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盒子:消費型保險值得買嗎?


保單盒子:消費型保險值得買嗎?


一些朋友在購買保障型保險產品時總喜歡這樣問:不用給我介紹那麼複雜,我就想知道如果我買了這款產品,到時候沒生病,這錢還給我退嗎?

用能不能返保費來評價一款產品的好壞, 顯然有失偏頗;但必須承認,很多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最大的關注點其實就是這個問題。那麼,是不是不返還的消費型產品就沒有市場了呢?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消費型產品呢?

今天,小保就跟大家聊聊消費型保險的那些事兒!

1、什麼是消費型保險?

消費型保險:即客戶(投保人)跟保險公司(保險人)簽定合同,在約定時間內如發生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按原先約定的額度進行補償或給付;如果在約定時間內未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不返還所交保費。

簡單來講,就是花錢買平安,保險期限內平平安安,繳納的保費就消費掉了;保險期內發生保險事故,才能獲得相應的理賠。

2、哪些屬於消費型保險產品?

一般來講,短期意外險、定期重疾險、定期壽險、車險、大部分家庭和企業財產險等都屬於消費型保險產品。比如我們坐飛機和汽車隨票買的短期意外險就是典型的消費型保險:如果整個旅途平安,那保障便作廢,也不會把購買時的保費返還;但一旦發生意外,幾塊錢的消費就能帶來巨大的保障。

一年期保險大多是消費型保險。但消費型保險不等同於一年期保險,而是一種純粹的保障型保險。消費型保險的期限可以是一年,也可以很長,長期消費型保險採用平準費率,每年繳費金額相同。

3、買消費型保險到底虧不虧?

我們總希望能用較少的成本,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以及優質的服務。但歸根結底,保險最原始的作用是為了“風險轉嫁”,保障人們未來的生活,其保障功能才是人們最應該重視的,收益並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退一萬步講,保險期間健健康康順順利利,被保險人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財富,這個從長遠來講,也能給被保險人帶來更大的收益。

不同的產品都有不同的適應人群,沒有划算與否之說。即便無返還,但消費型保險幫被保險人分擔了風險,為被保險人提供了保障;這對經濟情況一般,同時又有較高保障需求的人群而言,絕對不是一筆吃虧的買賣。

而且,我們應該正視消費型保險的優點。

消費型保險的槓桿比例大,花較少的保費獲取比較高額的保障;從這一點來講,消費型保險其實更好地體現了保險的本質。一般情況下,定期比終身槓桿高,消費型比儲蓄型、分紅型槓桿高。

消費型重疾險保障期限更靈活,在家庭保障需求或者家庭保費預算髮生變化時,便於對保險組合做出調整。

4、購買消費型保險需要注意的問題:保證續保

保證續保是常見於一年期的健康險和醫療險,具體是指:在客戶續保的時候,保險公司不能因為個人的健康狀況發生變化而拒絕客戶繼續投保該產品,或者對客戶提高保險費,增加除外責任。

為什麼要關注保證續保?

舉個例子,如果A同學購買了某款消費型醫療險,每年保費300元,3個月後發生了慢性疾病,到醫院進行治療後獲得報銷,第二年在續保的時候,可能保險公司會因為去年已經發生了慢性疾病,而不在同意續保。

5、購買消費型保險的建議

購買消費型重疾險要關注涵蓋的病種、性價比、產品結構(終身或定期)。如果是投保消費型定期重疾險,最好將保障截止期限定在70-80歲,因為這之前是大病的高發期。

若預算充足,收入穩定、有經濟基礎,消費型保險可以與返還型產品搭配,組成一個更完善的保障。如果預算不足,則可以先通過保費較低、保險期短、利於靈活調整的消費型險種來建立一個基本的保障,比如先選購消費型意外險搭配保障20-30年的消費型重疾險保底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