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的關切事——大慶“問題”大棚房整治“前進”模式

“前進”模式破題“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後半篇文章”

——關於龍鳳區前進村復墾複耕情況的調研

大慶市委辦公室調研組

(2020年4月13日)

根據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我市於2018年9月份開始集中清理整治“問題”大棚房,並如期完成整治整改任務。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後的復墾複耕情況如何,各界普遍關注。近日,按照市委要求,市委辦調研組對龍鳳區前進村復墾複耕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形成了《“前進”模式破題“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後半篇文章”》專題報告。

“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是黨中央和省委部署的硬任務,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責任,將其作為“一號工程”,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親赴一線、指揮督戰,帶領全市上下連續作戰、攻堅啃硬,如期完成佔全省45%(5457個問題“大棚房”)的整治整改任務。針對清理整治後的復墾複耕,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關注,從戰略和全局層面定方向、明思路、抓推進,跟蹤問效“後半篇文章”。

總書記的關切事——大慶“問題”大棚房整治“前進”模式

春耕在即、農事不待,4月11日,市委書記韓立華深入重點區塊龍鳳區前進村,現場調研復墾複耕情況,研究部署資源利用、產業培育、鄉村振興大計,要求總結提煉好模式、好辦法,以點帶面、示範引導,加快復墾複耕進度,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市委辦迅速組成調研組赴前進村,與農口部門、鎮村負責人、種植大戶座談交流,探究復墾複耕的解題作答舉措,剖析資源盤活、產業興旺、百姓受益的“前進模式”,總結可供借鑑的實踐經驗。

總書記的關切事——大慶“問題”大棚房整治“前進”模式

總書記的關切事——大慶“問題”大棚房整治“前進”模式

一、“前進模式”概要

前進村曾是我市“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的重點,全村有佔地問題的看護房263棟、暖棚冷棚2279棟,佔地3700畝,僅3名經營者就佔地2450畝,處在清理整治的“風頭浪尖”,一度被列為省、市督導檢查對象。專項行動啟動後,該村把握政策、積極行動,如期完成清理整治,針對後續復墾複耕和生產經營任務,堅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依託資源優勢、對接市場需求,組織開展水稻、棚室、藥材生產種植,實現了當年拆扒整地、當年復耕作業、當年生產見效,推動清理整治區域發生了“革命性”變化。2019年,整治區塊畝均收益達到1100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0000元,全村集體積累突破300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庶村、全省發展集體經濟示範村、全國文明村。

總書記的關切事——大慶“問題”大棚房整治“前進”模式

二、“前進模式”解析

前進村實踐的背後,既有國家層面戰略決策、政策調整的機遇,也有該村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內因,更有市、區兩級正確領導、全面支持的作用,折射出基層組織和農民群眾的發展信心、幹事品質和主動作為。

(一)敢於擔當、狠抓落實,拿下艱鉅繁重“任務”

把“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遵循“農地農用、農地姓農”原則,不講條件、不等不靠,以“鋼牙啃硬骨頭”的狀態,依法依規全面清理。2018年8月,專項行動啟動後,立即開展拉網式排查,結合衛片數據和第三方複核,實事求是確定了清理整治對象,同步做到講清中央要求、國家法律、省裡政策、整治標準、態度決心“五個講清”。2019年1月9日,主動向龍鳳區指揮部請戰,聘請專業施工隊伍,揮出了全市清理整治的“第一鏟”,迎接了省督導檢查組現場督導,利用兩個月時間,在簽訂協議、第三方保全、維護和諧穩定的前提下,完成一層看護房153棟、二層看護房110棟拆扒任務,按照新政策保留18戶正在生產經營的棚室。堅持邊清理、邊整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對拆除的建構築物由村集體向區政府借支按照標準給予補償,既保障農戶利益、給群眾吃上了定心丸,也化解了個別主體投資受損、進京非訪的風險,為該村發展消除了雜音、掃清了障礙、騰出了空間。

(二)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找準復耕復產“路子”

樹立“清理整治是手段、復耕復產才是目的”意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拆扒伊始即開始謀劃,整理之後就規劃佈局,堅決防止土地撂荒、棚室閒置、百姓積怨。村集體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廣泛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對清理整治後的地塊根據自然條件進行分區規劃,劃分出水稻、芽豆、藥材等三個功能區,最短時間內完成土地整理、水利配套,實打實定計劃、真對真抓生產;對保留的600畝棚室,根據現狀開展分類指導,抓好資源盤活利用,鼓勵開展生產種植,核心是跳出“扣大棚、種苞米、要政策”的老模式,採取“旱改水”“糧改經”等新技術,把有限資源用起來,把農戶信心找回來,把過去閒置的“死設施”變成了現在的“活財源”。同時,堅持多條腿走路,既整理地塊、培肥改良、提升地力,抓好傳統農業生產種植,又著眼長遠、對接市場,謀劃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電商產業,探索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多業並舉的“新路子”。

總書記的關切事——大慶“問題”大棚房整治“前進”模式

(三)整合資源、規模發展,催生村域經濟“增量”

總結清理整治前經驗教訓,摒棄個體零零星星、小打小鬧的鬆散模式,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依託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依法、自願、有償、規範”原則,對騰出的3100畝耕地,按500元/畝標準由村集體承租,一次性支付租金1575萬元至2027年。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集中耕作、集約管理,收益留出30%作為集體積累,70%面向農戶進行二次分紅。成立臻粒香米業公司,對2000畝水稻從選種育秧、栽植管理到收割加工、推廣營銷實行集中管理,畝產達到800斤,扣除生產成本,畝均純收益900元。聯合安徽亳州中藥材合作社,發展藥材規模種植加工,種植丹參500畝,安排其他藥材種植計劃1500畝,年底預計啟動中藥烘乾、切片等加工項目。同時,依託農機、棚室合作社,組織農戶開展大豆、玉米、雜糧雜豆、花卉、果蔬等規模生產和合作經營。加上原有光伏發電、規模養殖、加油等產業,全村社會生產總值超過5億元。

(四)對接市場、嚴把質量,打造致富增收“名片”

堅持市場導向,在整理後的地塊先“趟路子”後“幹到底”,爭創小村子的“大品牌”,創造小地塊的大效益。針對水稻種植新課題,先試點、後推廣,在先期試點300畝的基礎上,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600畝,協調八一農大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測土配方、選種育苗、田間管理,聘請黑龍江省華測檢測公司對稻米質量進行檢測認證,成功註冊綠標“尚百慄”品牌,復耕地塊的優質大米遠銷上海、溫州、防城港等地,為村集體增收120萬元、村民增收280萬元。圍繞提高存量棚室利用率,調研市場、精選品種,發展香瓜、西紅柿、多肉綠植等規模種植,從品質、技術、品牌中找效益,先後有9個品種獲得省級無公害檢測認證,首批上市的“張玉”香瓜賣到了50元/斤,“三嘉糧田”“前進小米”特色產品進入北京華聯、淘寶商城等線上線下平臺。捕捉藥材種植加工商機,依託溫差大、土壤有機質好優勢,跨地區開展生產合作,將安徽亳州的種苗、技術引入本村,開展訂單式種植、兜底收購,畝均收益達到3000元。在“問題”大棚房原地生成的幾項新業態拔節壯大、方興未艾,拓寬了增收新渠道,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總書記的關切事——大慶“問題”大棚房整治“前進”模式

(五)健全機制、普惠民生,釋放改革創新“紅利”

發揮村黨支部核心領導作用,“頭雁”引領“雁群”,秉持凡是有利於百姓又符合市場規律的事就抓、凡是群眾有困難的事就管、凡是為百姓辦實事的錢就花的原則,深化“支部引領+村委會服務+合作社經營”融合共進模式,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和民生工作,最大限度讓利於民、普惠群眾。抓住省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機遇,組建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採取勞齡股、人口股相結合方式,將70%的資產、資源和資金折股量化到農民手中,推動產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東、村民心齊氣順幹勁足。每股初始面值4000元,一個三口之家的保守股值超過4萬元。堅持“集體資金由農民做主、完全受益於民”原則,建立黨員、村民代表、股民代表參政議事機制,將80%以上資金用於公共事業,建成龍鳳區首個村級“一站式”服務大廳,實現“家門口辦事”。成立全市首個農村養老“幸福大院”,吸納包括五保戶、殘疾人在內31名老人入住,每月交納100元即可享受全天候全方位照護。同時,每年為所有村民繳納城鎮居民醫保和意外傷害保險,給予新錄取大學生每人2000元一次性獎勵,提升了村民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總書記的關切事——大慶“問題”大棚房整治“前進”模式

三、“前進模式”啟示

做好“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後半篇文章”,推進復墾複耕,實現資源整合利用、產業接續發展,前進村已經成功破題,為全市提供了“前進模式”,打造了“實踐樣板”。縱觀前進村的探索實踐,我們感到:黨的領導是“定海神針”,推進復墾複耕、資源利用,需要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從主動請戰抓拆扒,到整合資源抓發展、多措並舉育產業,前進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發揮村黨支部核心領導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書記以身作則,55名黨員駐紮前線,帶領全村打贏了清理整治前後兩場硬仗。解放思想是“重要法寶”,推進要素重組、路徑變更,需要銳意進取、實幹興業。面對清理整治、生產組織兩大難,前進村沒有等待觀望、躲避退卻,而是敢想敢幹、求真務實,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千方百計找出路、闖新路,既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又激活了發展因子。面向市場是“成事之道”,推進產業重構、效益提升,需要找準方向、精準發力。前進村深諳市場需求決定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以市場為導向,將有限土地分類規劃、集約使用,通過試點示範、龍頭帶動,形成了“拳頭”產品,搶佔了市場份額,成倍提高了生產效益。改革創新是“關鍵一招”,推進農村繁榮、鄉村振興,需要多措並舉、積攢後勁。如何跟上時代步伐?前進村將專項整治作為現代農業發展新起點,從深入改革入手、向基層治理髮力,創新生產組織形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一子落而全盤活,積蓄著繁榮發展、全面振興的能量。

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秩序加速恢復,“三農”工作也到了最關鍵、最吃勁的節點,能否做好“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後半篇文章”,把寶貴的資源整合利用起來,把農業生產這項基礎產業培育起來,關係著“問題”大棚房清理整治的整體成效,考驗著農業戰線幹部的擔當和能力。各縣區、各部門特別是基層組織要認真落實市委“立足現代農業發展,圍繞農民增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規模效益,形成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對照典型、自我加壓,將推進復墾複耕作為必答題,將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發展上來,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始終保持奮發有為幹事狀態,結合實際、創新舉措,不等不靠、化危為機,充分挖掘比較優勢、找準實踐路徑、激發內生動力,抓緊研究制定土地復墾複耕方案,儘快清運建築垃圾、培養土壤地力和恢復生產功能,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發展的短板補上去,打造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加快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助力全市打好打贏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的“新會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