年秋,儋州市委、市政府动工建设东坡文化园区,使东坡书院更加光彩夺目。2015年,儋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东坡文化体验之旅,四面八方的游人蜂涌至东坡书院观光,背诵东坡诗词。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我来到了《东坡讲学》塑像前细细观赏着。这组塑像由苏轼及其幼子苏过,儋州乡贤黎子云三人构成。作品突出表现了苏轼那循循诱导,诲人不倦的精神,维肖维妙,栩栩如生。《东坡笠屐》塑像则是一座由球墨铸铁铸制而成的铜像。塑像不但是描绘苏轼居儋期间某天冒雨笠屐的情景,而且是对苏轼贬儋时期的整体概括。在作品中,诗人手执持书,昂头挺胸目光炯炯。既具有古儋州平民的装束,又有文人的雅清气质,将苏轼那不屈、深沉与刚强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我站在苏轼塑像前,思绪万千。我想着苏轼贬儋那坎坷而乐观人世的历程;年过六旬,体弱多病的苏轼在躬耕自处,苦心劝农;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敷扬文教,培育英......我想,苏轼这种“为民做好事”的精神是值得人们永远赞扬与纪念的。纵使时过千万年,苏轼精神不灭,它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南天胜景”东坡书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