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2020再买房,风险可能比炒股都大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炒股票有风险,银行存款收益低,想要抵制通货膨胀,不如买房子。这个想法要是放在前些年,那肯定是不错的选择,可是现在,通过买房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真的安全吗?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为什么我们说2020以后,买房的风险可能超过股票?先看央行最近发布的一份关于城镇家庭资产的调查报告:

1、中国城镇家庭的平均资产为317.9万元,以实物资产为主,房子占比近7成。也就是说,如果去掉房子,家庭资产将大幅缩水。

2、96%的城镇家庭拥有自有住房,平均每户家庭拥有1.5套房子。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我们先不说你家的资产有没有“被平均”的问题,就从“96%的住房自有率”和“户均1.5套房”两个数据,足以说明买房的风险:

1、96%的住房自有率,大家都有房,你的房子将很难找到接盘手。

2、房子已经严重过剩,无论你家有没有1.5套房,市场上的房子都是充足的。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2020准备买房的,务必警惕以下两个风险:

一、流动性风险

什么是流动性风险?假设你家有1.5套房,价值317万,如果你卖不掉,那这份资产也只是一个数字,转化不了现金,就失去了流动性。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有人说,房子怎么可能卖不掉呢?当然,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房子当然是可以卖掉的,但是需要时间。

以上海为例,在2019年楼市行情好的时候,二手房的平均成交周期大概是44天,而2018年楼市行情不好的时候,二手房的平均成交周期大概206天!这还是在房地产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极端情况,可能根本出不了手。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有人说,卖不掉就降价售卖呢?还记得美国底特律的房子吗?次贷危机的时候,底特律的房子1美元一套,却无人问津。即使现在,底特律的一套房子在3000-5000美元的也很多。便宜的像下图的这套, 只要800美元,号称iphone房,就是可以用苹果手机跟房主换房子。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央行的数据说明,你家的房屋资产在楼市稳定的时候,二手房成交周期也将很长,因为房子越来越多,接盘侠越来越少。

底特律的例子说明,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家的资产从317万缩水为31万,想抛售基本是不可能的。

对比股市:

正常情况下,你的股票可以随时出手;

遇到股灾的时候,只要你不是最后离场的,也还是有机会抛售逃顶的。

所以,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看,房产要比股票的风险大的多。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二、收益性风险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除了德国),其房地产都有双重属性:居住属性和金融属性。

作为居住属性,对于刚需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上面说的房价下跌、家庭财富缩水的风险。

作为金融属性,对于炒房客、囤房客来说,除了上面说的流动性风险,还将面临收益性风险。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什么是收益性风险?就是你家多余的房子不能空着浪费吧,毕竟花钱买的,要租出去赚钱啊。如果你没房,那恭喜你,那租房也挺好。可是,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31%的城镇家庭有两套房,10.5%的家庭有3套以上(含3套)住房。这些房子如果闲置是浪费,如果对外出租,租金回报率也不高,这就是收益性风险。

以苏州为例,均价2.37万/平,120平的房子,房贷月供1万多,如果对外出租,月租金不过3744元!三个月租金不抵一个月房贷。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对比股市:

如果你稳定持有几只龙头股股票,比如头部银行、保险、消费等稳健板块,或者科技等潜力板块,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长,收益率不会比租金差。当然,要做资产配置分散风险,而不是持有单只股票。如果不会做资产配置,买基金也可以。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马云说:改变是痛苦的,但是不改变会更加痛苦。

时代已经变了,我们很难再像上一代一样,靠买房一夜暴富了。如果仔细看央行的报告,你会发现:

高资产、高学历的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意愿更强,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也更多。在我们以为只有房子是安全资产的时候,有钱人早就开始布局金融市场了,而我们,除了余额宝,还从未接触过基金、股票,这难道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央行:96%的城镇家庭拥有住房!2020买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险


也许,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先知先觉的人创造机会,后知后觉的人把握机会,不知不觉的人失去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