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東坡書院是蘇東坡謫居儋州傳播中原文化的遺址,位於海南儋州市中和鎮東郊一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東坡書院被美譽為“天南名勝”,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1987年)把東坡書院列為海南十大名勝之一。中國郵政發行《古代書院》(2009年)郵票四枚,其中就有東坡書院。2010年2月《海南日報》開展大規模的景區景觀評選活動,東坡書院榮登”十大歷史人文景區(景點)之榜。不久前我約了旅遊文化愛好者儋州人老王一起到東坡書院故地重遊。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到達東坡書院後,我站在書院門外,凝視著門口上高掛著“東坡書院”那熠熠生輝的四個大字,細細的追思著書院的歷史變遷,深深的想象蘇東坡那謫居古儋州三年坎坷曲折的生活旅程......站在我身旁的儋州老王說:“你看這一塊‘東坡書院’門匾,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就遭受過數次的災難。然而同時也得到人們義無反顧的保護!”他緊接著告訴我,民國初期,東坡書院遭受一次嚴重的毀壞。時過八年後,本地有一位姓王的讀書人從南京回到家鄉,看到東坡書院斷壁殘垣,碑坊、匾額、楹聯等散失殆盡,非常痛心。於是,他深入到本地附近進行調查。原來是當地人為了避免這些文物散失而自發的將其收藏著。王先生看到這塊“東坡書院"的門匾極受感動。書院維修好後,他慷慨解囊,與鄉親們一道舉行門匾重掛儀式,將其他文物置放回原處。儋州老王將其手上的煙尾丟下腳下重重的踩擰著說,更顯著的一次是解放後“文化大革命”期間,東坡書院裡的文物古蹟曾一度視為四舊的東西而遭到破壞。而這塊門匾將遭厄運之時,當地一位老師急中生智,將寫好的一幅時髦紅色大標語遮貼在“東坡書院”門匾之上,終於保住了它。東坡書院在“文革”浩劫中滿目瘡痍。1979年8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救救東坡書院》的讀者來信,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從1982年開始,東坡書院在廣東省文管會和海南區文化局的具體指導下,進行大規模的重修,恢復了昔日的風采。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我踏上東坡書院那粗糙的臺階,摸著光滑的牆垣,行過彎曲的走廊,穿過清澈的蓮花池,走到伴著喧鬧聲音的“載酒堂”前。古往今來,多少遊客文人每到東坡書院來都必細覽載酒堂。明代提學張習觀看載酒堂後,寫過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兩句是這樣的:“我來踏遍珠崖路,要覓東坡載酒堂”。這可說是表達了無數人的心懷與情感。載酒堂是東坡書院的主體建築物,堂中陳列有歷代文人名土為東坡書院所題的詩文碑刻十多座;其中載酒堂中的《坡仙笠屐圖》大理石刻是鎮院之寶,為明代大書畫家唐寅所畫。這幅石刻《坡仙笠屐圖》記敘東坡訪黎子云,途中遇雨,借農家竹笠木屐而歸,與婦女兒童嬉戲的情景,反映東坡隨遇而安,與儋州百姓和睦相處的品格。堂後牆上還掛有一幅明代大文學家宋濂對《坡仙笠屐圖》題字的大理石刻。

我慢步環繞著載酒堂,覺得其雖然不過是平平淡淡的一間陋室平房,其建築構造看來並沒有輝煌華麗的感覺,然而,數百年來東坡書院卻偏偏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和旅遊者,成了中外聞名的享有“天南名勝”的旅遊勝地。蘇東坡在海南三年培養了許多人才,為發展海南文化作出了開拓性貢獻。據《瓊臺紀實》稱:“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漫步載酒堂,觸景生情,彷彿見到蘇東坡當年傳道、授業、解惑的身影。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此地緣何叫“載酒堂?”儋州老王告訴我,這裡原是蘇軾好友黎子云的舊居。而蘇軾父子住在“桄榔庵”。有一次,蘇軾與昌化軍使張中從桄榔庵來訪黎子云。席間,大家議論湊錢蓋屋,改善黎家居住條件,同時也方便蘇軾在此講學。蘇軾對此事表示贊成,時即取《漢書、楊雄傳》中“載酒問字”的典故命此屋為“載酒堂”。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蘇軾帶幼子蘇過從廣東惠州飄洋過海到達昌化軍城(即現在的中和鎮)時,受到軍使張中的敬重,安排他“住官房,吃官糧”。後朝廷派出的湖南提舉董必赴廣西察訪,途徑雷州時聞蘇軾居官舍,立即派人前來將蘇軾逐出,張中也受到處分。在無棲身之所的情況下,蘇軾父子決定在城南汙池旁的桄榔林中買地蓋草房。於是,在張中與眾黎民百姓的熱情幫助下,在桄榔林處蓋起了茅屋一間,蘇軾謂之“桄榔庵”。自此,蘇軾父子一直在桄榔庵內居住至遇赦北歸。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到元代延四年(1317 年)春,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大事大都軍行部到中和鎮時,看到蘇軾居所“桄榔庵”(時已湮沒)無祠,於是決定在此建"東坡祠”。祠成,僉事範槨(元代大文學家)親自作《東坡祠祀》,文中有這樣寫的一段:“舉之者,賢者也。是非舉者之自賢也,亦以示儋之人,知所闕也。闕者宜舉也。祀先生亦其熟敢廢也耶?夫往者不追已,敘而刻之,以諗來者”。範槨之文使人讀來實感誠懇真摯,也倍使人對蘇軾更加懷有崇敬之意。

元代泰定三年(1326 年),南寧軍(時昌化軍易名)軍判彭雲卿將東坡祠遷於城東黎子云舊居(即現址)重建後,更名為“載酒堂”。到了明代,載酒堂歷經幾次修繕,如儋州知州陳敏曾經主修;知州羅傑,千戶張鑰捐資築垣牆;後又有知州陳榮選在堂左邊建“欽帥堂”,作為諸生賦詩作文之所。到了清代,儋州進士王雲清,舉人唐丙章等人在此掌教“發揚蘇文忠公教儋之說,諸生心悅誠服,風氣蒸蒸日上”。因名“東坡書院”。從清代到民國時期,東坡書院及載酒堂經過幾次維修與擴建。其中擴建規模較大的一次是民國二十三年(1934 年),由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團團長王定華巡部至儋時提出重修與擴建東坡書院。主要有載酒堂上中下三進,左右兩廊,堂廡門室及耳房圍牆、八角亭、池塘、東坡橋、東坡路及東坡公園等,耗資約五千大洋。

解放後,人民政府曾撥款修繕蘇坡書院,並派專人管理。“文化大革命”中,東坡書院遭到破壞。“文革”後各級政府與文化部門不斷進行維修恢復原貌,接著進行大規模的重修與擴建,如新建“載酒亭”,“清水池”,載酒堂大殿,左右書房,前後耳房,頭門,圍牆等。一九八四年,東坡書院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成立“東坡書院管理處”,籌辦“東坡書院陳列館”。一九八七年,全國蘇軾研究學會與儋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紀念蘇軾貶儋890週年”大型活動,並新建落成《東坡笠屐》與《東坡講學》兩座大型塑像。2012年秋,儋州市委、市政府動工建設東坡文化園區,使東坡書院更加光彩奪目。2015年,儋州市委、市政府啟動東坡文化體驗之旅,四面八方的遊人蜂湧至東坡書院觀光,背誦東坡詩詞。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我來到了《東坡講學》塑像前細細觀賞著。這組塑像由蘇軾及其幼子蘇過,儋州鄉賢黎子云三人構成。作品突出表現了蘇軾那循循誘導,誨人不倦的精神,維肖維妙,栩栩如生。《東坡笠屐》塑像則是一座由球墨鑄鐵鑄制而成的銅像。塑像不但是描繪蘇軾居儋期間某天冒雨笠屐的情景,而且是對蘇軾貶儋時期的整體概括。在作品中,詩人手執持書,昂頭挺胸目光炯炯。既具有古儋州平民的裝束,又有文人的雅清氣質,將蘇軾那不屈、深沉與剛強的形象展現在人們眼前。我站在蘇軾塑像前,思緒萬千。我想著蘇軾貶儋那坎坷而樂觀人世的歷程;年過六旬,體弱多病的蘇軾在躬耕自處,苦心勸農;提倡移風易俗,勸導民族團結;敷揚文教,培育英......我想,蘇軾這種“為民做好事”的精神是值得人們永遠讚揚與紀念的。縱使時過千萬年,蘇軾精神不滅,它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南天勝景”東坡書院,感受海南千年文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