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句典》哲思之规律

《国学句典》哲思之规律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语出《吕氏春秋·用民》。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比喻因、果一致。在哪方面下工夫,就会在哪方面有收获。稷:果,谷的一种。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人有同样的归宿但所走的道路不一样,同到一处但各自的想法多种多样。归:归宿,结局。殊涂:不同的道路。涂,同“途”,道路。虑:考虑。致:到达。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语出《淮南子说山训》。看见一片叶子凋落,就可以知道一年即将结束;看见瓶中的水结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说明以小可以见大,见微可以知著,暮:晚。这里指一年的尽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语出《老子》二十三章。狂风不会刮上一个早晨,暴雨不会下上一个整天,意思是说来得猛,就一定去得快。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语出《庄子·大宗师》。把我的生看作是好事的,也应该把我的死认为是好事。反映了对待生与死的一种态度;生死是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语出《列子·说符》。看见出去的就知道将要进来的;观察过去,就知道未来。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知此可知彼。

【流水不腐,户枢不】语出《氏春秋·尽数》。流动的水不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被外物所侵蚀,可以历久不坏。户枢:门的转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语出《老子》四十章。意谓天下的万物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的事物是从抽象中的“道”产生的。

【大德灭小怨,道也】语出《左传·定公五年》。大的恩德消除小的怨恨,是符合道理的。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语出《庄子·秋水》。从自然规律来看,万物没有贵贱的差别。意思是说物各有所长,人不应存有偏见。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语出明代刘基《司马季主论ト》。湍急的水流下面,一定会有深潭;高大的山丘下面,一定会有深谷。激湍:湍急的水流。丘:山丘。浚谷:深谷。

《国学句典》哲思之规律

【树向欲静而风不止】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要静下来而风却不停地吹。比喻事不遂人愿,或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语出《韩非子·南面》。做事有一定的原则,要计算一下,凡是收益多而付出少的事情就可以办。意思是说做事要权衡利弊得失。

【野火不尽,春风吹又生】语出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丛丛草木是野火永远也不能烧绝的,一经春风吹拂,它们又会焕发生机,成长起来。二句诗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野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富于哲理意味。

【盈把之木无合拱之枝,荣泽之水无吞舟之鱼】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一只手能握起的树不会有合抱粗的树枝,坑洼里的水中不会有能吞进船只的鱼。盈把:满把,一手能握起。合拱:两手合围;合抱。荣泽:小水洼。吞舟之鱼:比喻大鱼。

【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闭插柳柳成阴】语出元代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第二折。用心种花,花却没有成活,随便在地上插上一枝柳条,却长出了柳树,有了树荫。比喻用心办的事没办成,无意中的行动却产生了结果。

【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参差之上无整齐之下】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像钩子一样弯曲的东西不会有笔直的影子,上面高低不平那么下面就会杂乱不齐。钩曲:像钩子一样弯曲。绳直:像绳子一样垂直。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语出唐代李白《日出入行》诗。是谁挥舞着鞭子驱赶着一年四季不停转换?世间万物的兴衰荣枯都是自然规律使然。二句诗反映了作者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语出宋代苏轼《广成子解》。你种的是谷子,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人懒得管理,它也不会长成稗子。你种的是稗子,即使是肥沃的土地,人勤于耕作,它也不长成谷子。原作是比喻真正的好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也不会改变其正直的天性,邪恶之人即使有各种优越条件也难改变其邪恶本性。瘠土:不肥沃的土地。稗:与谷物并生的杂草。

【牛蹄之涔,无尺之鲤;块阜之山,无丈之材】语出《淮南子·俶真训》。牛蹄注的积水中,长不出一尺长的鲤鱼;小的土丘上,长不出一丈长的木材。说明事物的发展受其环境条件的制约。涔:路上的积水。块阜:小土丘。

【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清鉴》。花卉茂盛的地方土质一定肥沃,鱼儿大的地方水面一定宽阔。

《国学句典》哲思之规律

【林花扫更落,径草路还生】语出唐代孟浩然《晚春》诗。林木间的落花扫去了,又接着落下;小道上的野草踩死了,又重新长出来。两句诗形象地说明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论仙》。用眼晴看百步以内的东西,还不能看得清清楚楚,而要把自己亲眼看见的认为是存在的,看不见的认为是不存在的,那么天下不存在的东西也就很多了。说明人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眼目睹天下万物,但天下万物依然客观存在。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语出唐代李白《日出入行》诗。草木不因为春风的吹拂使之滋生、盛长而致谢,也不因为秋天的霜气使之调零、枯落而怨恨。意思是说草木荣落、四季变化是自然规律。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语出《老子》七十六章。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之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之类。说明事物都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道理。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鶴胫虽长,断之则悲】语出《庄子·骈拇》。野鸭的腿虽然短,续上一截就会使其忧伤;鹤的腿虽然长,砍去一段就造成悲痛。后以“断鹤续凫”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凫:野鸭。胫:小腿。

【必然者有时而不然,而不必然者有时而或然也】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二。一定要发生的有时并没有发生,不一定能发生的有时却真的发了。说明事物的产生有其偶然性。或然:或许又成了那个样子。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语出汉代刘向《新序·节士》。山坡太陡峭,山就不会很高;水面太狭窄,水就不会很深。锐:细尖,此指陡峭。狭:狭窄。

【云厚者雨必猛,弓动者箭必远】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喻蔽》。鸟云厚实的,雨一定下得大;弓弩强劲的,箭一定射得远。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语出《庄子·刻意》。张口呼吸,吐出体内的浑浊气体,吸进新鲜空气。后来以“吐故纳新”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呴:张口吐气。纳:吸进。

【千斤之石,置之立坂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仞;万斛之舟,溯于急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里】语出宋代林通《省心录》。千斤重的石头,放在十分陡直的山坡上,稍一用力就可以使其滚落到最低的地方;满载的大船逆行于湍急的水流中,挂上一片帆布就可以一下子行千余里。立坂:陡直的山坡。仞: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仞。斛:量器名。古时十斗为一斛,后又以五斗为一斛。溯:逆水而行。

《国学句典》哲思之规律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语出《庄子·大宗师》。人的死和生,是不可避免的,它就像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一样,是自然的规律。

【但为老去年遒,盛固有衰不疑】语出晋代陆机《童逃行》)诗。只是因为老已通近,盛极而衰,这本是无可置疑的规律。遒:迫近。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语出唐代孟浩然《晚春》诗。林木间的落花扫去了,又接着落下;小道上的野草踩死了,又重新长出来。两句诗形象地说明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植稂莠于腴土,不能使为嘉禾,种梧梓于硗土,不能使为荆棘】语出清代陈确《葬书·葬论》。把和莠种在肥沃的土地上,也不能使之长成优良的稻禾;把梧桐和梓树种在贫瘠的土地上,也不能使之长成荆棘。说明坏的总是坏的,好的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也依旧很好。莠:粮和莠,为有害禾苗的杂草。腴土:沃土。腴,肥美。嘉禾:好庄稼。梧梓:梧桐和梓树,均为上好的树种。硗土:坚硬而瘠薄的土地。硗,硬而贫瘠。荆棘:丛生有刺的小灌木。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语出《吕氏春秋·察今》。明察自己就可推知别人,明察现代就可以推知古代。察:仔细看;调査。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语出《管子·形势》。对当今世事有疑问,可以考察历史;对未来不了解,可以察看过去。察:考察。来者:指未来的事。往:过去的。

【一节见则百节知矣】语出汉代刘向《说苑·尊贤》。见到事情的一端就可以知道事情的全貌了。说明见微知著的规律。节:这里指事之一端。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语出《荀子·非相》。从近处可以了解远处,从少可以知道多,从隐微处可以得知显著处。微:隐微。明::显著。

【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语出《吕氏春秋·察今》。根据近的可以推知远的,根据现代的可以推知古代的,根据看见的可以推知没有看见的。

【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语出汉代刘向《说苑·尊贤》。根据所看见的,可以推测没有发生的;看见事物的一端,可以知道它的大体。意思是以小可以知大,从事物的一点苗头可以预见其发展趋向。节:这里指事情的一端。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语出《荀子·非相》。要观察千年以前的情景,就看一看现在。说明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数:计算。

《国学句典》哲思之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